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313 乌鸦喝水乌鸦喝水 1.1.正确认读“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1 个偏旁,会正确规范书写“只、石”等 5 个生字,养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观察插图、动手实践,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重点重点 1.1.正确认读“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1 个偏旁,会正确规范书写“只、石”等 5 个生字,养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难点难点 1.1.通过观察插图、动手实践,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2.2.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
2、法解决的道理。 1.1.识字写字。识字写字。 读准字音:本课 11 个生字中,“放、旁”是后鼻音;“进”是前鼻音,与熟字“近”读音相同, 可以比较学习;“处、找”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多音字“着”在前一课刚刚学习过,要 及时巩固,提示学生正确认读词语“喝不着”“喝着水”。 识记字形: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反文旁”,可先回顾“折文旁”,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结合 “处、放”两个字识记。要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乌”字与“鸟”字对比,“鸦、 许、法、进”利用学过的熟字和偏旁加一加记忆,“找、旁、高”结合词语整体识记。“办”既可以 结合词语“怎么办”“办法”认读,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熟字“
3、力”自编谜语趣味记忆。 书写生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将 5 个生字根据结构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类。独体字的书写要 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得端正,不偏斜。合体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两个部分的相互配合。 2.2.理解运用。理解运用。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读明白故事内容,但从字句间读懂乌鸦的心理及故 事中蕴含的道理比较困难。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2 3.3.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的下列关键词句读好: “到处”一词语速可以稍慢,“水不多”“瓶口又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急促、 快速;“怎么办呢
4、?”这个问句,要与前面的句子之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停顿,“办”字需要重 读,“呢”的尾音要短促。“一颗一颗”“渐渐”都需要慢读,以表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缓慢而辛 苦。“就喝着水了” 要重读,强调乌鸦的喜悦心情。 另外,文中出现了一些长句子,初读时,教师要借助停顿符号,通过范读、领读,教会学生正确 停顿,将句子读通顺。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2.2.初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3.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4.4.实验材料:装了半瓶水的小口透明塑料瓶(水染上颜色,瓶身标注水位);若干小石子。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趣味
5、识字,激一、趣味识字,激趣趣导入。导入。 1.1.出示甲骨文“鸟”字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猜字后出示“鸟”的字形演变图,启发学生想象“点”这 个笔画代表鸟儿的眼睛。 1.1.正确认读“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1 个偏旁,会正确规范书写“石、出、见”3 个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 2.2.出示鸟类图片(鹦鹉、老鹰、黄鹂、鸽子),认识鸟类,渗透性识字,初步了解带有鸟字旁的字 大多与鸟类有关。 3.3.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乌鸦的外形,识记“乌鸦”二字。 (1)对比“乌”与“鸟”,联系乌鸦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6、 乌鸦全身的羽毛黑黑的,黑得我们都不容易发现它的眼睛, 所以“乌鸦”的“乌”少了表示眼睛 的笔画“点”。乌就是黑色的意思,很黑很黑我们就说乌黑;黑色的云朵我们就说乌云;全 身黑色羽毛的鸟儿就叫乌鸦。 (2)识记“鸦”:牙鸟鸦。 (3)看图,用完整的话说说乌鸦想干什么。 预设:一只乌鸦想要喝水。 师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喝”标注拼音,渗透识字。生齐读课题。 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课题。 师:谁喝水? 生:乌鸦喝水。(引导学生读时突出“乌鸦”。) 师:乌鸦干什么? 生:乌鸦喝水。(引导学生读时突出“喝水”。) 4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读图,有趣的字形演变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 甲
7、骨文“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鸟,随图出示几种鸟类的名称,渗透性识字的同时了解鸟字旁 的意思,有助于帮助学生识记“鸦”这个生字。由“鸟”字引出“乌”,进行对比学习后再结合生活 实际扩词,理解字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借助师生合作一问一答 的方式趣读课题,学生初步知道了故事大概内容,激发了学生接着往下读故事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字学词。二、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1. .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2.2.课件出示生字条中要求学生认读的 11 个生字,请学生在文中找到并圈画出相关生字词。 3.3.同桌合作练读生字词。你读
