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南阳海歌 文档编号:8009300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尽管有些预言家相信达到“存在升级”的人工智能奇点已经胜利在望,但更多的科学家认为奇点仍然是比较遥远的可能性,潜在可能也尚未在望,因为许多根本的技术难点仍然不得要领,特别是尚未真正了解思维的本质、机制和运作方式,所以无从断言。在此,我们把能够形成“存在升级”的人工智能看作属于“远虑”的知识论和存在论问题,而把将在近年里确定能够实现的人工智能看作属于“近忧”的伦理学问题,我们的讨论也将由近及远来展开。作为近忧,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非常可能提出以下

2、问题: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必定导致大量失业。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和讨论。目前想象的普遍社会福利(比如国民基本收入方案)其实并没有正面回答失业问题,而只是另外回答了收入和分配问题,严格地说是答非所问。失业问题的要害之处不在于如何合理分配收入(这是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在于生活意义的消失。无事可做的人能够做什么?以什么事情去度过时间?是把一生浪费在电脑游戏、影视作品和闲聊吗?我们有必要来反思劳动的意义。除了作为生存手段的硬意义,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还另有不可或缺的软意义:劳动提供了“生活内容”,以哲学概念来说,则是有意义的“经验”,即接触事物和人物的经验。与事物和人物打交道的

3、经验充满复杂的语境、情节、细节、故事和感受,经验复杂性和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构成成分,也是生活值得言说、交流和分享而且永远说不完的缘由,也是生活所以构成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的理由。假如失去了劳动,生活就失去了大半内容,甚至无可言说。在幸福中失去幸福,这非常可能是一个后劳动时代的悖论。假如人工智能发达到不仅提供大多数劳动而且提供一切生活服务,就非常可能导致人的深度异化,即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与个体人失去劳动的异化相比,人对人关系的异化更为危险。当人工智能成为万能技术系统而为人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切需求皆由技术来满足,那么,一切事情的意义就变成由技术系统来定义,每个人就都只需要技术系统而不再需要他人

4、,人对于人将成为冗余物,人再也无须与他人打交道,结果是,人不再是人的生活意义的分享者,人对于人失去意义,于是人对人也就失去兴趣。这就是人的深度异化,不仅是存在的迷茫,而且是非人化的存在。我们知道,自从人成为人以来,人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都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被定义的。假如人对人失去了意义,生活的意义又能够发生在哪里?又能够落实在哪里?假如人不再需要他人,换句话说,假如每个人都不被他人所需要,那么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也许对未来的疑问总是受限于我们对生活的传统理解因而有保守主义之嫌,那么,如果以充分开放的激进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又能给出什么样的价值解释呢?恐怕仍然是个难以回答的疑问。一切以技术为准的生

5、活肯定是我们目前无法理解的生活,我们尚未能够看出其可能产生的意义何在,只能看见我们所能够理解的生活意义在流失。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人的概念是在数千年的传统中(包括经验、情感、文学、宗教、思想的传统)建构积累起来的,假如抛弃人的文化传统,技术系统能够建构起足够丰富的另一种文化吗?能够定义另一种足以解释幸福的价值观吗?我们无法预料,只能深怀疑虑。(节选自赵汀阳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材料二:人工智能神话作为现代神话的一种典型类型,其产生的一个最基础因素是想象。在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缺乏认知且无力掌控,所以将想象力作为一种支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想象力逐渐退却,科学成为主要的支配形式。在人工智能迅

6、猛发展的今天,这一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对自然界的原始恐惧为对机器的现代恐惧所取代,这种恐惧滋生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神话现象。想象依然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中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想象已表现为对技术的过度想象。然而,容易被忽略的是科学理性因素。在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多令人惊异的成果,如类似动物进化的智能体演化方式、能够自我复制的智能体等。这些成果无形之中刺激着敏感者的神经,使其以一种恐惧的心态看待智能体在悄然之中的变化。我们需要防范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的可能后果。这是一种技术文化现象,其后果往往是隐性的,并不像人工智能本身及其应用产生的显性风险和社会风险那样引人关注。以人工智能伦理为例,现在人

