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汇编一、关于客观题1、审题干材料,找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题干所在时空(定时空-联系材料相对应的历史阶段特征和相关重大历史事件)按标点或内容或关联词语将题干材料分层(一定要分层),确定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体会材料所呈现的语气,确定材料主体者是什么,最终明白材料到底说的内容是什么,最好浓缩题干材料到一句话或是关键词,这样选择才能有针对性2、审查设问:注意设问词。比如可见、可知、可推知、表明、说明、反映等等可见:从材料的表象所看到的可知:对材料表象的分析概括可推知:对材料进行推理而得出的结论表明:是表象的东西或者浅层次的东西,或是对材料的表象进行一下分析与归纳说明
2、:是以表明为基础,基于材料为原因的一种结论,或可能是选项作为原因,题干是普遍性的内容,一定是从原因的角度去归纳和分析反映:是材料所处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或者是从背景入手进行分析的一种因素(反映不能是本身,应该是另外一种情况)3、看选项(排除法,一般不正确的有下列情况)具体推一般、个别推普遍、以偏概全绝对化:已经、开始、完全、彻底、决定、根源、消除等等说法和材料中心内涵不一致说法只体现题干部分层次内容,不能涵盖题干中心主旨说法正确,但和材料题干内容无关,没体现与教材所设计明确时间、事件内容不符某一选项内容和其他选项内容并列或者被其他选项内容包含选项是题干材料的表面概括、或太直接反映题干材料的 偷换
3、概念、偷换主体者的选项4、图片题要看清里边的时间和文字,结合所学定位时空,找出图片漫画体现的主旨含义,表格数据图,主要结合所涉时间看数据变化,有的看波动幅度大的关键节点,有的看首尾数据的变化(中间数据变化可看成一种过渡)二、选择题快速解决小口诀;1. 排除法:l 时间排除法l 绝对词语排除法l 说法错误排除法l 无关选项排除法2、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第三步,验证结论。3、定时空、明关键、题干选项对照选第一步定时空、明关键第二步题干选项对照4、找准突破口,删繁就简稳准选第一步审标点快分层第二步审转折知重点第三步审出处明主题
4、三、选择题分类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命题特点】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的考题,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解题方法】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读”就是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找”是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联”是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析”是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注意:有时材料
5、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试手环节】“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A整顿吏治 B禁止吸食 C严惩贩卖 D断绝外贸【解析】“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说明林则徐认为鸦片
6、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吏治腐败,官员纵容鸦片走私,因此选A。(吏治: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答案】A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命题特点】 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读:通过阅读题干,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联:根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析: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判断和选择。【试手环节】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竟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
7、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士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时期,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才能真正展示自己,即科举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关重要,这说明科举制度的推行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士人崇儒入世”,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C3、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1“三看” :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
8、化(升降);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2“四注意” :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3.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试手环节】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解析】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
9、、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项;仅史记李斯列传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项;藏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与材料中“明法度”、“海内为一”等关键词无关,排除B项;“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映了郡县制下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与“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关键词无关,排除C项。【答案】D4、概念型选择题【命题特点】 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解题方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
10、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试手环节】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
11、重人伦不重实用是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导致现代科技未能形成【解析】:在古代中国,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材料信息可知,在李约瑟看来,传统士大夫认为读书才是“上品”,其他职业都属于“下品”,科举入仕才是人们实现自己价值的主要途径,这是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李约瑟认为,“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故排除B项。【答案】:D5、比较类选择题【命题特点】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
12、之间事物的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解题方法】简言之,就是找出最符合题目的选项。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还是存异;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比较项,找到比较的着力点。【试手环节】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本题的设问是理论的共
13、同之处。由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而提 出日心说,被后来的实验证明是错误的,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不是科学的概括物质 运动的规律,故排除A.C.D 三项。但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原来托勒密的地心说,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答案】B 二、关于主观题一、原因类(一)万能公式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二)具体模板 模板1. 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国家长期的统一
14、,社会比较安定。 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分工细化,促使人们通过交换互通有无,促进商业发展。模板2.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 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补充: 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模板3.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 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15、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定下来,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聚集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科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模板4.工业发展的因素 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促进。 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领导者的正确政策和政策的持续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本国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模板5.改革成败的原因(
16、)改革成功的原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要求改革的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改革的措施得当。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国家最高领导的支持。()改革失败的原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改革领导人个人的局限性。 国际环境对改革不利。 改革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守旧势力的强大;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态度不坚定。模板6.列强发动战争的背景(备注:适用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美国侵朝战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等事件的背景) 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以征服世界、改造世界。 开拓殖民地,争夺霸权。 根本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他国
17、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被侵略国家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其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补充:民族矛盾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备注:仅适用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模板7. 改革的背景(备注:适用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等事件的背景) 生产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发展。 原有的社会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补充: 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统治。(备注:适用于商鞅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大化改新、俄国农奴
18、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备注:适用于商鞅变法、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的趋势。(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备注:适用于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经济发展,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备注:只适用于罗斯福新政)模板8.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社会矛盾的尖锐。 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补充: 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
19、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模板9.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文化的繁荣。 民族之间有共同的联系。模板10.阻碍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制约。 农业、手工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战乱频繁,政权分立,社会动荡。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影响类(一)万能公式:(积极+消极)(国内+
20、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二)具体模板: 模板1.国家机构(政府)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加强政府的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 加强经济管理,推动经济发展。 制定政策,协调对人民的管理。 对外交往,促进文明交融。 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大力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模板2.科技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科技思想文化的积极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
21、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影响社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展。(2)科技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科技的发展除了造福人类同时,还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备注: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三次科技革命) 模板3. 改革的影响(1)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 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 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补充
