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阳关三叠最忆阳关唱三叠古韵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中的第二节课。这一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古代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艺术歌曲作品。该课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音乐中的雅致与意境。本课例阳关三叠最忆阳关唱三叠古韵传,旨在通过鉴赏、歌唱、评价、表现、合作探究、小组创编等多种方式重点对阳关三叠的琴歌与合唱等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赏析、感受、表现与创演。本课例的设计紧紧围绕音乐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展开。重点通过琴歌的鉴赏和演唱,分析音乐要素,品味古韵、唱情唱韵;通过合唱,进一步丰富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力;通
2、过小组合作创遍提升艺术实践与创新能力,理解历史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起始课,本单元的内容选择及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与价值观。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的问题,当代高中生对这样的内容或许有距离感和生疏感,但是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如何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且高效地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1)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琴歌的音乐特征和文化背景。(2)通过鉴赏和演唱作品,引导学生探寻琴歌、合唱、艺术歌曲等不同版本阳关三叠的韵律之美。能感受、分析和
3、理解音乐美感的表达与音乐要素的关系,领悟和感知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产生共鸣。2.艺术表现通过赏、诵、唱、创、演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能够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并运用歌唱的基本技巧,富有情感地歌唱;增强合作意识,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1)能够用连贯的气息,有韵味、有情感地演唱琴歌阳关三叠第一叠。(2)能够用饱满的声音,准确、合作演唱阳关三叠第二叠的二声部合唱。(3)能够参与小组合作,完成阳关三叠第三叠的创编与表演。3.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艺术的兴趣,体验经典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珍视,坚定
4、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通过学习琴歌阳关三叠,能有感情地表达琴歌的韵味,理解歌曲所蕴含的的深厚情感,充分认识琴歌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歌唱方法,进行琴歌与合唱等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教学方法:观察法、提问法、对比法、体验法、综合归纳法、创编法教学用具:古琴、钢琴、教学课件、学案(歌谱)、舞蹈服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初听阳关琴歌相合(2分钟)大家平日一定喜欢听歌唱歌,那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文人,他们最流行的演唱方式是怎样的呢?生:.师:古代文人喜欢用古琴伴奏,边弹边唱,这种形式叫作“琴歌”。今天老师将和赵子清同学,一起用古代文人最流行的演唱方式,表演一首唐代最流行
5、的琴歌阳关三叠.(此班级正好有会演奏古琴的同学,若没有,可用古琴音乐伴奏代替)出示课题阳关三叠学生弹奏古琴,教师演唱琴歌阳关三叠一叠上阙。二新授课程:最忆阳关唱三叠古韵传(一)抑扬顿挫忆阳关回味诗情(3分钟)1.琴歌君子尔雅,抚琴以歌琴歌是古琴与人声、音乐与诗词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人音乐的典范,文人音乐是唯一只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音乐形式,积淀了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2.抑扬顿挫颂原诗师:同学们有注意到这首作品的歌词了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有着“唐人别诗,此为绝唱”的美誉,写别但不言别,那是怎样衬托出离别之情的呢?生:通过柳、客舍等景物和代表离别之意的“阳关”衬托出别
6、意,充满着含蓄之美。师:哪位同学愿意随着古琴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诵此诗?(伴奏音乐古琴曲阳关三叠)学生朗诵3.阳关三叠解读唐代诗的创作达到了顶峰,琴歌也获得进一步发展。后来将此诗谱成琴歌,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的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因为主题音调反复吟唱三次又名阳关三叠,每叠分为上下两阕,上阙为原诗、下阙为新增部分,并添头加尾。今天让我们通过歌唱和欣赏,回味最美的阳关唱,感受三叠的古韵悠长。出示课例主题最忆阳关唱三叠古韵传(二)浅吟低唱品古韵学唱琴歌一叠(20分钟)1.一叠上阕赏-鉴-唱第一遍寻音跟钢琴模唱旋律,发u音知识点:琴歌简、淡之风分析探究:上阙运用了哪种音阶?民族五声音阶。
7、多一字配一音,旋律舒缓质朴,体现了琴歌以“简、淡”为美的特点。第二遍唱曲与曲式分析随钢琴演唱歌词,进一步感受每一句旋律的发展特点与规律。知识点:旋律与诗句-起承转合的特点师:你找到旋律发展的规律了吗?生:1、2、4乐句非常相似,第3句截然不同。师:从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来看,这是“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你会发现这首诗的创作手法一致,更充分说明了琴歌的旋律和诗句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第三遍唱情:起承转合抒发情感(跟随古琴音频演唱)请大家把诗句的情感发展,结合旋律的起承转合,用歌声表达出来。第四遍唱韵:浅吟低唱仿琴韵师:旋律演唱已经很准确且带有一定情感了,可是似乎少了一点琴歌的味道。古琴在音色上有没有独
