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惠州市 2017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刘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 安史之乱 ” 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
2、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 “ 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 “ 靖康之乱 ” 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 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
3、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 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
4、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 2 - 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 “ 一枝独秀 ” 的历史 现象,使南方摆脱了 “ 荆榛遍野,刀耕火种 ” 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
5、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选自中国国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 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由于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 B. 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 C. 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每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结果都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降低。 D. 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
6、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 “ 荆榛遍野 ,刀耕火种 ” 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 “ 一枝独秀 ” 的经济格局。 B. 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 C. 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 D.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7、。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 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要逊色很多,但是小- 3 - 麦种植和牛耕技术比后者先进。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C. 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 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 析:此题考
8、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 “ 都是 ” 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不对, “ 社会发展水平的降低 ” 不对。原文 “ 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 ”“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 。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 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
9、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D 项,文中有 “ 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 ” 的信息,因此并不是一直如此。另外,吕氏春秋等资料也并未明确地对南北两地作出比较。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 小麦种植和牛耕技术比后者先进 ” 不恰当,原文 “ 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牺牲 美 欧 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
10、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 A 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 4 - 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 烈地回家来。 “ 乔,亲爱的, ” 她快活地说, “ 我有一个学生啦。爱 皮 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
11、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 “ 德丽雅, ” 乔说, “ 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可以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 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 “ 好吧, ” 乔说, “ 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 “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
12、的。 ” 德丽雅说。 “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 ” 乔说, “ 可以卖掉一张。 ” “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 ” 德丽雅亲切地说。 “ 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 有时候, ” 她有些厌倦地说, “ 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 ” 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 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 “ 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 ” 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 “ 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
13、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 “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 ” 德丽雅热切地说, “ 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 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 这是什么? ” 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 ” 德丽雅说, “ 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 ” 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 5 - “ 可不是吗? ” 乔说, “ 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 “ 大概是五点钟, ” 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 “ 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 “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 ” 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 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 ” 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 我找不到学生, ” 她供认说, “ 我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