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河北专用)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 A组 河北中考题组 1.(2020河北,5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5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 答案答案 (1)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2)(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
2、落泪。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掌握关键字“销”“将”,在翻译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体会作品情境,既要理解诗歌的意思,也要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即做到“知人论 世”。这是一首思古伤今、慨叹个人遭遇的诗歌,要描绘出诗歌的画面,表达出诗人的感受。 2.(2019河北,5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3、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答案答案 (1)C (2)(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答出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解析 (
4、1)“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错。这首词写于苏轼与弟弟分别后,他在月夜下,凝 望着皎 洁的圆月,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全词表达了苏轼的思乡之情和他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因亲人不 能团聚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词句一般要包含词句原意,画线词句的意思是:但愿人们彼此珍 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表达 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 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蕴含着乐观而旷达的情怀。 3
5、.(2018河北,5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
6、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案答案 (1)D (2)(示例)加线句子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 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解析 (1)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抒情 的表达方式,没有叙述。(2)加线
7、句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中最明显的一 个特点就是动词使用巧妙,“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屋 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再现了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望着怒号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 又一层地卷起来,吹过江去,洒在江郊,表现了诗人的焦灼和痛惜之情。 4.(2017河北,6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答案 (1)A (2)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1)这首诗是刘禹锡在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所以A项是错误的。 (2)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感情基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
9、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 了诗人对世态变迁的无奈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的升华,也是传诵千古的名 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屡遭贬谪,但是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了 他豁达的胸襟。尾联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 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 了,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古代,称呼他人的时 候,可以称呼他的字
10、、号,如白乐天。可以用籍贯称呼,如韩昌黎,昌黎就是韩愈的籍贯。也可以用官职称 呼,如杜工部,因杜甫做过工部员外郎,故世人称其为杜工部。还可以用谥号称呼,如欧阳文忠公,“文忠” 就是欧阳修的谥号,后人为表尊敬称呼其为文忠公。 (2)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5.(2016河北,5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
11、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答案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2)D 解析解
12、析 (1)诗中“伊人”反复出现,但并没有明确是谁,可以理解为主人公一直苦苦追寻的人。 (2) “绝望情绪”表述不恰当。主人公追而不得,内心苦闷,但并没有放弃,也没有绝望。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现实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 上人的期盼。只有读懂了诗意,才能从中筛选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整合。 6.(2015河北,6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 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 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答案 (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B 解析解析 (1)正确理解诗句内涵是作答的关键,答
14、出描写对象及其特点即可。题描写对象是泰山,其特点是 神奇秀丽、高大雄伟。题描写对象是国都,特点是残破、乱草丛生。 (2)“家书”指家信。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望岳春望题目中都有一个“望”字。望岳中紧抓“望”字写景,把泰山的万千 景色及高大的气势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春望中围绕“望”字展开,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2020北京,910)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题目。(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15、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分)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 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答案答案 (1)(示例)白日斜(日落、夕阳西下) 离别的忧伤 (共2空,每空1分) (2)(示例)春晓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之情。 (共3分。孟浩然的诗,1分;龚自珍
16、的诗,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 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 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形容诗人离别时的愁绪很深。(2)本 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在一 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抓住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其 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 途中之作。诗人以“落
17、红”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无私 奉献。 2.(2020天津,5)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
18、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游山西村的尾联是全诗的总结,是作者渴望日后再来拜访 的委婉表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农村的挚爱之情。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游山西村是陆游闲居于山阴老家时所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 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爱。诗人陶醉在山西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 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 3.(2020新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3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
