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64883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考纲展示 考情回顾 备考指南 春秋战国时期 的百家争鸣 2020 年:儒家的伦理道德 观;2019 年:墨家、道家 的主张、孔子的思想;2018 年: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 历史性剧变,思想界也由此呈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宋明理学进 一步丰富了儒学的内容,形成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明 清时期, 思想家对理学进行反思、 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 新的活力 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2020 年

2、:董仲舒的主张; 2019 年:汉武帝接受董仲 舒的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宋明理学 2020 年:程朱理学;2019 年:程朱理学;2018 年: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 学思想 2019 年:顾炎武的思想 从百家争鸣到大一统思想 基础知识填充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3)阶级关系:士的活跃。 (4)教育:学术下移。 2表现 流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 “性本善”,提出“民贵君轻”主张 荀子 “仁义

3、”“王道”“性恶论”,朴素唯物思想 道家 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包 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提出“齐物”观点,天与人“不相胜”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影响 (1)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 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 理论体系。 2特点 融合

4、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表现 目的 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维护统治秩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 智、信 4.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 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 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学考真题对练 1(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君权神授的思

5、想 D重本抑末的主张 C 题干中“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孝道也”,体现了董仲舒提出的 “天人合一”学说,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 要服从天子的统治,故 C 项正确;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强调百姓对政治统 治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无为而治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董仲舒属于儒家,故 B 项错误;重本抑末是主张重视发展农业,忽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 D 项错 误。 2(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子生三年,然后免予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意思是说:孩子出生后,前三年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因此,儿 子为父母守丧,也应有三年,以感父母之恩。主张这一思想的是(

6、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B 材料信息“儿子为父母守丧,也应有三年,以感父母之恩”强调的是孝, 这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一致, 故选 B 项; A、 C、 D 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错误。 3(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 定会像法国那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 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 ) 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 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 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 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 A 根据材料“美术部”“国立剧场”可知孔子重视美术和音乐,即注重美

7、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故 A 项正确。 4 (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的主张出自(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B 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 费。 5(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统治 者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1.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 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

8、)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 “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 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 序。 2全面认识董仲舒新儒学 (1)从产生背景看: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 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从主要内容上看: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 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 主专制

9、的需要。提出“三纲五常” ,维护了社会秩序。 (3)从特点及实质看: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 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4)从影响看: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 深圳学考模拟)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要了解他的 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 )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墨子 D 楚辞 B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D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体现了法家的思

10、想。 3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 的儒家(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格物致知”的修养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D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建议,主要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大一统思想,故 D 项正确。 4(2020 珠海学考模拟)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C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B

11、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 天同者而用之”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促 使君主施行仁政,故选 B 项。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十二年,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 开始。 汉元帝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侯赐邑,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 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 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 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汉代太学

12、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 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 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 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祭孔的形式越来越多可知,孔子及儒 学的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第二小问,结合董仲舒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态度及 采取的举措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1)现象:孔子及儒学的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 体系, 提出“新儒学”, 适应了大一统的时

13、代需求;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2)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 专门制度。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基础知识填充 一、宋明理学 1背景 (1)儒学的挑战: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2)三教合一的出现:隋唐;三教:指儒、佛、道。 2宋明理学 (1)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2)心学: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内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 (2

14、)影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 朱熹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南宋时期)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方法论:内心反省。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吸收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 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3)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压抑摧残人

15、性,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 想。而“西学东渐” ,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倡导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关注国家命运,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倡导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16、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 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3影响 (1)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符合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时代要求。 (2)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君主专制造成强烈的冲击。 (4)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学考真题对练 1(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家,说:“他 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韩愈 C朱熹 D王阳明 C 根据材料“编著四书集注”可知,材料述及的是理学家朱熹的贡献, 故选 C 项;其余三位

17、思想家的贡献明显与材料阐述不符,A、B、D 三项均错误。 2(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 A道家学说 B佛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 C 根据材料时间“南宋”可知,当时理学兴盛,注重人的气节,故 C 项正 确。 3(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倡导“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的 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黄宗羲 C顾炎武 D李贽 C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著有天下 郡国利病书 。 4(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

18、穷天 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 A道德修养 B君主专制 C科学真理 D经世致用 A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体现了对人的道德品格的追求; “致良知”也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朱熹和王阳明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2)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 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 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

19、发展的特点 (1)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2)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 甚至实行“众治” ;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3)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在政治、 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最新模拟快练 1二程遗书 中记载: “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 虽小皆有是理。 ” 这体现了( ) A理是万物的本原 B知行合一的主张 C工商皆本的观念 D经世致用的思想 A 根据材料“万物能有是理”可知,任何事物都源于理,体现了理是万物

20、的本原,故 A 项正确;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故 B 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工 商皆本的观念,故 C 项错误;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2(2020 广州学考模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提出这一主张的 思想家是( )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D 陆九渊认为,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 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3明朝中后期,公开以“异端”自居,反对礼教,抨击道学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A 李贽以“异端”自居,反对礼教,抨击道学。 4(2020 佛山学考模拟)明朝中

21、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 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 丘墟。”顾炎武认为( ) 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C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非 “叛逆” , 故 A 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天下人的社会责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 指心学,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是结果,顾炎武认为心学的泛滥对于明朝的灭亡 负有一定责任,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指心学,D 项偏离 了材料主旨,故错误。 5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22、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 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 形成了新儒学体 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 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了四 书章句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 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 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明代 王守仁出现以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守仁的“致良

