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兰州 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 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2、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 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
3、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 ),那就 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
4、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命题人:米芯熠 2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 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
5、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 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
6、一项是 ( ) A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 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2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
7、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 3 C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D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
8、,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19 分)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 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 其 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 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 晏 坐终
9、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 则 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 居 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 为 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
10、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 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 所 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 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 矩度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 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 居 厚实 居:积储 C必合古人 矩度 矩度:气度 D不接 当事 当事:权要 4 5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辈皆 为 赋诗 B偶出一语, 则 人人自失 为 武置酒设乐 时 则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皙次 其 别号也 D馈问亟至,一无 所 受 吾 其 还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 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煕 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
12、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 神,不以一钱自污。 ( 2)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 诗 ,完成 8 9 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8.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5 分) 9.简
13、 要分析第三联中 “ 荒 ”“ 瘦 ” 二字的妙处。(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 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_, _” ( 2) 杜甫蜀相中“ _ , 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5 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眼主旨句是: “ _, 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 这 篇 文字 ,完成 (1) (4)题。 玻璃 贾平凹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