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学习习目标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作者介绍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
2、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解题题(1)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伶官也是乐官,既掌管乐队,又负责乐器和演出安排,自己更是精通音乐之人。伶官比其他伶人的地位高,因而,伶官和弄臣常被相提并论。(2)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历史。解题题(3)序:一种文体,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
3、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历历史背景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历历史背景 李亚子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他是
4、李克用(晋王)的长子。李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意思是说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超过其父,因而得名“亚子”。历历史背景 后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本文时
5、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疏通文意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注释补充】理:道理。岂:难道。(之)所以:(的)原因。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之:代词,代指这个道理。翻译翻译翻译: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
6、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翻译: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1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2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注释补充】世言:世人说。终:生命终结,临死。以1:介词,把。立:推立,即位。约:订立盟约。以2:相当于连词“而”,表示承接关系。与:动词,给。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乃:
7、你,你的。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负:背负。及:等到。纳:收藏。翻译翻译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1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2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翻译翻译翻译: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第二段第二段翻译: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
8、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庄宗领了箭,将其收藏在祖庙中。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注释补充】方:当,正当。以组: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以成功: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之盛:多么旺盛。“之+形容词”,“之”作副词,多么。
9、可谓:固定结构,可以(说)称得上。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及:等到。顾:看。所归:所字结构,所到的地方。即不知应该到哪里去好。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翻译: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逃,还没见到乱贼,手下的士卒
10、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第三段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注释补充】至于:到了。断发:把发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脑袋。何其:固定结构,多么地。岂:难道。欤(y):表疑问的语气助词。迹:迹象。自于:出自于,由于。兴:使兴旺。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翻译翻译翻译:“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第三段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1、?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翻译: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大家的泪水浸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第四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释补充】莫:不定代词,没有人。为:介词,表被动。夫:语首助词,不译。智勇:指智勇的人。于:介
12、词,表被动。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翻译翻译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第四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第四段翻译:因此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把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合作探究伶官传序论点论点论证论证结论结论启示启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3、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事理得失盛衰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之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之首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合作探究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
14、涉及的史实,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合作探究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赏赏析写作特点欧阳修的伶官
15、传序作为一篇史论文“简而有法”,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简”:简单叙史,选取庄宗由盛到衰的典型史实,高度概括。“法”:多重对比,盛衰对比、胜负对比、人事与天命、忧劳与逸豫等等多重对比,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伶官传序开头在一声感叹之后,发出“_,_,_”的沉痛追问和感慨,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奠定了叹惋的感情基调。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理解性默写2.伶官传序中引用完尚书中的话后,顺势引申出“_,_”的道理,对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理解性默写3.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_,_”写晋因伶人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态。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理解性默写4.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_,_,_。”满招损,谦得益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理解性默写5.伶官传序中,阐述不注重小节、贪图享乐的后果的句子是:“_,_”。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