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基本情况共有1041名学生参加本次数学质量检测,从答题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本册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数学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综合评价可以说是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试卷。本次质量检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镇数学教学质量。总体成绩统计如下:总人数 最高分最低分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综合指数1041100272.750.760.680.63249二、试题特点整体来看本套试卷涵盖面广,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并体现了全面性、有效性、实践性、难易度等方面把握的较好。
2、主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1、试题突出生活性。命题紧扣新课标核心素养,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生活经验,避开难题、偏题,以体现“三会四基四能”为主,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试题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 2、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如第五题的动手操作题,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外方内圆之间的关系,还能把外
3、方内圆的图形灵活变形面积不变。不仅考察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点还揉和了圆的知识。3、命题寓题于境。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是本套试题的突出特点。以具体情景为载体呈现知识,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如解决问题,体现了认知、积累、应用的新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运用意识,体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填空,共12小题,23分。第1小题考查的是化简比求比值的知识,答题情况很好,只有少数同学马虎出错,本题正确率约为90%以上。第2、5、10小题考查的是分数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没有丢现象。只有一些后进生失
4、分较多。得分率约为95%左右。第3、9小题考察百分数率的应用,第3题求六1班的出勤率,此题做题方法上学生没有问题,又少部分学生应审题不认真,忘了带百分号,增加了失分率。第9题求含盐率及含盐率变化之后水再加入( )克,是属于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有点难度。第4题考查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掌握,是基本知识的运用,很简单得分率较理想。第6小题是考查有关圆的认识知识点,圆的对称轴,周长与直径、半径、面积之间的比的知识,是基础方面的考查,得分很理想。正确率约为95%左右。第7小题百分数应用题,求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另一题是求原价?答题情况都不太理想。得分率约为88%左右。第8小题是考查的是综合运用方面知
5、识“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是考察学生对圆的占地面积的运用,也是除法中的包含问题,由于一部分学生对“包含问题”理解不透从,直接用长方形的面积初一圆的面积,不能灵活运用也不会借助画图帮助理解,失分还是比较多的,正确率大概为70%。第9小题是考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求圆的半径和面积。因一部分学生没能理解题意,导致失分较多,正确率为85%左右。第11、12小题是考查学生有关圆的知识,11题是对外方内圆与外圆内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圆的综合运用,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有关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因此十分相当严重;12题是有关
6、圆环的变式考查,不是直接给出大小两圆的半径求圆环面积,而是给出圆环中与大小圆半径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从而发现A-a=R-r,技巧性较强,难度很大,失分率大概35%。第13小题是考查学生对外方内圆与外圆内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圆的综合运用,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有关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因此十分相当严重(二)判断,共6小题,6分。第小题,正确率为90。考察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掌握不好,老受到进率100的影响导致失分。第2小题,正确率为91。考察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与比的知识,主要错误是时间比和速度比相反掌握较差。第3小题,正确率约为94。同样考
7、察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与比的意义的知识个别学生计算不认真判断出错了第4小题,正确率约为98。少数学困生对含盐率掌握较差。第5、6小题,考察学生对圆的有关概念知识,正确率较高,出错的较少。(三)选择,共6小题,6分。第小题,考察学生对分数乘除法计算中积和商的变化规律,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理解抽象,尽管平时教学中让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把a假设=1,代入原式计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加之学生习惯不好,不善于动笔,不善思考,蒙出出选项,导致正确率为85。第2小题,正确率为92。考查学生用图示的方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部分学生对仍然出错。第4、6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核心素
8、养的知识。错因是学习新知时候只用教材上的一种方法推导,从而学生没有第6题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把圆形拼成一个梯形)。(四)计算,分3个部分,共27分。第1部分,直接写得数,共8小题,8分,第2部分,简便计算,共10分5小题,正确率为92%;第3部分,解方程,共3小题,共9分;本大题失分原因是学生抄错数、点错小数点,看错运算符号。其实大部分学生对计算能力较好,(五)动手操作,共8分。1、画一画、算一算。在圆形中画一个正方形,并画出这个图形所有对称轴,计算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的部分,这些知识平时都经常练习,学生对简单的动手操作画图还是很拿手的,得分情况良好。2、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综合性较强
9、,正确率为87%。有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还有的是观测的方位、角度、距离出现了错误。 (六)解决问题;共6小题,30分。 第1小题是根据圆的周长求占地面积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考查。只有学困生这道题有丢分现象。本题正确率在90左右。 第2小题是有关“单位1”的解决问题:“请你选择符合题意的条件并解答”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导致丢分较严重的是学生只选择没有解答,本题得分率约为35左右。第3小题分数乘法中按比分配的灵活运用应用题,有少许学生由于没有“西红柿和黄瓜的比是4:5”的意义,把这部分当成“剩下的量”而出错,还有部分学生应马虎计算出错。得分率约为93左右。第4小题考查圆环的面积,这道题与生
10、活联系紧密,又经常练习,做的很好,失分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忽略了条件中的直径而不是半径。可见学生对知识的认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第5小题求同样是运用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种最基本的类型,学生得分率得分率达到95%。第6小题是统计图知识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本题的计算方法,失分主要表现在因马虎而导致计算出错,也有少数学生抄错数导致失分,得分率约为80左右。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辨别,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计算中的简便算法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
11、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析并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
12、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五、改进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算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机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减少学生因片面理解基本概念和思维定势造成的失分。2、联系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13、题的能力。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的第一影响最重要,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应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的活动,充分地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感悟数学。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永远都忘不了的,才能够灵活地举一反三运用到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并在这一过程形成能力,发展智慧。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平时既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论在新知还是练习的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一要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多角度的拓展。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