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74084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因为它是一首诗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加之情感的表达往往依托形象、技巧等,有时它会和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结合考查。诗歌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其实只要能知道古诗的类别,中心思想就有套路可走。(一)怀古咏史诗的思想感情: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

2、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3.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抒发爱国之情,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要么以古鉴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以免重蹈覆辙;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4.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的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

3、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东晋的陶渊明。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

4、、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或表达对归隐山居和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抒发了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揭露封建统

5、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或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三)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

6、扬雄壮的情感基调。4.征人思乡的情愁。描写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描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期望,等等。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描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四)赠友送别诗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同的

7、送别对象,所以送别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即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抒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

8、官上任而别的送别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五)思乡怀远诗的思想感情: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绵绵思乡之情。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故乡

9、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六)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愤慨,寄托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报效国家的志向。3.抒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伤感。4.寄托某种人生感悟,蕴含某种生活哲理、寄寓美好生活愿望、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5.描绘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七)爱情闺怨诗的思想感情: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宫怨诗)。1.相濡以沫

10、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以及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面写东都洛阳宫女无法得幸的悲哀,实则是讽刺当时科举制度的徇私舞弊,实质是“士怨”。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满,这类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一种不

11、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死者与世长辞,生者孤寂悲凄,这类诗是痛彻肺腑的哀歌,也是夫妻真情的颂歌。或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或追忆从前生活情景,叙述亡妻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的情怀与物是人非的凄楚。思路:1.准确判别诗歌的类别,把握思想感情的范围,对号入座。2.结合诗人和时代,了解创作风格和社会特色,知人论世。3.认真分析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象、意境、关键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品味诗歌情感的内涵。4.结合注释和

12、选项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特别是有矛盾信息的地方。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表达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展示了早春美好的景象,“最是一年春好处”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 (2分)表达词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之情。“花不看开”以花开时间之短,来不及欣赏就已经凋谢来比喻人生极其短暂。“人易老”直抒胸臆,表达衰老匆至的人生感叹。(2分)表达词人对光阴的珍惜

13、之情。下片通过“休辞醉倒”,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珍惜现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欣赏及喜爱。“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2分)【赏析】(山水田园诗)这首词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整首词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

14、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这与韩愈原诗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塞下

15、曲 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叹。“水寒风似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地描绘了天之寒冷,风之凛冽边塞苦寒景象。(2分)对将士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意志的赞美。“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回忆昔日“长城之战”,借众人之口客观夸赞将士斗争意志之坚、之高,同时与后文“白骨乱蓬蒿”形成对比,突出将士不畏牺牲的壮志。(2分)对残酷战争的厌恶。“白骨乱蓬蒿”一句描绘了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的景象,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表达

16、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2分)【赏析】(边塞征战诗)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

17、,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

18、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

19、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潭州 【唐】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注】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松醪(lo) ,即用松脂、松花、松子、松叶酿制成的酒。3.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6分) 【答案】羁旅愁思之痛:借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

20、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作者借此表达物是人非,世事变化之感;英雄末路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英雄落悲之痛。【注释】(讽喻诗,咏史怀古诗:典故)潭州:唐代为湖南观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诗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作。无端:没来由地。湘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见(博物志)卷八。楚歌:指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离骚中有“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等语,旧解以为“兰”指令尹子兰。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

21、侃曾作江夏太守,抗击叛将陈恢,以运船为战舰,所向必破。后又讨杜搜、平苏峻,封长沙郡公。事见晋书本传。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谊宅。承尘:天花板。【赏析】首联“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空”字传神,诗人身居潭州官舍,暮色中独登空楼,远眺之中,古今多少事一起涌上心头。“今古无端入望中”,已暗示明为吊古,实为伤今。陆昆曾谓“言之所及在古,心之所伤在今,故曰今古无端”,颇能道出诗人用意及构思特点。颔联“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浅深与重迭,为反义连用词与同义连用词相对,竹色与兰丛,草木名相对。望“竹色”而怀“湘泪”,借二妃事而哭武宗;见“兰丛”而怀“楚歌”,借