8、特之处?生:.知识点:古琴之韵琴、棋、书、画历来为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课,于虚实结合之间体现韵的流传。此外古琴音乐还强调声韵兼备,声为按弹音,属实音;韵为按弹音后手指往返滑动、震颤,属虚音,也称之为吟猱。教师示范古琴演奏第一句,学生区分哪个音的奏法为吟猱?教师边弹边唱一句,引导学生感受琴韵中吟揉的特点。教师:“古琴真趣,半在吟猱”,琴乐特有的空旷意境和琴歌的独特韵味也是相得益彰。师:演唱时请同学们模仿古琴的吟猱奏法。学生演唱,看教师手势指挥播放音频。2.一叠下阕体会情绪发展与音乐处理第一遍聆听问:思考两个问题?哪一乐句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哪一乐句体现出了终要离别的无奈之情?第二遍情感表达力度变化的
9、呈现问:哪一乐句表达了激动的心情?“遄行,遄行”大跳(教师范唱两种方式,学生判断选择)哪一种更符合当时社会文人的表达方式?问:哪一乐句体现出了终要离别的无奈之情?一唱三叹是词意的重复,音乐表现上可用力度变化-渐强来表现。3.一叠完整演唱情韵表达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演唱一叠,教师唱引子,同时教师指挥。4.琴歌的发展与思考从这首诗的盛唐之绝到琴歌的前年流传,唐代诗人曾用许多美妙的诗句来形容它,比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白居易)。这些诗人所生活的年代距王维已经接近一个世纪了,由此可见这支歌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10、但琴歌这种形式到了明清时受到了冷落,到了现在更是知之者甚少,已经不再成为流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生:.教师总结:研究学者不多,社会影响号召力不大,随着历史发展、技术的开发,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发生着变化。虽然琴歌很难再延续辉煌,但我们不能因为它衰弱而忽视它,它有独特审美意境,成为中国音乐艺术中的宝贵财富。(三)一咏三叹别阳关感受多种形式演绎的第两叠、合唱二声部(12分钟)1.感受多种形式演绎的第两叠欣赏与评价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流传千年,传唱至今,艺术家们用了许多全新的方式力求让经典制作焕发新的生命力。请欣赏两种用现代方式演绎的阳关三叠的第二叠,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欣赏廖昌
11、永艺术歌曲演唱与合唱版阳关三叠片段提问:欣赏了琴歌、艺术歌曲、合唱三个版本,能否评价一下他们各自的艺术特点?你最喜欢哪种演绎方式?生:.教师总结:琴歌是在古琴伴奏下,浅吟低唱,追求韵味;艺术歌曲更具有个人演唱的魅力,需要较高的演唱技巧;合唱则是在钢琴伴奏下,有丰富的和声和音色的变化,情绪更加饱满有层次。我们一起挑战有着丰富和声与表现力的合唱。学唱二叠下阙部分。2.学唱二叠下阕二声部合唱加词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和声找准音和节奏和声准确声音饱满艺术处理自由延长记号(循环呼吸)、重音记号、渐强渐弱等融入情感3.师生共唱第二叠教师唱上阕学生演唱下阕,教师指挥完成艺术歌曲+合唱第二叠。(四)和诗以歌续三叠
12、创编与展示第三叠(7分钟)1.理顺“三叠”的情感发展思路即便都是阳关三叠这首作品,在旋律和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当然演唱琴歌时,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它的词,我们再细细品味每一叠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提问:1、在原诗的基础之上增加的下阙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作用?2、每叠分别所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生:.教师:为了凸显出依依惜别的复杂心情,每叠在音乐旋律和歌词上都有变化,也是一种情感的递进。每叠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初、盛唐时人们北上边塞多怀有立功封爵的理想,“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有了这番豪情在,“送别”便不会流于伤感而仍有
13、生机希望。所以歌曲结尾是这样唱的(教师唱):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今天一别,相隔两地,只能在梦中相见,鸿雁传书。充满着无限的期盼,意味悠长。学生们请跟老师一起学唱此句。2.小组创编三叠再现师:今天我们通过朗诵、琴歌、合唱的方式感受了阳关三叠的不同的韵味,那么如果让你再到世界舞台展现阳关三叠,你会用何种方式去演绎?课前我们布置了小组的创编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今天课堂所学的知识和你对阳关三叠的理解,进行小组展示,各组稍事调整和准备。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灵活调度全场,并进行适当点评。(五)继往开来话传承(2分钟)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三叠,每一个演绎都饱含深情。传承之中有创新,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力量。在这方面二中学子总是走在前面的,在青岛二中合唱团的同学们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将中国传统艺术向世界展现,带去的正是阳关三叠。(播放校合唱团演出视频)三、课堂小结(1分钟)一曲阳关三叠古今传唱千余年,人们珍视友情,歌颂人世间一切的美好。愿音乐的美可以拨动你的心弦!课后反思所欣赏的音乐片段相对较为零散,还应该再深层次挖掘更有视听价值的音像资料呈现于课堂。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学生对于乐曲创编活动积极性较高,可以加大本环节的时间,由学生分组进行,自由创作,最后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