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 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社科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 7 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 逍遥哲学 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 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
2、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 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3、,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 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的嘲笑。斥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4、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 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
5、于智通庄子 游心于物之初 )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 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2 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
6、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
7、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二、古文阅读( 32 分) (一)课文基础知识 (12 分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瞻 衡 (通“横”)宇 策 扶老 (指拐杖)以流憩 B.逮 (及,至)奉圣朝 谁悲 失路 ( 比喻不得志)之人 C.夙遭 闵凶 (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 (阻塞)者 D.彩 (色彩)彻区明 是以 区区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
8、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 逢迎 ,高朋满座 C.问 征夫 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 告诉 不许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3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二 )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3 题。( 20 分)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
9、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 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憎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
10、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
11、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 鄙 人。 鄙:知识浅陋的人。 B.偶 适 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C.然以其文弱故, 易 之。 易:轻视 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 要 一日之名。 要:求取。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幸先以名告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 。 B.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 以 相授 眄庭柯 以 怡颜。 C.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 而 之。 水击三千里,挖扶摇 而 上者九万里。 D.见一少年尼僧弃艺 于 场,观者填溢。 州司临门,急
12、 于 星火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僧笑,命 李试其技。 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4 B.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 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D.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12、翻译 (8 分 ) ( 1)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4 分) ( 2)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4 分) 三、名句默写( 6 分) 13 、 王 勃 滕 王 阁 序 一 文 写 景 字 字 珠 玑 , 尤 其 是“ ,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