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网第4课 物物相连有价值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但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和价值缺乏系统的认识。此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欲望。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及应用价值。二、教材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图文说明,系统地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从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到技术细节和应用价值,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对物联网的整体认识。同时,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
2、的结合,通过设置操作活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联网的原理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物联网信息的敏感度,认识到物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分析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探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在使用物联网设备时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物联网的应用价值。2. 教学难点:理解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五、教学准备1.
3、 收集物联网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2. 准备一些物联网设备的实物或模型,如智能音箱、传感器等。3. 制作教学课件。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智能家居的视频,展示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联动。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物联网的主题。2. 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15 分钟)教师活动: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即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
4、,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并分析物联网的特点,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思考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3. 物联网的应用价值(20 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并分析这些应用带来的价值,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质量等。学生活动:观看案例,小组讨论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设计意
5、图: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感受物联网的价值。4.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15 分钟)教师活动:以一个简单的物联网应用为例,如智能温度传感器,讲解物联网中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过程,包括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服务器接收并处理数据等环节。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培养计算思维。5. 课堂总结(5 分钟)教师活动: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和数据传输处理过程。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