7、们的目光多集中在人工智能产生的安全、隐私、偏见和信任等问题上,大量规范也被陆续制定出来。然而,文化方面的问题因其隐性而容易被忽略。比如,人工智能神话导致的技术傲慢,过度想象化导致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神话现象等。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此类问题。(节选自杨庆峰反思人工智能领域的神话现象)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预测,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将会让失去劳动的人失去生活的意义。B. 材料一认为,技术系统不能建构新的文化,因此不能抛弃人的文化传统。C. 材料二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要靠科学认知和掌控自然界。D. 材料二指出,我们需要防范因对技术的过度想象而可

8、能产生的不良后果。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的意义也来自人与事物及他人打交道时产生的复杂和特殊的经验,因此无事可做的人无从体会生活的意义。B. 材料一认为生活的态度决定生活的意义,如果以充分开放的激进态度对待生活,即使不被别人需要,生活也有意义。C. 人对技术产生过度的想象滋生了人工智能神话现象,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一直被忽略的科学理性因素的思考。D. 材料二认为智能体有类似于动物进化的演化方式,刺激敏感者神经,滋生人工智能神话现象,导致恐惧产生。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3段的论断,是基于生活的意义离不开人与人的关

9、系这一前提条件。B. 材料一第3段采用追问的方式,将问题引向纵深,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C. 材料二第2段运用例证法,阐述人工智能本身及应用的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D. 材料二先分析人工智能神话产生的因素,再提出防范其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建议4. 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划线句中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忧虑,却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答案】1. B 2. A 3. C 4. 第一个幸福指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让人不需要劳动,依然可以依靠社会分配来维持生存;第二个幸福指劳动提供了复杂而特殊的生活经验,让人获得生活的意义。 5. 材料一侧重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

10、活中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担忧,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人的意义和生活意义的流失。材料二侧重对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的可能后果的担忧,作者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中的文化问题容易被忽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技术系统不能建构新的文化”错。原文为“假如抛弃人的文化传统,技术系统能够建构起足够丰富的另一种文化吗?能够定义另一种足以解释幸福的价值观吗?我们无法预料,只能深怀疑虑”,可见技术系统能否建构新的文化还不能确定,而选项却认为技术系统不能建构新的文化。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的能力。B.“如果以充分开放的激进态

11、度对待生活,即使不被别人需要,生活也有意义”错误。结合原文“如果以充分开放的激进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恐怕仍然是个难以回答的疑问”可知,文中假设以充分开放的激进态度看待生活意义的问题,也没有肯定的结论。C.“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一直被忽略的科学理性因素的思考”错误。结合原文“想象依然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中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想象已表现为对技术的过度想象。然而,容易被忽略的是科学理性因素”可知,“人们对科学理性因素的思考”是容易被忽略的,并非引起的结果,与人工智能神话现象没有关系,强加因果。D.“滋生人工智能神话现象,导致恐惧产生”错误。结合原文“对自然界的原始恐惧为对机器的现代恐惧所取代,这种恐

12、惧滋生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神话现象。想象依然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中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想象已表现为对技术的过度想象”可知,是人们先产生恐惧,再引发人的过度想象,然后导致人工智能神话现象,而不是人工智能神话现象导致恐惧的产生。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阐述人工智能本身及应用的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分析,“人工智能伦理”的例子,阐释了“防范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的可能后果”。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失业,则会让人不需要劳动,结合“目前想象的普遍社会福利(比如国民基本收

13、入方案)其实并没有正面回答失业问题,而只是另外回答了收入和分配问题”“合理分配收入(这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分析,虽然不再劳动,但合理的社会分配能让人维持生存,既不劳动而能生活,是为第一个幸福;同时失去的幸福即是“生活意义的消失”,因为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还另有不可或缺的软意义:劳动提供了“生活内容”,以哲学概念来说,则是有意义的“经验”,即接触事物和人物的经验。经验复杂性和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构成成分。故第二个幸福即是指劳动提供了复杂而特殊的生活经验,让人获得生活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必定导致大量失业”而失业问题