22、: 巩固了国家统治。(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 加重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负担,使其生活更加贫困。(备注:只适用于商鞅变法) 促进民族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摧毁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备注:只适用于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使社会矛盾或危机更加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经济遭到更大破坏。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国家国力衰弱。补充:客观上有利于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传播。(备注:只适用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模板4.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封建经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23、社会主义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加速社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补充: 发展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备注:只适用于古代封建经济) 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消极影响。(备注:只适用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模板5.制度、政策、法令等的影响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 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序进行。 模板6.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社会
24、的稳定,国家统一。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促进各民族间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模板7.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监察官的设置有利于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三、认识类(一)万能公式:(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个人因素)(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素质如何)(二)具体模板: 模板1.制度创新的认识 制度创新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国家统一。 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
25、竞争力。 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模板2.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应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制少数大国妄图称霸世界的行为。 模板3.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历程。
26、 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能源的枯竭和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要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模板4.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思想解放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社会改革和革命等活动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它使思想观念冲破了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只有思想解放,观念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拓宽,有什么样的理论
27、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 历史告诉我们,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必定走向衰落,我们要勇于接受认同新鲜物,敢于创新,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 模板5.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带来了一些危害,比如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导致战争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破坏、高科技犯罪等。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时应趋利避害,更好地保证科学技术真正地造福人类,尽可能地避免其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模板6.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
28、落后。 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 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模板7.中外近代化探索的启示(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2)外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29、义道路,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国力。 作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斯大林模式道路的启示 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它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四、特点类(一)万能公式: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规模速度)+
30、新发展新变化(比较)+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二)具体模板 模板1.改革的共同特点()成功改革的共同点: 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改革措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 制定正确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并进行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改革关注民生,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有正确的领导。 有制度的保障。 改革力量超过了旧势力的力量。 改革者的高超智慧和勇于创新的勇气、持之以恒的精神。(2)失败改革的共同点: 改革不能突破陈旧的制度的束缚。 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脱离了本国国情,没能得到人民支持。 改革措施没能切实得到贯彻和实施。 旧势力的力量强大。 领
31、导者的失误或态度不坚定。 模板2.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 具有代表民间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实行权力制衡原则。 实行政党政治。 模板3.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变大、人口增多。 城市布局更为合理。 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按照身份划分居住位置,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只针对中国古代) 重视城市的选址:沿海、沿江、交通便利地区。 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松增强。 坊市分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针对宋朝)五、变化类(一)万能公式由.变为.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
32、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二)具体模板 模板1.经济发展状况变化 增长多,上升。(指根据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相关状况比较,较晚时期数据或者是状况大于或者好于之前) 减少下降。(指根据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相关状况比较,较晚时期数据或者是状况小于或者落后于之前) 模板2.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 不断提高或改善。(指后期发展数据或是现象较前者有明显的停滞或倒退) 落后或恶化。(指后期发展数据或是现象较前者有明显的积极发展) 模板3.封建王朝的发展趋势君权的不断加强,相权不断的削弱;
33、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地方权力的削弱。 模板4.社会发展的趋势 封建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史)。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现代史)。 模板5.科技发展的趋势科技发明与更新的周期不断缩小,科技发展仍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 模板6.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民族关系发展进程中,虽然各民族之间常有冲突和战争,但民族融合、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模板7.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与趋势变化: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封建社会)。政治民主化、透明化(近现代社会)。趋势:君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削弱;中央权力的加强与地方权利的削弱(古代中国)。君主政治的不断健全与合理化、民主化。六、目的类(一)万能公
34、式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二)具体模板 模板1.战争类的目的(1)正义的战争: 维护国家统一(安全)。 推翻残暴(落后)统治,建立有利于更广泛人民的新政权。 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非正义的战争: 争夺霸权(争霸战争)推行霸权主义。 企图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统治新秩序。 获取(扩大)侵略权益。 以分裂国家为目的。 镇压进步势力等。 模板2.变法与改革、运动与革命的目的(1)改革与变法的目的: 为维
35、护统治阶级利益。 为缓和矛盾,适当改变统治政策,以实现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巩固、加强、维护)统治。 救亡图存,摆脱危机等目的。(2)运动与革命的目的:推翻落后统治,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模板3.制度、政策、措施、方针、法律制定或颁布的目的 巩固统治,建立(巩固、发展、完善)中央集权。 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交流,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发展。 抵御外来侵略。 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 模板4.资产阶级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民法典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颁布的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将
36、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并固定下来,奠定国家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备注:只适用于权利法案民法典)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原则。(备注:只适用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民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七 、评价类(一)万能公式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二)具体模板 模板1.战争类评价(1)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评价: 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 对于结束分裂割
37、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一定积极作用。 对于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对反侵略战争的评价(虎门销烟、黄海海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 反映了被侵略国家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 打击了侵略者。 激发被侵略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对侵略战争的评价: 对被侵略国家或殖民地国家造成严重危害。 促进了殖民或侵略国家资本积累,促进其社会发展。 客观上,侵略国家或是殖民国家将新的技术和
38、进步思想传入,促使殖民地或是被侵略国家发展。(4)对国家内战的评价:(美国南北战争、解放战争) 是一个国家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 有促进国家或是社会向更好的一方面发展。 战争留有一定的缺陷。(美国南北战争)。 战争也有一定破坏性和损害,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利。 模板2.事件类评价(1)对改革的评价:(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改革开放) 原有社会矛盾或是危机等的发展要求进行的。 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副作用)。 重要历史人物是推动改革的关键。 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没有触碰社会发展的根本痼疾,注定失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没有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指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等)(2)对外交往的评价:(和平方式: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暴力方式:亚历山大东征等) 促进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促进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对被侵略国造成伤害和损害。(暴力方式交往)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