8、我听,我读你听,相互正音。 4.4.课件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 到处 放进 指名认读,读准翘舌音“处”、前鼻音“进”和后鼻音“放”。 复习“折文旁”,学习“反文旁”,对比两个偏旁的不同之处。(折文旁的一笔横撇到了反文旁这 里,变成横和撇两笔。) 5 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处”“放”二字。 (2)课件出示: 许多 办法 放进 找水 旁边 升高 多种形式练读字词:带上拼音拼读、指名认读、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读、小教师带读等。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加一加:讠午许 辶井进 氵去法 编谜语记忆: 用上两点力(办)。 组词法记忆高频字:找到 找水 找东西 找出 寻
9、找 旁边 身旁 一旁 旁人 5.5.游戏:乌鸦叼石子。(石子上有本课生字词,学生读对了词语,就能帮助乌鸦将石子放进瓶子里,让 水面升高。) 让我们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肯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识记生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生字大多属常用字,学生 识记起来难度不大,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采用多种方式(加一加、编谜语、 组词法)自主记忆生字,以提高学生分析字形、识记生字的能力。一味地说、记,会让孩子的识字积 极性降低,游戏的加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乌鸦叼石子”的游戏,符合低段儿童心理特征,符 合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效果,使生
10、字学习更具趣味性。 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初知初知大意。大意。 6 1.1.再读课文,试着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2.2.回忆自然段的特征开头空两格。交流:课文一共有几个 自然段?你是怎么标序号的?指名学生交流。 3.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带有“喝”字的句子,拿起笔画上线。 4.4.指名评议三位同学读的情况。关注多音字“着”,关注第三自然段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 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学生标记好停顿符号,师领读两遍后学生自由练读几遍,做到不数读、不唱读、不读断词语。 5.5.交流答案,粗知文意。 (1)指名学生读带有
11、“喝”字的句子,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并板书关键词。 课件出示: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板书:找水喝。) 课件出示: 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师板书:喝不着水。) 课件出示: 7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板书:喝着水。) (2)指名学生用上三个关键词“找水喝”“喝不着水”“喝着水”,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它喝不着水,后来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了。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粗知了文意,但一年级孩子还不会用完整的话概括故事内容,所以我紧 扣带有“喝”字的关键词,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这三个关键词贯穿整个故事,
12、也是故事发展的起 因、经过、结果。找到这 3 个词语,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样 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生字(独体字),指名认读。 石 出 见 2.2.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关键笔画,关注起笔和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3.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生跟着书空练写。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略扁。 出:笔顺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折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是一笔写 成,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的
13、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4.4.生描红,练写。(提醒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5.5.小组内展示,交流评议。 6.6.全班交流,奖励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美观的孩子。 8 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本课的三个独体字中,“出”的书写笔顺容易出错,教师要 重点指导,示范讲解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和书写要点,保证学生们将它写对写好。每一次写字指导教师 都要强调写字姿势,纠正学生不对的执笔、坐姿等,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1.师: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的字词?会写的字中,你认为哪个字
14、写得最好? 2.2.布置作业:练写生字 3 遍;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练写 3 遍是必要也是必需的学习任务,我们不能机械地抄写,但不能否认抄写在语文学习中 的作用。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为第二课时细读文 本打下基础。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1.出示生字词,小组开火车认读。 乌鸦 到处 找水 怎么办 旁边 许多 办法 放进 升高 1.1.巩固认识本课生字词,会正确规范书写“只、多”2 个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尝试着读出乌鸦的心情变化。 3.3.读懂课文内容