14、的要害之处是“生活意义的消失”,并最终“导致人的深度异化,即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则人的存在变为了“非人化的存在”,侧重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担忧,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人的意义和生活意义的流失。材料二,“人工智能神话作为现代神话的一种典型类型”“想象依然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中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内容围绕人工智能神话展开,指出人工智能神话和想象的关系;接着指出担忧,“我们需要防范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的可能后果。这是一种技术文化现象,其后果往往是隐性的”,“人工智能神话导致的技术傲慢,过度想象化导致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神话现象”容易被忽略,侧重对人工智能领域神

15、话现象的可能后果的担忧,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神话现象中的文化问题容易被忽略。(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列车象拉犁前的黄牛那般沉重地叹息了一声,又颤栗了一下,然后发出几声惊人的长鸣,就悠悠地滑出车站,喷吐着白雾向南驶去。在动人心魄的隆隆声中,两边那些苍老的破房旧屋跳舞一般飞快地旋转着退向后边。孙少平坐在紧靠窗口的座位上,眼睛里闪着新奇和激动的神色。他是第一次坐这么舒他也是第一次去省城。如此说来,他的新奇和激动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你出身于山区农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平原,并且第一次去大城市,你就会和此刻的孙少平抱有同样的心情。下午两点左右

16、,列车驶进了省城车站。孙少平被汹涌的人流夹带着推出了检票口。他在万头攒动的车站广场,呆立了好长时间。天呀,这就是大城市?孙少平置身于此间,感到自己像一片飘落的树叶一般渺小和无所适从。他难以想象,一个普通人怎么可能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下去?他怀着一种被巨浪所吞没的感觉,恍惚地走出拥挤的车站广场,寻找去北方工大的公共汽车站。他向行人打问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二十三路公共车的站牌。好在这是起点站,他上车后,还占了个座位。一路上,他脸贴着车窗玻璃,贪婪地看着街道上的景致。他几乎什么具体东西也没看见,只觉得缤纷的色彩像洪水般从眼前流过。将近四十分钟后,他下了车。他立刻就看见了北方工业大学的校牌。他的心踏实下来

17、了。少平事先并没给兰香写信说他要来,因此妹妹见到他既惊讶又兴奋。她立刻跑着到学校招待所为他订了个床铺,然后引着他来学生食堂吃饭。兄妹俩高兴得几乎还没顾上说什么。少平大为惊讶的是,他没想到妹妹已经出息得这么大方。这就是他那吊着泪珠、提着小筐筐拾柴禾的妹妹吗?他似乎都不认识她了。不知为什么,他感到眼窝有点发热。他为妹妹的成长感到欣慰。她也许是家族中的第一个真正脱离黄土壤的人。妹妹的这种变化,正是他老早就对她所希望的。在这一刹那间,他自己的一切不幸都退远了。为了有这样值得骄傲的妹妹,他也应该满怀热情地去生活第二天上午,兴高采烈的妹妹陪他去上街。在此之前,她已引他转悠了他们美丽如画的校园。行走在大城市

18、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缩手缩脚。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很快便知道这个世界大约是怎么一回事。唯一使他感到别扭的是,行人用那种误解的目光把他和妹妹看成了情侣。兰香大方而亲切地挽着他的胳膊,不时给他指点街道上的情景。她穿一件天蓝色裙子和白短袖衫,稍稍烫过的黑发刚漫过脖项,朴素中漾溢着青春的光彩。走到一个叫骡马市的地方,少平坚持要带妹妹去看一看衣服。这是一个个体户出售成衣的大市场,街道两旁花花绿绿摆得一眼望不到头。衣服大都是广州上海一带进来的。还有一些香港和外国的冒牌货,价钱稍贵一些,但式样相当时髦。兰香说她夏衣足够,少平就给她买了两条牛仔裤和一件高雅的春秋衫。妹妹红着脸说:“我还没

19、穿过牛仔裤”“你穿牛仔裤肯定好看!不过,假期回双水村,可不要把这裤子穿回去。村里人不用说,就冲咱们家里人也看不惯!”少平笑着对妹妹说。这天下午,妹妹安排他们到市中心的流花公园去划船。少平高兴的是,他的老同学顾养民和金秀一块相跟着来了。他们紧紧握手,抢着询问各自的情况,情绪相当激动,他们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地方又见面了。不一会,五个人就荡起小船,驶向碧波涟涟的湖心。孙少平知道,此刻和他同游的其他四个人,平时也许很少涉足这种公共娱乐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今天,他们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纯粹是为了他。是的,大城市人接待小地方来的亲友,必定要安排他去看看动物园,到公园里划划船。哦,这也很好。

