1、6藤野先生一内容解读1叙写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作者写人,注意抓住特征,选取典型的细节和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写藤野先生,先从他的外貌特征、衣着穿戴入手,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模胡”。冬天穿一件“旧外套”,有时“忘记带领结”,这一细节对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要求不高,是一个在生活上不讲究、很随意甚至粗心的人。这与下文写他为从中国来的“我”认真地添改讲义形成对比。再写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然后作者又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
2、表现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纠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真挚关怀和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体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热情诚恳的品质;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求实、治学严谨的精神。这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热情关怀、耐心帮助和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读起来特别亲切感人。2详写两件事情,表达爱国之情。文章在记叙了作者在仙台的主要生活经历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以“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引出与藤野先生话别和弃医从文的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是鲁迅选择“
3、弃医从文”的导火索。鲁迅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干事检查讲义这件事使作者深感弱国国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文中写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荒谬的逻辑,作者却用了肯定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在受到屈辱后的难过和愤懑。在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
4、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匿名信事件”说明: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了斗争。“看电影事件”中同学们带有讽刺意味的欢呼使作者感到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与无助;通过“看电影事件”,作者认识到国人精神的麻木与愚昧远比肉体上的营养不良要可怕,从而产生了“弃医从文”的念头。3别后思念,表达真挚情感。文章最后一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像藤野先生这样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在鲁
5、迅看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文章结尾“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藤野先生说话只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由此可见,藤野先生一直给鲁迅精神上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些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二技法总结1线索清晰,脉络分明。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印象,这是作者去往仙台遇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以及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
6、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文中很多内容,如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作者弃医从文等,都是围绕这条暗线展开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2运用夸张、反语,刻画人物丑态。第1段中有这样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运用反语、夸张,通过“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这一细节,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在辫子已经成为清朝臣民愚昧、落后象征的20世纪初,这些留日学生有的依违于新思潮与旧势力之间,用帽子遮挡自己的辫子,又不肯真正剪掉;有的更是招摇过市,丑态毕露。
7、“油光可鉴”是从辫子之光泽的角度写“清国留学生”颇懂“洋为中用”的道理,用头油把头发擦得光亮,写尽了他们附庸风雅的丑态。“还要将脖子扭几扭”运用动作描写把“清国留学生”的故作姿态写得令人生厌。“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一词褒词贬用,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端厌恶之情。作者妙用反语,冷嘲热讽,入木三分,寥寥几笔,不仅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还揭示了他们庸俗、麻木的精神状态。3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全文灵活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服务。如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写,对典型事例的记叙,刻画了一位生活简朴、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热情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学者
8、形象。“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一句直接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开篇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三主题概括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几件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
9、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真实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作者在农村、城市,家庭、社会,中国、日本所经历的种种,反映了他童年、少年时期和求学过程中难以忘却的人与事,既有对亲朋好友与师长同学的深切怀念,又有对旧社会、守旧反动势力的强烈抨击,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艰难。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
10、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3作品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
11、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故事拓展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
12、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摘自心随东棹忆华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樱花(yng)绯红(fi)宛如(wn)畸形(j)不逊(xn)解剖(pu) 匿名(n) 诘责(ji) 教诲(hu) 瞥见(pi)杳无消息(yo)深恶痛疾(w)油光可鉴(jin)抑扬顿挫(cu)
13、2解释下列词语。(1)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2)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3)不逊:傲慢无礼。(4)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5)诘责:责问。(6)托辞:找借口。(7)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8)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9)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
14、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鲁迅、藤野先生有关的资料。【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内容】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鲁迅先生在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进步而屡遭侮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段经历最终影响了鲁迅的人生选择。若不是那段经历,或许中国的医坛上会多一位著名的医
15、生,而中国的文坛上就会少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去认识那位令作者一直不能忘怀的藤野先生,去了解那段往事。(板书课题、作者)导入二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了解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检查“读读写写”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三整体感知阅读标题,揣测文章
16、内容。假如你没有读课文,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怎样写?会写些什么呢?本文的主题会是什么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合乎情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可能会说:先介绍一下藤野先生是位怎样的人,再举具体事例来加以描绘,最后点题,藤野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是的,这样写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可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一波三折,况且是鲁迅的大手笔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藤野先生的风采,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了解那段改变了鲁迅命运的往事,去探讨文章到底是怎样写的。(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可以听录音,可以是教师朗读,可以是师生同读)1文章写了那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17、里?【明确】在东京(第13段)在仙台(中间的段落)离开仙台后(后3个段落)。由此可见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如果学生没有找出暗线,教师也不必着急,可放到学完文章后,教师点拨,学生自己悟出。若没有悟出,教师可设一小题引导,让学生找出)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听读完课文后,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的答案)四课堂小结为了救国救民,鲁迅先生怀着
18、一腔热血选择了到东京寻找方法和道路,可是,“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却使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寻找,再次做出选择,选择到仙台去学习医学。在仙台,鲁迅认识了这位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的恩师藤野先生。五板书设计线索明线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思考探究”第三题。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了作者到仙台的原因。本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寻作者深深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二研读赏析(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1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表现