22、屈原事而刺宣宗、白敏中。所谓“怨兰丛”,就是怨排斥异己,贬逐会昌有功旧臣的白敏中、令狐绚辈。颈联“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上句借陶侃暗寓会昌有功之将帅之遭冷遇,下句则以贾谊长沙事暗寓会昌有功文臣之遭贬斥。李德裕的功高陶侃,规划同于贾谊,却被罢斥,引起诗人无限感慨。尾联“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联与首联照应,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孤寂的情怀,慨叹世无知音,无人了解自己的心意,抒发自己身世凄凉的怨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

23、应诏入京为官之前。4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诗人通过“碧”“艳且鲜”“秀气”“馨香”等写荷花秀丽鲜艳的花容,清香的气息,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秀色空绝世”“凋此红芳年”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咏物言志诗)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

24、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提干提示“哪些情感”,说明我们所答情感不止一种,所以要答全面。此首诗都是围绕“荷”而写的,写了荷花的遭遇,“荷”即事物形象,作者写荷目的在于托物而言志。荷花长在幽静的泉水边,开得鲜艳无比。“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说它有美丽的花容,空前绝世,有芳香的气息。作者在这些表面在写荷花姿容娇丽,芳香无比,实则是写自己拥有绝世的才华而且志存高雅,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的是没有人为荷花传递它的芳香,只能眼看着秋霜秋风将荷花摧残至凋零。作者在这里实则在写没有人提拔自己,所以不能实现自我的抱负,徒叹年华逝去,岁

25、月易老。“结根未所得,愿托华池边”写的是荷花希望自己能长在王母的瑶池里,花开艳丽,永不褪色。深层次的意思是说自己才华横溢,希望能够得到掌权人的提拔和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译文】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赏析】“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这是写的荷花早上开放的鲜艳,但是一个幽,点出了荷花立根的地方,不是普通的水池。这也证明李白自己的傲娇,他不同于普通人的出生,是

26、在极其圣洁幽静之地生长的。而且一开就让人惊艳。李白的家世,虽然无法考证出,但是普通的人是无法有这种傲娇的。在注重出身和门第的唐朝,含蓄如李商隐的不断强调他是王孙后裔,李白的底气当然来自于他的家庭。“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这个向上生长的力量何其的茁壮,荷叶田田太俗气,李白的荷花是天池荷花,叶子才不田田,叶子是如烟如雾,衬托得荷花出水,让人耳目一新。“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我觉得李白超级的自恋,但是他的自恋肯定是有底气的。你们谁能够像他一样,15岁就拿着钱仗剑远游?这是妥妥的富二代。但人家李白的挥霍,成就了卓越的才华。“坐看飞霜晚,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这么美丽的荷花,这应

27、该有更好的地方,去展示它呀,那个幽泉明显就小了。这首写荷花的诗的确是非常的壮丽而且美,但是也夹杂了很多私货。我不甘心在幽泉边,让我开在帝王身边吧!考点三:鉴赏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先写景,后抒情。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

28、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4.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寄情于景)作者

29、将自己的感受完完全全的寄托在景物上,并且让景物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作者常用拟人手法或运用“愁”“思”“枯”“老”等修饰语来描述景物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体会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写出了睹物伤情,同时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情怀和爱国之情。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一“孤”字明写“云”之孤独,暗写诗人寂寞之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情景的境界,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正是诗

30、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5.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是指由于客观景物和它的变化发展,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引起联想,继而感叹抒情的写作方法(抒情方式)。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代王昌龄闺怨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诗人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写出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

31、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以景物的变化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场景的变化。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6.用典抒情: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化是延续不断的。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2、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即要明确典故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诗人是以典故中的人物自谓,正用典故,也有反用典故的,这种用法往往有讽刺意义。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

33、,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7.以景结情:诗歌在抒情或议论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

34、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后,忽然出现了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代许浑谢亭送别诗歌结尾并不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8.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发表对人事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35、。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多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如:“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9.以乐衬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秦诗经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杨柳依依是春天的美景,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

