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 2)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 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熏陶 星斗 诗意朦胧 B熏陶 星光 诗意盎然 C熏染 星汉 如梦如幻 D熏染 星斗 诗意盎然 【答案】 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
2、,在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 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的成语便可从词语的侧重点和搭配习 惯方面分析判断。 2. 顾城有这样一首诗:“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请问这首诗的题目是 (3 分 )( ) A. 一种灵魂在歌唱 B. 弧线 C. 世界中的主
3、人公 D. 向往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即可。顾城的这首诗歌题目是“弧线”。所以选 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 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 2 - 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
4、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 。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例如本题就是考查顾城的诗歌题目的文学常识。 3. 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 )( ) A. “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 , 我也
5、不会奔跑。 ”( 吴青峰小情歌 ) B. “ 爱上一匹野马 ,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 宋冬野董小姐 ) C. “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 的眼 , 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 ”( 卢庚戌风花树 ) D. “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 , 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 ”( 高晓松模范情书 ) 【答案】 B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 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型及作用: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6、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 人回
7、味。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如本题就是主要考查比喻和比拟二者的区别。 4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史记体大思精,包罗万象, 。 ; 。 。 , 。 从而使史记的行文充溢着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 司马迁在叙事中对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予以详写 - 3 - 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体现着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而对于这种原因 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又常常是略写 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的采用,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为有机整体 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事件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A. B.
8、C. D. 【答案】 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 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
9、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作家应以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 B “ 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 ” 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 C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D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10、鉴赏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A 项,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的意思是“ 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 己心里知道 ” ,和后面的 “ 他人的批评 ” 不一致。 C 项,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意思是 “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 4 - 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 ,与后面的 “ 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 ” 形象不一致。现多用来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比喻新生事物的勃发的生命力初露锋芒 ,是说有才华的人是很容易崭露头脚的,很容易得到人家赏识,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也用来说年轻貌美的姑娘情窦初开
11、,美貌初露就有人追求了。 D 项,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意思是 “ 夜 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 ,与句子中的 “ 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 ” 情境不合。所以选 B。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12、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 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文言文阅读 (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予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 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
13、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 ,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