20、他的确大开眼界,尤其是轻松地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又是和自己亲密的人在一块,这使他非常愉快。阳光灿烂,湖水碧澄;岸柳婀娜,花朵绚丽;清凉的风像羽绒般轻柔地抚摸着人的脸庞。金秀兴致勃勃地喊叫说:“咱们一块唱个歌吧!”“新歌还是老歌?”吴仲平说。“应该说现在的歌还是过去的歌。”兰香笑着纠正她的朋友。“好好,你说得对。过去的歌我就会唱个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正合适。”顾养民说。于是,由金秀尖利的高音起头,众人就随她一齐唱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漂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欢乐的歌声随着小船在碧绿的湖水中流泄。兰香、金秀、顾养民、吴仲

21、平,都像孩子一般沉醉在歌声中,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可是,孙少平的眼睛却潮湿起来。他透过朦胧的泪眼,看见远方地层深处的一片。黑暗中,煤溜子在转动,钢梁铁柱在地压下弯曲颤抖,淌着汗水的光膀子在晃动晃动小船停泊在岸边码头。孙少平从恍惚中醒过来,跟随这些快乐的人走进了公园餐厅。热情的吴仲平即刻就备办好了酒菜。孙少平强迫自己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是的,煤矿和这里虽有天壤之别,但都是生活,生活就是如此,难道自己吃苦,就妒嫉别人的幸福?不,他在黄原揽工时,就不止一次思考过类似的问题。结论依然应该是: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他为自己的生活感

22、到骄傲。说实话,要是他现在抛开煤矿马上到一种舒适的环境来生活,他也许反倒会受不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孙少平第一次坐上舒适的火车去省城的感受,由此切入对城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B. 孙少平到达省城后,省城的情景让他大开眼界,在省城的庞大空间结构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C. 孙少平给兰香买了牛仔裤,却建议她不要穿着回双水村,可见孙少平观念里还隐藏着农村人的自卑感。D. 一行五人畅游流花公园时,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表现了充满青春活力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中“跳舞一般”,

23、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少平第一次坐火车去省城时的激动之情。B. 句子单独成段,用惊叹的语气,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并引出下文对孙少平置身大城市感受的描写。C. 句子中的“踏实”,表现了孙少平在偌大的城市中找到落脚处后,心中焦虑消除了,安全感得到了满足。D. 句子的“笑着纠正”写出了香兰的自信,与前文“成长”“大方”呼应,表现了一个农村姑娘进城后的变化。8. 请梳理概括孙少平在流花公园时的心理变化。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以“青春奋斗幸福”为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6. C 7. A 8. 见到同伴时,相当激动;一起游玩时,愉快、欢乐;想起自己的艰苦生活时,感到

24、伤感;意识到在苦难生活中追求自我价值时,感到骄傲。 9. 青春:本文写的是以孙少平、兰香为代表的农村青年,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奋斗:他们渴望追求有价值的人生,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并为之奋斗。幸福: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分享了不畏艰苦的奋斗之美和情谊深厚的人情之美,感受到了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C.“孙少平观念里还隐藏着农村人的自卑感”错误,从“你穿牛仔裤肯定好看!不过,假期回双水村,可不要把这裤子穿回去。村里人不用说,就冲咱们家里人也看不惯!少平笑着对妹妹说。”可知,不是“自卑”,而是他对城乡生活观念的一种体察。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

25、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跳舞”一词,赋予了“破屋旧房”人的动作,是拟人的手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从“他的老同学顾养民和金秀一块相跟着来了”“又是和自己亲密的人在一块,这使他非常愉快”分析可知,他与同伴在一起时感到高兴;从“看见远方地层深处的一片。黑暗中,煤溜子在转动,钢梁铁柱在地压下弯曲颤抖,淌着汗水的光膀子在晃动晃动”分析可知,他想起自己的艰苦生活时,感到伤感;从“结论依然应该是: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是他现在抛开煤矿马上到一种舒适的环境来生活,他也许反倒会受不了”“也为他自己的生活而感到骄傲”分析可知,他意识到在

