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百 家 争 鸣【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重点难点】重点:1.孔子和儒家学说。2.百家争鸣。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备受尊崇,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怎样评价孔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让我
2、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吧。新课探究一、老子和道德经1.人物简介: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道德经)为老子的学说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思想主张(1)【史料研读】材料一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材料二老子书中包含大量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如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具体解读】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善于从
3、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人物简介: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书中。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2.主要成就(1)政治方面【史料研读】材料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材料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论语为政【问题探究】结合材料,简述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答案提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提出“为政以德”。(2)教育方面【史料研读】材料一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讲高深的内容。)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可知,作为大教育家的孔
5、子,在教育方面成就巨大,试举例说明。答案提示: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3)文化方面: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弟子整理收录在论语里。3.影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发展了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各种思想和人类行为准则,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是适用的。孔子的人道主义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历史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
6、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1)【史料研读】(2)【问题探究】“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提示:政治因素。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使得一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学术活动。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7、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促使“私学勃兴”。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从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另一重要因素。2.派别(1)儒家孟子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主张:要求统治者以“仁政”治国,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8、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著作:孟子。荀子: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2)墨家生平: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主张: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相关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的墨子。【问题探究】结合墨子的资料,指出墨家的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答案提示:思想核心:“兼爱”“非攻”。社会根源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初步形成。政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现实: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
9、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到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积极意义墨子呼吁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期盼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3)道家生平: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思想主张: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著作:庄子。(4)法家生平: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思想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著
10、作:韩非子。(5)兵家生平: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兵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兵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他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由于战争持续不断,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吴起、孙膑等都撰有兵法专著。【问题探究】结合诸子百家各派的思想主张,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最有用?为什么?答案提示:法家。法家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该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这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政权的需要。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是一个争霸称雄、变革图强的时代,又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就人们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推动了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板书设计】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生平2.老子的道家思想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生平2.孔子的儒家思想3.教育成就4.影响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3.百家争鸣的影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