23、知”教以“简 易直接”为特色,其“良知”二字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 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 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守仁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 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 学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比较王守仁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守仁思想的社 会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的儒学研究成 果”“构建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及理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作答;第

24、二 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编撰诸多书籍、“都作了道德规定”等概括作答。第(2)问第 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满街都是圣人”“格物致 知”“致良知”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打 破了隔阂”“走完了社会化的历程”归纳作答。 答案 (1)原因: 儒学吸收佛、 道思想; 集中前人研究成果; 儒学家关注社会。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不同: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守仁: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 朱熹:格物致知;王守仁:致良知(反省内心)。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 高民众的道德修养;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25、一、选择题 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 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B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 同点,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故选 B 项。 2(2020 中山学考模拟)传统文化论坛上有两个醒目的网贴(下图),其寓意宣 扬的传统文化应是以下哪一学派的主张( )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 D 图片隐含人性向善、人与人之间要讲礼仪的观念,这与儒家“人性本 善”“以礼治国”的主张一致。 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

26、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C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明确说明了环境和教育 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故选 C 项。A、B、D 三项在材料中均体现不出,排除。 4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民贵君轻, 并提出“施仁政以民, 省刑罚, 薄税敛” 的思想学说。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C 孟子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主张, 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 政”。 5战国时期,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著 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27、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B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统治 者要爱惜民力。 6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这说明先秦儒学家( ) A认为“人性本善” B重视教化作用 C主张“为政以德” D推崇“性恶论” B 孟子的主张是“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荀子的主张是“普通人 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这说明先秦儒学家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故 B 项正 确。A 项是孟子的人性思想;C 项是孔子的思想;D 项是荀子的思想。 7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意是治国不能急,不 能用大火,要用慢火适当烹饪。

28、其反映的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格物致知 C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 C 项正确;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故 A 项错误;孔 子主张克己复礼,故 B 项错误;程颢和程颐提出格物致知,故 D 项错误。 8(2020 珠海学考模拟)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 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 A墨家主张节俭 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B 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 其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故选 B 项。 9董仲舒认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29、变” 。因此反映天命的政 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 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 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C “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表明董仲舒提 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故选 C 项。 10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 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C “

30、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 法家思想的态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故选 C 项。 11在汉代,兴学和选举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措施,而独尊儒学则为培养和 选拔人才确定了方向和标准。与之相关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鼓励私学 C以法为教 D以吏为师 A 材料强调培养和选拔人才,兴办太学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太学的 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 太学资格做官,故 A 项正确。 12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 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 ) 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 B推动了“

31、三教合一”的形成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 虽然当时三教处于鼎立局面,但三教理念交流的频繁为其融合提供了机 会并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 B 项正确; 三教鼎立局面的出现并不代表统治者 提倡三教并行,A 项错误;三教鼎立局面达到高潮,虽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但 儒学正统地位并未丧失,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非百家争鸣,D 项错误。 13(2020 佛山学考模拟)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 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

32、积累 B 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朱熹认为 小道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 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 C 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故 D 项错误。 14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 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 A 项是陆王心学的核心主张,排除;B 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D 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结合所

33、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三 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选 C 项。 15某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要为陆九渊设计台词。下 列设计合适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 A 项是孟子的思想, B 项是荀子的思想, D 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均可排除; C 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故正确。 16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 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这一材料说明( ) A “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主流学说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

34、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C 根据材料“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可知,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故 A、 B 两项错误; “注重道德”“注重气节”说明他们的思想受理学的影响, 明末清初 的思想家批判理学,故 D 项错误;综上可知 C 项正确。 17据万历十五年载,李贽在麻城的时候曾招收梅家女学生并与其他女 眷接触,引得众人侧目。但是李贽对舆论不加理睬,还说:“梅塘是出世丈夫, 虽是女身,男子未易及之。”由此可见李贽( ) A主张“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男女平等 D强调“三纲五常” C 题干中“招收梅家女学生并与其他女眷接触”体现出了李贽男女平等的 思想。 18(2020

35、清远学考模拟)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维护旧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C 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说明其反对君主 专制。 19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的呼唤。 梁启超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顾炎武 D董仲舒 C 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 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20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 狄,批评专制

36、”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 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 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

37、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 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 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应从当时的政治、 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抓住设问中“儒学的社会价值”“推崇 墨家”“法家

38、的不足”并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回答。第(3)问,根据 材料三中“形成了时代”“萌芽形态”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答案 (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原因:周王室衰微,诸 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发展;私学兴起, “士”阶层崛起。 (2)认识: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推崇的主张:墨家 的“强本节用”思想。不足:法家“严而少恩” 。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 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

39、曾自述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 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王阳明先生道学钞附王阳明先生 年谱后语)。他这种“异端”性格,特别是对“道学”的厌恶,影响了他一生, 至死不“化” 。也正因此,他一生坎坷,受尽磨难。 李贽的异端思想 材料二 王夫之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为 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 理论。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 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40、 (2)材料二反映了王夫之的什么思想主张?以上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 有何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一“见道学先生则尤恶”可以答出李贽反 对虚伪的道学;第二小问,结合李贽生活的时代,从经济、政治、考试制度角度 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的知行观点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主张; 然后答出其使儒学重焕生机的影响。 答案 (1)观点:反对传统思想中虚伪的道学。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商 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明朝晚期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 循守旧。 (2)思想主张: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意义:他们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