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浦东新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一、教材概述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过渡,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学生身份认同、基础图形的认识、数的认识与运算等,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学生身份认同与数学启蒙(第1周):通过“我是小学生”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并适应小学生活,初步接触数学,通过“说一说”、“玩一玩”、“认一认”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 图形认识(第2-3周):本模块分为“认
2、识立体图形”和“认识平面图形”两部分。首先,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为后续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随后,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通过比较、分类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3. 数的认识与运算基础(第4-12周):这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分与合、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等。通过直观教具、生活实例和游戏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的概念、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基本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4. 比较与排序(第7周):在学生对数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入“
3、小于、等于、大于”的概念,以及“第几”的排序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比较排序能力。5. 综合练习与复习(第13-19周):随着新知识的不断积累,教材安排了多个小练习和两次复习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教材特点分析1. 生活化:教材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 活动化: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游戏化教学等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3. 循序渐进: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4. 注重过程与方法:教材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新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建议1. 注重兴趣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和游戏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2. 强化实践操作:教师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5、4. 注重习惯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习惯,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数学基础概念建立:o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角色,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o 熟练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够准确区分并命名常见的图形。o 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0的认识,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关系及数的分与合。o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o 初步认识并理解20以内的数,包括1120的认识,理解十几就是十和几的概念。o 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
6、进位加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2.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o 通过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o 通过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o 通过比较大小、排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习方法掌握:o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o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2. 学习习惯养成:o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o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
7、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习兴趣激发:o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o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2. 学习态度培养:o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o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3. 价值观引导:o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o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周(9/29/6) 主题:我是小学生o 内容:说一说、玩一玩、认一认,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o 教学重
8、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周(9/99/14) 主题:认识图形o 内容:认识立体图形(1)、(2),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o 教学重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第三周(9/189/20) 主题:认识平面图形o 内容:认识平面图形(1),中秋节主题活动中融入平面图形的观察与识别。o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概念。第四周(9/239/27) 主题:10以内的数o 内容:15的认识、0的认识、分与合(1)。o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正确读写,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初步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第
9、五周(9/299/30) 主题:继续学习10以内的数o 内容:69的认识、10的认识,因国庆节调整教学进度。o 教学重点:完善10以内数的认知体系,理解数的意义和数的顺序。第六周至第十周(10/811/8) 主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o 内容:分与合(2)、小于、等于、大于、第几、加法(1)、(2)、减法(1)、(2)、讲讲算算(1)、(2)、加与减、10的游戏。o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11/1111/22) 主题: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o 内容:连加连减(1)、(2)、加减混合(1)、小练习(2)。o 教学重点:理
10、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11/2512/13) 主题: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o 内容:1120的认识、十几就是十和几(1)、(2)、20以内数的排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1)、(2)、(3)、(4)。o 教学重点:扩展数的认识范围,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加法的理解与应用。第十六周(12/1612/20) 主题:小练习与总结o 内容:大家来做加法、小练习(3)。o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12/232025/1/3) 主题:复习与阶段评价o 内容:复习1、复习2、复习3,元旦主题活动中融入数学复习元素。o 教学重点:全面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通过阶段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1/61/17) 主题:期末复习与学期结束o 内容:期末复习及阶段评价,学期总结与反馈。o 教学重点:深入复习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成学期评价,总结学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