15、,通过观察插图、动手实践,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 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9 2.2.回顾带有“喝”字的三个关键词“找水喝”“喝不着水”“喝着水”,指名学生串联这三个词语说一 句完整的话。 二、学习二、学习“找水喝找水喝”部分。部分。 1.1.课件出示: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2.2.结合实际说说“口渴”的感觉。 3.3.理解“到处”。 (1)“到处”是什么意思?(四处、处处) (2)生活中你有到处找一个东西或一个人的经历吗?那时你心情怎样?指名说一说。 预设: 生 1:我的橡皮擦不见了,我到处找橡皮擦。 生 2:星期天,妈妈在我午睡时去超市买东西,我醒来没看见
16、妈妈,急得到处找她。 生 3:我喜欢下棋,有一天,我的棋子少了一颗,我在沙发底下、床底下到处找。 (3)乌鸦是怎么“到处”找水喝的呢?它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指名学生上台表演乌鸦不停地飞往各个方 向找水,结果都没有找到。 (4)师采访表演的孩子:小乌鸦,你找了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你的心情怎样?(着急,更渴 了) 师:这时,又急又渴的 全班齐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4.4.师继续采访“小乌鸦”:小乌鸦,你终于找到水了,你心情怎么样?(高兴)请和大家分享你的高 兴。(高兴地读找到水的句子。) 5.5.指导朗读。“到处”一词语速可以稍慢,“看见”“有水”两个词语要重读,读得轻快一些。
17、三、学习“喝不着水”部分。三、学习“喝不着水”部分。 1.1.乌鸦好高兴,好想马上喝上一大瓶水呀!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10 2.2.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关键词“水不多”“瓶口又小”。 3.3.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 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乌鸦看见的是哪一种瓶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乌 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4.指导朗读:“水不多”“瓶口又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急促、快速,体会乌鸦的 失望、急切之情。 5.5.乌鸦心里想(生:)怎么办呢? 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提示:这个问句要与前面的句子之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停顿,“办”字需要重
18、 读,“呢”的尾音要短促。 指名读;评议。 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抓住关键词“到处”“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采用联系 生活实际、看图对比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的朗读;反过来,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 好地体会乌鸦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筋解决的智慧。 四、学习“喝着水”部分。四、学习“喝着水”部分。 1.1.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指名回答。 2.2.师生合作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先出示一个装了半瓶水、瓶口细小的塑料瓶,瓶子上标注有显 眼的水位记号。请一个学生当小乌鸦,用小手指代替乌鸦的长嘴
19、巴试着喝水,结果怎么样?然后教师 11 请学生把准备的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事先染过色,学生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水面 渐渐升高。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学生再次用“嘴巴”喝水,这次,乌鸦就“喝着水”了。 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实验演示的办法,将 “小乌鸦”请到教室,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亲眼见证“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 水渐渐升高”的事实。 3.3.师采访上台参与演示的“小乌鸦”,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 预设: 师:小乌鸦,为什么你要选小石子呢? 生:因为瓶口小,大石子放不进去,再说了,瓶子旁边也只有小石子呀。 师:为什么要
20、一颗一颗地放呢? 生:因为我的嘴巴一次只能叼一颗。 师:那你一会儿就可以让水面升高吧? 生:我叼了很长时间,水面才升到足够高的位置。很辛苦的。 师:现在,你想出了好办法,终于喝着水了,心情怎样? 生:太开心了!太激动了! 师:请你开心激动地读读这两句话。 请更多的“小乌鸦”朗读这两句话。 4.4.指导朗读。提示:“就喝着水了” 要重读,强调乌鸦喜悦的心情。 “一颗一颗”写出了乌鸦用嘴巴 慢慢叼了很多颗石子放进瓶子里,体会过程的辛苦,朗读时要慢读。“渐渐”与“一颗一颗”相对 应,也要慢读。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观基础上,我再次追问“小乌鸦”为什么选择“小石子”,为什么“一颗一 颗”地放,为什么会“
21、渐渐”升高。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很自然地了解到乌鸦的想法和心情, 体会乌鸦既着急又耐心等待、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此时再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学生会很自然地放 慢速度读“一颗一颗”“渐渐”,会很喜悦地大声读出“喝着水”。 5.5.回忆量词“颗”的用法,想想还可以说“一颗一颗的( )”。(如:一颗一颗的星星、一颗一颗的 豆子、一颗一颗的米粒等) 12 借助图片,积累这种形式的叠词: 6.6.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渐渐”。 师: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东西渐渐发生变化? 预设: 生 1:天渐渐黑了。 生 2:雨渐渐停了。 生 3:我渐渐长大了,妈妈渐渐变老了。 师:瓶子里的水渐渐(生:)升高,乌鸦就喝着水
22、了。 学以致用,“一颗一颗”及“渐渐”都是叠词,是学生进行积累运用的语言训练点,我借助图 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学生想说就说,思维得到发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 升。 7.7.师再次采访“小乌鸦”:小乌鸦,你终于喝着水了,你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 生:哎呀,这水真是太好喝,太解渴了!幸好我没有放弃,想出了这个好办法。 师:对呀,你真聪明!你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13 五、学习“乌鸦想办法”部分。五、学习“乌鸦想办法”部分。 1.1.乌鸦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答案。 预设: 生 1:小乌鸦很聪明。 生 2:小乌鸦很会动脑筋。 2