26、苦难生活中追求自我价值时,感到骄傲。【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体悟的能力。青春:结合“北方工大”“他的老同学顾养民和金秀一块相跟着来了”分析可知,他们是一群青年。奋斗:结合“此刻和他同游的其他四个人,平时也许很少涉足这种公共娱乐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他透过朦胧的泪眼,看见远方地层深处的一片。黑暗中,煤溜子在转动,钢梁铁柱在地压下弯曲颤抖,淌着汗水的光膀子在晃动”“要是他现在抛开煤矿马上到一种舒适的环境来生活,他也许反倒会受不了”分析可知,他们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拼搏、奋斗。幸福:结合“为了有这样值得骄傲的妹妹,他也应该满怀热情地去生活”“都像孩子一般沉醉在歌声中

27、,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他为妹妹们的生活高兴,也为他自己的生活而感到骄傲”分析可知,他们在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

28、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节选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材料二: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遇智过辕门之外。智过入见智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智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

29、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智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智伯曰:“兵着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张孟谈)入见襄子曰:“臣遇智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智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以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而禽智伯。(节选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注释】版:古代墙计量单位,一版为高度二尺。智伯(公元前506年一公元前453年),是春秋

30、末期晋国执政大臣。智过,智氏族人。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夫谗臣欲为赵氏A游说B使主疑C于二家而懈D于攻赵氏也E夫二家岂不利朝夕F分赵氏之田G而欲为危难H不可成之事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骖乘,古代乘车右边陪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为尊,御者居中,另一人在右陪乘。B. 文中“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与“子何以知之”中的“何以”意义和用法相同。C. 殆,指大概,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义和用法相同。D. 翼,指从两侧,“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表示“像鸟张开翅膀般”,

31、意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困晋阳的不利局面,晋阳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B. 絺疵从人之常情角度劝说智伯,智伯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并迫使絺疵出使齐国。C. 相比智伯,赵襄子更善于决断,他果断采纳张孟谈的建议,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D. 智伯采用水淹法围困晋阳,却没曾想自己的军营最后被水淹,落得被活捉的下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2)兵着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其利。14. 请说说絺疵和智过分别是从哪些细节中推断出韩康子和魏桓子将要反叛的?【答案】10 BEG 1

32、1. B 12. B 13. (1)我看见他们看我时很严肃,并且走得很快,这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实情的缘故。(2)军队围困晋阳整整三年,早晚就要攻下晋阳城以分享利益。 14. 絺疵看到的细节:胜利在望,可这两人没有喜色,反而面带忧虑;智过看到的细节:赵国的臣子张孟谈竟然神情傲慢,趾高气扬;韩康子和魏桓子见到自己神情异常。【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讲述了智伯围攻晋阳的故事。材料一展示了智伯的自负和对韩、魏两家的轻信,尽管絺疵多次劝谏,智伯仍未察觉危机。材料二则描绘了智过的忠诚和智伯的固执,最终导致智伯被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联合击败。两则材料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智伯的失败源于对形势的误判和对忠臣谏言

33、的忽视,反映了权谋斗争中的智慧与决断的重要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一定是小人想替赵氏游说,使主公您怀疑我们两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我们两家哪里会放弃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赵氏土地,而去图谋那既危险又一定不可以成功的事情呢?“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为赵氏”作“游说”的状语,其间不能断开,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疑于二家”“懈于攻赵氏”结构相同,均为状语后置,不能断开;“也”为句末语气词,应在“也”后断开,所以第二处断在E处;“朝夕”作“分”的状语,不能断开;“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其连接的前后分句构成转折关系,应在“而”前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G处。

34、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意义和用法不同。为什么把/介词宾语前置,凭什么。句意:主公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个人呢?/你凭借什么知道这件事?C.正确。句意:韩、魏两位主公大概会叛变。/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吧。D.正确。句意:韩康子和魏桓子带军队从两侧夹攻智伯。/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迫使絺疵出使齐国”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可知,文中并非智伯迫使,而是絺疵主动请求出使齐国。故选B。【13

