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无答案)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1300 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 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
2、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 1300 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 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 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 “时务 “即现
3、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 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
4、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 实际上是一种择- 2 - 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
5、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 、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 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
6、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 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 20 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 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
7、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 1300 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1300 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3 -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 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二 )文学类文本
8、阅读 (12 分 ) 秋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 “ 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 ” 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 ,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 30 块学费。 “ 唉,钱难抓呀! ” 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 “ 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 ”他皱皱眉, “
9、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 400 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 ”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 “ 妈 ” 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 “ 妈 ” ,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 “ 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 哟,这么早来了? ” “ 早?太阳晒着 ?” 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 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 吃!都吃了再弄。 ” 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 二姨! ” 没过门,她还不便叫
10、妈。 “ 今年花收得好呀? ” “ 好哩。 ” “ 卖了多少一级? ” “ 总有两三百斤吧。 ”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 4 - “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 ” 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 溜溜的,很有神儿。 “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 ” 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 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 我不是说那 ?” “ 我刷,我刷! ” 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
11、嘭的声音。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 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 “ 我不回呢。 ”“ 不 ” 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 “ 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 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 “ 那 ? 那靠得住吗? ” “ 我知道你专走保
12、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 “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 “ 我知道! ” 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 “ 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 “ 得一笔本钱。 ” “ 你呀 ? 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 ” 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 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 “ 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 “ 家里你放心。 ” 秋水说, “ 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
13、字:淡水养鱼。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开篇写金保睡懒觉,表现了他踌躇满志但又无从下手的无奈,与后文写他茫然无- 5 - 主的情态和秋水的形象作了铺垫。 B、小说中金保妈妈和秋水之间围绕卖棉花钱的用途有了矛盾,是文章中的一个波澜,金保见机主动去刷碗,化解了矛盾。 C、小说充满朴实的乡土味,用喂猪、养鱼、摘棉花等乡土生活情景以及妈妈和妹妹的勤劳表现作者对乡土生活的向往之情。 D、小说描写贴切、简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秋水的语言描写 “ 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就恰当表现出她对金保惫懒样子的蔑视。 5文中秋水有哪些 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分) 6你认为这篇小说主题是 “ 致富 ” 还是 “ 爱情 ” ?为什么?请加以探究。( 5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 9 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