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唯物史观】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家国情怀】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的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教学难点:战国七雄的形成、兼并战争的特点和评价。右图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书影,战国时期因此书而得名,其编辑者西汉学者刘向在该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对后世又有哪些影响呢?让我们带着这
2、些问题,一起学习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入新课战国策书影一、战国七雄1.形成战国形势图春秋争霸形势图对比两幅地图,指出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一、战国七雄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齐国国君之位被 大夫田氏所夺取。均是卿大夫夺权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分封制进一步被瓦解这一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一、战国七雄2.兼并战争(1)目的: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2)性质:由春秋时期的
3、争霸转变为兼并。(3)特点: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4)重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战国铜壶及纹饰展开图壶身刻有习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场景。(5)影响: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积极: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二、商鞅变法人物扫描商鞅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
4、,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商鞅商鞅相关史事 商鞅立木取信古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的南门前放置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声明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之后,商鞅颁布了法令。二、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进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
5、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内容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表现农业上,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手工业和商业上,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战国时期铜冰鉴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2.都江堰时间和人物:公元前256年,李冰功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评价: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李冰石像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