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滑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3 题。 “ 女娲补天 ” 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而往往以某些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 “ 女娲补天 ” 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话 “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淮南子 览冥训。在远 古时期, “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2、;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 。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 “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 。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 ,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 “ 火炼炎而不灭 ” 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 “ 水浩洋而不息 ” 的结果;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女娲补天 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
3、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 碟形洼地及其群体。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专家推测,在史前(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中后期)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 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大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 碟形洼地及其群体。依据近代对陨石
4、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甚至更向东,延伸到渤海湾南部一带。由于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是山区,大量的撞击遗迹未能被发现,向东则由于黄河北流的冲淤被掩埋。 地貌和地质学的上述成果为研究分析 “ 女娲补天 ” 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波及影响到华北平原 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可能造成了古代环境、文化的巨大破坏。史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应在地貌、地质和全新地层的沉积物等方面留下可供研究的信息。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灾2 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
5、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 女娲补天 ” 。 1下列对 “ 女娲补天 ” 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 女娲补天 ” 是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它承载了某种文化信息。 B据淮南子 览冥训记载, “ 女娲补天 ” 神话的起源是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天文 灾害。 C据现代科学研究和推测,神话 “ 女娲补天 ” 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D远古时期的一次严重灾难,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外迁,造成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古代文化, “ 女娲补天 ” 反映的正是新文化创生的过程。 2下列不属于 “ 女娲补天 ” 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
6、的依据的一项是( )( 3 分) A淮南子 览冥训中对 “ 女娲补天 ” 神话的记载。 B河北平原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 碟形洼地及其群体。 C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 “ 女娲补天 ” 神话提供了新的基 础。 D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 女娲补天 ” 。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 女娲补天 ” 反映了中原地区远古时期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景象。 B碟形洼地及其群体在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都发现有广泛的分布。 C河北平原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在陨石雨撞击、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D “ 女娲补天 ” 源于一
7、次以陨石为主的灾害事件,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2 分)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 1917 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于当手 9 月 10 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
8、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 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3 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 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雕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 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 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
9、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 。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 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
10、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 1917 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 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 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
11、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 1931 年 8 月 28 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 75 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 “卜其人的终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一位“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难得可贵。 4
12、(摘编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 【相关链接】 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 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即风行海内, 3 不年到就再版7 次,影响空前。 (高丹北大开会研讨胡适:他 20 岁一出场便是主角) 在 1916 年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在教育。胡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13、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 胡适研究学问,特别强调要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 袭陈汉章讲授哲学的方法,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B. 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哲学系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 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功所说的“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D. 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任职,而且还兼职多所大学,并大量演讲、讲学。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 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 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独秀的劝告,匆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 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从古人带给大家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 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