23、.2.师引导学生发现重复使用的词语“看见”,引导学生体会小乌鸦的善于观察。 3.3.师小结:这真是一只会观察、会动脑思考的聪明的小乌鸦。小朋友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像它 这样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 以带有“喝”字的三个关键词统领整节课的教学,从“找水喝”到“喝不着水”,再到“喝着 水”,按部就班,很有条理,但还需要回过头来思考:乌鸦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以此启发学 生发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感受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这正是课文寓意所在:只有善于观 察、善于思考,才能有效解决困难。 六、指导书写,归类练习。六、指导书写,归类练习。 1.1.课件出示上下结构的字:只、多。指名
24、认读,扩词。 2.2.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生书空练写。 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对齐,千万不要横向摆放。两个点要写在竖中线上,上下对齐。 3.3.对比观察后小结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书写要点:在书写时要注意两个部分的相互配合。 4.4.生描红,练写。 5.5.同桌相互检查、评议。 6.6.全班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字。 归类练写生字,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同一结构生字的书写要点,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 力,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4 1.1.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
25、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喝着水?谁的办法更好? 预设: 生 1:用翅膀抱起瓶子喝。 生 2:找根吸管喝。 生 3:把瓶子打碎,等水流出来,就能喝着水了。 2.2.及时肯定学生的各种方法。对比各种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插图,请学生想想谁的办法更好。 3.3.师小结:在当时又渴又急,很难找到水的情况下,还是小乌鸦想到的办法最好呀!这真是一只的乌 鸦!(善于观察,善于动脑) 4.4.回家后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人们听,考考他们,看他们有没有比乌鸦更好的办法。 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说小乌鸦叼石子让水位升高的办法是最巧妙的。瓶子又重又结实,凭 借乌鸦的力量,很可能抱不动也打不破,即使能打碎瓶子,那么珍贵的
26、水很多都会流进沙土里,太可 惜;而且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吸管之类的东西很可能根本找不到。设计这个环节,就是在发展学生发 散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切身体会小乌鸦的智慧,以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 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是很好的学习文本。在整节课的教 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5 一、语文学习,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语文学习,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这篇寓言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初读后就能大致读懂故事内容,但缺少对故事细节和人物心理 的把握。怎样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小乌鸦的智慧?我的做法是:抓关键词,读懂人物心 理。
27、结合实际理解“口渴”,表演理解“四处”,了解小乌鸦找水的不易,就能读懂小乌鸦找到水时 的兴奋、激动,继而明白小乌鸦有水在眼前却喝不着水的无奈、着急。“水不多”“瓶口又小”的细 节描写,告诉了我们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缺一不可。通过图片对比,学生有了感观上的体验后就能 “急乌鸦之所急,想乌鸦之所想”了。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一颗一颗”及“渐渐”,以师生 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小乌鸦在困难面前焦急又耐心的心情以及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重 复出现的“看见”,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小乌鸦,你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我以这样的追 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看见”这个关键词后面隐藏的“善于观
28、察”的智慧。这样抓关键词 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才能让学生读懂故事,读懂人物。 二、语文学习,是与儿童对话的过程。二、语文学习,是与儿童对话的过程。 一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读图、爱动手、爱想象,结合这些特点,我采用了很多种方式教 学:字形演变图激趣,对比识字“鸟”与“乌”,归类识字写字,自编谜语,师生趣味对话,动手操 作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积累词语“一颗一颗”和“渐渐”,多种方式指导朗读这些方法的 选择,都是在努力亲近儿童,与儿童对话。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文本、积累运用、理解寓意, 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建立在与儿童对话的基础上,以达到育人的最高目标。 与语文对话,让学生能语能文,能读能说;与儿童对话,让儿童走到课堂中央,我们的语文课堂 才会真正高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