19、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答案答案 C 颈联的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描写的是红日初 升的早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的理解与分析是错误的。 4.(2019北京,101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完成问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
20、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 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 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 也 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3分)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 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 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答案答案 (1
21、)(示例)同是宦游人(宦游) 不舍(惜别) 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2)(示例)李白把明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关怀带给友人;王勃认为,情谊深切的朋 友,即使天各一方,也如近在咫尺,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 解析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完成本题需要在理解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 的情感,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作答。就本题而言,空根据题干“共同的境遇”这一关键信息的提示,在诗 句中找出诗人与杜少府的共同点即可;空可由题干中“送别友人”与诗句“与君离别意”概括出所要 表达的情感;空可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概括出其所表现的人生态
22、 度。 (2)完成本题需要理解题干中的“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要求,作答时需要将两句诗进行比较分析。“我 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作者借明月抒发了思念家乡、 怀念朋友的情感。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 深情托付给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写出了即使远离,相距万里,也无 法把自己与好友分开的情怀。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眼前一样。表现出友谊不受 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5.(2019福建,4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
23、成问题。(5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 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答案答案 (1)C (2)对英雄的
24、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解析 (1)“坐断东南战未休”是写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 斗不息。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承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踞一方。可见此句是实写史 事,并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 (2)典出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 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 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作者在这里
25、引用 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既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又讽刺了当朝主和的大臣们都 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感叹,从辛弃疾口中说出,却代表 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渴望收复失地的呼声。 6.(2018福建,4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5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2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答案 (1)C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诗歌背景可知,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返回时所作,当 时的曹操是节节胜利,登山观海,心潮澎湃,观沧海的总体基调是雄浑壮阔的,所以C项“营造悲凉伤感 的意境”错误。(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几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27、,写出了日月星辰都出没在大 海之中,写出了大海博大壮阔的景象。 1.(2020陕西,21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4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评分标准:答出“文静”“美好”“善良”,得1分;答出“劳作姿态优美”,得1分。共2分。 (2)(示例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
28、不得。 (示例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评分标准:举例正确,得1分;分析恰切,得1分。共2分。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窈窕”的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 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 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2)本题考
29、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这种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最为典型,在现代诗歌中也被广泛 应用,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 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父老乡亲是一家人。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豳风 七月中,“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 农夫”就是以赋的手法写农夫的辛苦劳作。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30、,即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如小雅 鹤鸣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 国要用贤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又叫起兴。如郑风 风雨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 夷”,前两句即起兴。 2.(2020湖南长沙,8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共6分)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 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葳蕤:茂盛。皎洁:皎明洁净。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 适应季节的特性。林栖者:指隐居者。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 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
3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4分) 答案答案 (1)D (2)草木有自己的本性,何必去求取他人的折取而获得欣赏呢?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秋桂的芳 洁品质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并不是借此博得外界的称赞提拔,求得富贵。表达了诗
32、人高 洁傲岸的情操和不求人称赞的志趣,抒发了诗人不因被贬而沉沦的淡然超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A项,本诗主要手法为托物言志,借“兰叶”“桂华(月 亮)”去阐释自身志趣,与实写虚写无关。B项,用兰、月、草木、美人等意象表达高洁的品性,与“不畏强 暴”无关。C项,本诗主要表达诗人不求人知,高洁傲岸的品格,与“郁闷”无关。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采用恰当的模式作答:翻译诗句+角度(手法)+情感。兰、桂散发芳香 并非希望人们来折取、欣赏它们,而是出于本性。“何求”两字简洁有力,淋漓尽致地将诗人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不求人所赞的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3.