37、人公要出征了,面对这样的美景更能传达出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10.对面(对方)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大多为想象,虚写。如:“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

38、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作者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如:“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诗歌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家人围炉夜坐,深更半夜还未休息,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11.细节描写:细节是文章(诗歌)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眸、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

39、和一个社会的真实本质。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的秋思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眷眷思

40、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 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

4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审题】题型为艺术手法型,以给出的思想情感来解读诗歌表达此内容时的艺术形式。以“闲适心情”为核心,找到该思想情感的载体,根据不同载体分析艺术手法。如何表现?关于抒情方式,可以考虑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用典抒情等等。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值6分,可找到三个得分点:抒情方+诗句分析;抒情方+诗句分析;抒情方+诗句分析。【官方答案】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开篇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考生答案】直抒胸臆。“看破尘世

42、”“放轻浮名”直接表达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与旷达。“身闲心太平”“与君同醉醒”直接表达诗人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细节描写。“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中,“真率”“自在”心态的细节刻画,体现诗人宁静从容的心境,表现诗人的闲适心情。借景抒情。“细雨初晴”“溪上”“菱唱”“烟外”,细雨停歇,天气转晴,词人置身碧溪之上,深处烟霭之中,远处是采菱女子边歌唱边劳动的画面,渲染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写出词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闲适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看破”“放轻”是直抒胸臆,直接体

43、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这是对作者心态的细节描写,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虽然天还比较寒冷,但蒙蒙细雨后的晴朗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这是侧面烘托,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表达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赏析】蜡屐登山

44、: 屐 ,木鞋;蜡屐 ,往木屐上涂蜡以防潮湿。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登山观赏风景,他穿的木屐有特别的讲究,南史本传记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此处暗用这个典故。真率饮: 宋人作侍讲杂记载:“温公(司马光)居洛, 与楚正叔通议、王安之朝议等耆老六七人,时相与会于城内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不过三品,肴馔不过五品,酒则无算。以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命之曰真率会。”邵伯温闻见前录十亦载,稍异。筇杖: 筇,古书上记载的一种竹子,常用以制作手杖,即名“筇杖”。心太平: 谓心境简淡平和。黄庭经有云:“闲暇无事心太平。”陆游曾名其所居曰:“心太平庵”。料峭: 叠韵联绵词语,用以形容早

45、春季节的寒冷。犹力: 仍然强劲。廉纤: 叠韵联绵词语,用以形容小雨、细雨。苔纸: 即侧理纸。古代南越人用海苔制成的纸,其纹理纵横斜侧,故名“侧理纸”。见晋王嘉拾遗记。菱唱: 即菱歌,采菱女子所唱的歌谣。(2022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审题】题型“艺术手法”型。情感已给出:离愁别绪。“如何”二字暗示手法。从诗中寻找情感,分析情感的载体。【答案】对方落笔:“君到南中自称美”,虚写友人

46、到胜境南中也一定会称赞其风景的优美,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慰藉。寓情于景:“飒飒芦花复益愁”,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依依不舍的离情。以景结情:“云帆”“望不见”“长江空自流”,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赏析】题目送别,即明确点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提示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内容:和谁送别,在哪里送别,将要去哪里,描写了哪些送别时的景色,哪些词语可以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基调。一二句中,“寻阳五溪水”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浔阳;“直入巫山里”点出了将要前往的地方,巫山方向。你从寻阳五

47、溪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巫山。一浔阳,一巫山,空间的距离感在短短的句子中被拉开,被扩展。三四句,作者展开想象,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南中的美丽,那是一个人们口中传颂的令人向住的佳地,你到了那里,也一定会称赞其风景的优美。这样一来,旅途上或许会少了伤感,少了寂寥。作者在这里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对即将分别之人予以慰藉。五六句回到眼前风景,“送君别有八月秋”点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天八月”,“飒飒”写出芦花在秋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复益愁。本句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七八句写作者远眺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作者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感情,而是借助于渐行渐远的船帆、默默东流的长江,营造了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含蓄蕴藉,余韵悠悠,言有尽而意无穷。(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简答题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