3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端”,严肃;“趋疾”,走得很快;“情”,实情。(2)“着”,围困;“拔”,攻下;“飨”,分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絺疵观察到的细节:由“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可知,在智伯提到水可以灭国的时候,尽管赵国的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作战即将取得胜利,但是韩康子和魏桓子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之情,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一旦赵国灭亡,下一个可能受到攻击的就是韩、魏两国,所以他们的忧虑实际上是对自己国家未来的担忧,从而预示了他们可能会背叛智伯。 智过观察到的细节:由“臣遇张孟谈于辕

36、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可知,智过在辕门外遇到了赵国的大臣张孟谈,发现他的态度非常高傲,举止异常。随后,智过又注意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神色变化,对他们有所怀疑。 参考译文:材料一:智氏、韩、魏三家率领军队围困晋阳,引水灌城,城墙不被浸没的只有六尺。锅灶浸泡在水中,蝌蚪变成青蛙,但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用水淹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魏桓子用胳臂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国都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智家的)谋士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一定会反叛。”智伯问:“你凭

37、借什么知道这件事?”絺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知道这一点的。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氏灭亡后,灾难必然会降临到韩、魏两家。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氏以后,三家瓜分赵氏的土地,晋阳城仅仅差六尺就会被水淹没了,城中粮绝,已经在宰马为食了,城池被攻破指日可待,可是这两人没有喜色,面带忧虑,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二人说道:“这一定是小人想替赵氏游说,使主公您怀疑我们两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我们两家哪里会放弃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赵氏土地,而去图谋那既危险又一定不可以成功的事情呢?”两人走出来,絺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个人呢?”

38、智伯说:“你凭借什么知道这一点的?”絺疵回答说:“我看见他们看我时很严肃,并且走得很快,这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实情的缘故。”智伯不肯改变主张。絺疵只好请求出使齐国。材料二:(赵襄子的大臣)张孟谈去朝见智伯出来以后,在军门外遇见了智过。智过进去拜见智伯说:“韩、魏两位主公大概会叛变。”智伯问:“何以见得?”智过回答说:“我在军门外遇见张孟谈,他的神情傲慢,趾高气扬。”智伯说:“不会这样,我和韩、魏两位主公订立的盟约很严谨,攻破赵氏,我们三家将瓜分它的土地。这是我亲自和他们订立的盟约,一定不会被欺骗的。您就放心吧,不要再说了。”智过出来后,碰上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又进入劝说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二人神色

39、不正常,一定会背叛您,不如下达命令杀掉他们。”智伯说:“军队围困晋阳整整三年,早晚就要攻下晋阳城以分享利益。这时还有别的想法,不可以!您小心别再说了。”智过见智伯不采用他的计策,不听从他的劝说,出来以后,改变他的姓氏为辅氏,于是离开不再见智伯。(张孟谈)进去拜见赵襄子说:“我在军门外遇到智过,他盯着我看的样子有怀疑我的心思,他进去拜见智伯,出来以后就改了他的姓氏。今天晚上如果不出兵攻打智伯,就会失去先下手的良机!”赵襄子说:“好。”就派张孟谈去拜见韩康子、魏桓子,约定今夜举事,杀了智伯守堤的官吏,又决开晋水淹灌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都去救水,一片混乱,韩康子和魏桓子带军队从两边夹攻智伯,赵

40、襄子带领军队从正面进攻智伯,大败智伯的军队,活捉了智伯。(二)古代寺歌阅该(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偶书警俗宋王迈大雅吾无望古人,有常犹愈翟公门。贪荣但可骄妻妾,死义方堪托子孙。董生鸡哺宁求报,元子雉媒莫少恩。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注】翟公:指翟仲明,春秋时鲁国大夫,以重修身而闻名。董生鸡哺:出自韩愈嗟哉董生行。元子雉媒:出自元稹雉媒。野马:空中飘浮的雾气。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认为虽然无法企及古人大雅,却也要比翟公更有修身的恒心。B. 颈联用“董生鸡哺”“元子雉媒”的典故,强调为人要懂得知恩图报。C. 尾联