33、(2020浙江杭州,20)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6分)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 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 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 。 答案答案 (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 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
34、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 “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 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融情入景特点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明确所描写的景物,从 而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根据乙诗的题目,抓住“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秋”交代了作诗的 时间,“青枫飒飒”“雨凄凄”营造了一种凄凉、迷蒙的氛围;“遥看”则表达了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 情。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友人被贬至江西,又是在这样
35、一个凄凉的环境中,前路未知,那么诗人对友人的 担心也就体现出来了。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乙诗的后两句中,“怜”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宽慰, “白云相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里用“白云”代替自己护送友人,同时“白云”又有“高洁”的意味, 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意象,扣住画面特 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4.(2020甘肃兰州A卷,6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5分)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
36、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食: 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1)词作中,“一城”与“ ”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 (2)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答案 (1)千家 (2)从“新火试新茶”,感受到词人的情绪由苦闷转向自我排遣;从“诗酒趁年华”与“春未老”的呼应中, 进一步感受到词人想诗酒自娱、超然物外的豁达乐观。 解
37、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阔大高远”。“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两句是写词人站在超然台上所见之景,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一城”和“千家”相结合, 意境阔大高远。 (2)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时所作,词人正值人生失意之时,但是苏轼一生 豪放旷达,常常借诗词、美食、美景等来排解心中苦闷,从这首词中最后两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 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知,他借“新茶”“诗酒”来排遣心中苦闷。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借诗酒自娱 自乐、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注意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要透彻,做到言简意赅。 诗意解读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
38、风细细,柳枝斜斜随风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 春花开得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都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 采的新茶,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5.(2019河南,192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
39、请简要概括。(2分)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2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答案 (1)“牵黄”“擎苍”的行为。“锦帽貂裘”的装束。“千骑”狂奔的场面。自比孙权 的语气。(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2)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狂”字贯穿全篇,但要注意题干要求从上阕中概括,如 果审题不清很容易从全词分析。上阕中苏轼“左牵黄,右擎苍”是行为狂放,“锦
40、帽貂裘”是盛装出行, “千骑”写出场面气势恢宏,“看孙郎”体现出苏轼内心的豪迈。 (2)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词名句的能力。不限制角度,难度相对较小。本句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方法,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射天狼”,运用了典故,传说天狼星“主侵掠”,用“天狼”喻 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借此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6.(2019广东广州,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
41、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 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解析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们的活动,以此来反衬诗人郁闷孤独的心境。诗人描 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打猎归来的动态场景。牧人欢快地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多么安逸的场景。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却只有怅惘和孤独。 (2)尾联,
42、诗人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抽离出来,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更加深了他茫然若 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能够与其分担这份寂寥的 人,只好遥追古时的伯夷、叔齐,想要从古代的隐士那里获得慰藉,并以唱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 之志。 7.(2019天津,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
43、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 答案 D 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直抒胸臆”错,尾联是借水写思乡之情,是间接抒情,属借物 抒情。 8.(2019云南昆明,8)诗歌赏析。(3分)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答案答案 “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
44、给作者带来 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把握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无可奈何花落去”,面对“花落去”,诗人感到“无可 奈何”,这一“无可奈何”道出了诗人对春花凋零、美好春光逝去的无奈;“燕归来”让人觉得欣喜,更何 况这燕子是去年的旧相识,就像故人相见一般,这句写出诗人内心的一丝喜悦;诗人由归来的燕子想到昔日 的友人,燕子年年归来,人却不知何处去,物是人非;“独徘徊”写出诗人内心的彷徨、孤寂,“小园香径” 是乐景,以乐景衬哀情,更见其哀,突出诗人的孤寂和悲伤之情。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如何快速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1)情语明情感。指借助诗中直
45、接表达喜怒哀乐等的词语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上题中的“无可奈 何”。 (2)意象明情感。指借助诗中的意象特点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上题中“燕归来”,让人觉得熟识而亲切, 可从中体会出诗人的一丝喜悦之情。 (3)描写明情感。指借助诗中对人物的描写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借助上题中“独徘徊”来理解诗人徘徊 惆怅、孤寂悲伤的情感。 9.(2018河南,18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46、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案答案 (1)(示例1)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2)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3)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4)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2)(示例1)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 行的勇气。
47、 (示例2)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 成理即可。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赏析能力。本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所以切入的角度比较自由。可 以从句式、语气、修辞等角度来赏析,最后要落脚到情感上。(2)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这两句是广为引用的名句,理解它的含意可知,它表达的是李白的豪情壮志、对未来的信心和前行的勇气, 所以一般用来激励人。 10.(2018湖北黄冈,262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甲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 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 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