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原平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7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 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
2、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 生活 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 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
3、,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 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
4、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 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2 “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 现实 的宗教神秘, 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
5、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 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
6、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 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
7、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3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 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 .古代诗文
8、阅读( 36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19 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 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
9、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 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 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
10、:“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 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 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每岁 /自冬徂春迎送瓦剌 /使臣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 /刈草八月 /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 /中曾 无休暇 B每岁 /自冬徂春迎送瓦剌 /使臣三月始 /得就田七月 /又复刈草八月以后 /修治关塞计一岁 /中曾无休
11、暇 C每岁自冬徂春 /迎送瓦剌使臣 /三月始得 就田 /七月又复刈草 /八月以后 /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 /迎送瓦剌使臣 /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 /刈草八月 /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 /中曾无休4 暇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 60 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C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
12、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 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
13、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 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 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5 分) (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5 分) (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 8 10 题 含山店梦觉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5 8.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