41、写俗人众多却皆随雾气消散,唯有英雄才能历经千年而丹心永驻。D. 全诗融入了诗人对历史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领悟,所含哲理发人深省。16. 本诗题为“警俗”,对世俗之人提出了多个警示,请概括其中三点。【答案】15. B 16. 要重视修身,追求高洁雅正;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始终坚守正义(为正义而死);施恩(做善事)不求回报;要重情重义,不能寡情薄意;永远保持赤诚之心。(答案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对古人修身、知恩图报、死义托子孙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警示和对英雄赤心的赞美。诗人以典故为喻,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揭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发人深省。【15题详解】本题

42、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艺术手法的能力。B.“强调为人要懂得知恩图报”错误。根据颈联“宁求报”和“莫少恩”可知,董生养鸡喂食,并非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元子帮助雉鸟寻找配偶,也并没有期望雉鸟会给予他什么恩惠。因此,这两则典故在这里是为了说明做事情应该出于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而不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回报,更不是简单地强调知恩图报。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首联“大雅吾无望古人,有常犹愈翟公门”可知,诗人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即使无法达到古人的大雅之境,也应该像翟公一样持之以恒地修身,追求高洁雅正的生活态度。根据颔联“贪荣但可骄妻妾,死义方堪托子孙”可知,诗人告诫

43、人们不可过于贪恋荣华富贵,因为这只能让人变得骄奢淫逸;而真正值得骄傲的是为了正义而死,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才能托付给子孙,成为家族的荣耀。根据颈联“董生鸡哺宁求报,元子雉媒莫少恩”可知,诗人引用董生和元子的故事,强调了施恩和做善事不应求取回报,而应该出于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根据颈联“元子雉媒莫少恩”可知,“元子雉媒”知恩图报,体现了诗人在重情重义,不能寡情薄意,要知恩图报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根据尾联“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可知,诗人指出世间多数人如野马般随波逐流,最终随风而逝,唯有真正的英雄能永载史册,保持一颗赤诚之心,这是对世俗之人提出的第四个警示,即要永远保持赤诚之心,不要被世

44、俗所蒙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_,_”两句警诫后人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2)周邦彦苏幕遮中“_,_”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借鸟鸣抒写情感。(3)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这种形式在古诗文中很常见,如“_?_”。【答案】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鸟雀呼晴 . 侵晓窥檐语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江州司马青衫湿(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

45、题易错字:“溺”“雀”“窥”“座”“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跳绳是一项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的高效率运动。跳绳时全身的骨骼肌和心肌都会增强运动力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并促进体内废物排出量,使胆固醇、尿酸等代谢物含量得到降低;合理的跳绳练习能够有效降低基础心率,锻炼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提高锻炼者的肺活量与最大通气量,增强肺部功能;现代社会很多工作需要伏案久坐完成,久坐会导致脊椎压力增加。跳绳时,上半身处于伸展状态,加上摇动双手会充分调动上肢肌群和腰背核心肌群,可以很好缓解久坐带

46、给脊椎的压力。 A ,却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比如,患有下肢骨关节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或患有心脏疾病或血压异常的人群,都不能贸然参与跳绳运动,应先咨询主治医师意见,经评估允许后,再开展运动锻炼。另外,体重超重人群, B ,要先通过饮食控制和其他方式减轻体重后,再进行跳绳运动。18.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 A:跳绳虽然益处多多。B:也不能轻易参加跳绳运动。 19. (1)语句:“提高”改为“加快”或在“输送”后加上“速

47、度”。(2)语句 :删除“量”,或在“排出量”后加“的增加”。(3)语句:“锻炼者”前加“使”,或改为“改善锻炼者的心肌功能”。【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前文介绍了跳绳的诸多好处,后文介绍不适宜跳绳的人群,故此处可填入“跳绳虽然益处颇多”。B:语境意在强调体重超重的人群在减轻体重后再进行跳绳运动,故可填入“也不能轻易参加跳绳运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成分残缺,“提高”缺失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速度”,或把“提高”改为“加快”。句,搭配不当,“促进排出量”搭配不当,删除“量”,或在“排出量”后加“的增加”。句,中途易辙,“锻炼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是跳绳练习的结果,可在句首加“使”,或改为“改善锻炼者的心肌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南阳海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