19、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共记叙了四件事:添改“我”的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2你认为最让鲁迅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最让鲁迅感动的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学生说完后教师小结)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即使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作者饱尝了弱国国民的辛酸,深切体会到国弱被欺的道理。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这样一位弱国国民,真诚地帮助这样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不仅是作者,就是现在的我们,不
20、也被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无私、热情诚恳又毫无民族偏见的高贵品格深深感动吗?3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明确】弃医从文。(学生复述完后,再请同学予以评价,重在体会作者的感情)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学生说完后教师小结)作者选择了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
21、动了”。作者两次异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串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作者一段重要的情感历程。三问题探讨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等。朗读之后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者将不懂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如:文章写了那么多的内容,却有条不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来组织材料,还有另外一条暗线,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贯串始终的。如:怎样理解“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
22、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实属难能可贵。所以,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精心打扮、招摇过市、自我陶醉,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如:我喜欢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的部分,文章能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23、这些细节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人物。(可以让学生多找一些,多多感悟,教师要加以点拨)四拓展延伸1鲁迅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选择,你们知道多少?他的每一次选择的出发点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动。虽然同学们年龄不大,但是生活中一定也做过一些选择,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可以和鲁迅的选择进行比较,看看你的选择的出发点是什么,与鲁迅有什么不同。2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围绕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的口吻,写一段想和藤野先生说的话。(自主思考后交流)五课堂小结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
24、情的笔触集中叙述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往事,在写自己的思想历程的同时,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感激、怀念之情。六板书设计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感激、怀念七布置作业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600字左右。【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
25、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自己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大家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走进今天的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思考下列问题:(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
26、地点转换的语句。【明确】“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师生交流互动,探究文意)【明确】还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文章开头写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去往仙台途中记忆深刻的“日暮里”,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抗
27、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体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的原因做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地帮助中国学生。最后,作者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三研读文本,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藤野先生的内容。2学生根据阅读的整体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任选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1)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2)生活习惯角度:生活简朴、随意。(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
28、循循善诱。3思考研讨:(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格?(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回答。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1)文中选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添改讲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为“我”纠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
29、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2)“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笔耕不辍,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而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一复习1回忆文章的叙事线索。2作者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格特征?二品读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与“到别的
30、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感情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等诸多复杂心绪包含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映了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丑极了”可以吗?为什么?【明确】句中的“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2学生集体诵读第5段,思考:(1)
3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的语气词“罢”合用,更加强了猜测语气。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隐含着些许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思。(2)“居然睡安稳了”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明确】“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后来作者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
32、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1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明确】这是在匿名信事件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从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地下结论侮辱对方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心生悲哀。所以
33、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企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明确】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明确】“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人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4)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作者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明确
34、】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在遭受屈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之情。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自己的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4学生自读课文第38段,教师点拨:“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5、”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三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旨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争论颇为激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意,谈谈自己的看法。(1)课文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的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较倾向于第(1)种:
36、“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旨。理由:第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第37段点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言行以及性格和品德。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串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全文饱含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译者增田
37、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1936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可见其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所以说,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是文章的主旨。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四课堂小结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其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同时也镌刻在读者的心中。五布置作业1课下阅读朝花夕拾。2借鉴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写一写“我的同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