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B卷培优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 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分)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湃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jio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职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罗刹( )撮( )盐火上jio( )油(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个词是“ ”
2、,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 的修辞手法和 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2分)(4)小君和小峰对文段中罗刹女所说的两句话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3分)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两句话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小峰:好。根据上下文情节、语句中的感叹号,我认为语气语调应该是 的。(A激愤、短促有力B激动、轻快昂扬C伤感、舒缓深沉)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个别的词语。小峰:对。这句话中的“泼猴”及两处“来”字应该重读,理由是: 。(5)文中下列词语词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3分)A心头B披挂C整束D打扮2.学校
3、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8分)(1)【完善环节】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请将下面环节补充完整。(4分)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提前彩排,正式演出(2)【补全片段】下面是剧本组根据皇帝的新装原文改编的剧本片段,请你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4分)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小孩:(1) (人物台词,小孩语言)观众甲: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观众丙: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皇帝:(2)( )(舞台提示,皇帝神态)我一
4、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3.根据提示默写原句。(8分)(1)秋词(其一)中诗人描绘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表达出豪迈之情的诗句是: ,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3)潼关中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 。(4)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诗句是: , 。(二)阅读(41分)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
5、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穿井得一人)【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日:“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买以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注释】雉(zh):野鸡。直:同“值”,恰巧。经宿:经过一夜。不遑(hung):来不及。恨:遗憾。贵:赞赏。(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都相
6、同的一项是()(3分)A及其家穿井将复何及由表及里B有闻而传之者学而时习之取而代之C国人道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价之宝D求闻之若此未若柳絮因风起若非如此(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 从“得一人之使”到“得一人于井中”,甲文中的讹传是怎样形成的?(3分) (4)甲、乙两则故事中,宋君和楚王是如何对待传言的?请结合内容分别谈谈。(4分) 5.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14分)【语段A】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
7、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棵松树。第二回悟彻善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语段B】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根。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鸭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
8、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语段C】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阅读整本书,可以采用“比读法”进行“精读”,请根据以上语段完成下表。(4分)选文变化变化的原因“我”的发现语段A松树众
9、人央求他表演学习变化之法的成果。写孙悟空 (心理)变化之法,恰被祖师撞见,后被逐出洞。情节推进自然,合情合理。语段B土地庙 作者想象奇特,源于生活经验,合乎情理。语段C 孙悟空被罗刹女关在洞外,便想飞进洞找机会借芭蕉扇。这里的罗刹渴极和 的细节描写,使行者能“到他肚腹之内” 的情节显得更加合情合理。(2)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运用“批注法”揣摩语言文字,还可以通过“归类法”进行“跳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你从【语段B】的画线句悟出了什么道理?请用简要的文字批注出来。(2分) 结合下面两位名家的观点,请从两部作品中各选一情节,来阐述“作品表现童心”。(4分) 国学大师林庚先生称西游记是一部“
10、童心之作”,他认为这部书中有“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认为“朝花夕拾在艺术上之所以不朽,不仅仅在于表现了鲁迅的人道精神,而且还在于他通过平常的童心来表现”。(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4分)A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B“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语句选自西游记,是对牛魔王的精彩描写。C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自己的隐鼠。D悟空得知“弼马温”
11、真相,气愤至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E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间。文中的白无常又叫活无常,是人们所喜爱的。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15分)材料一:神话故事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
12、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材料二:童话故事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
13、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材料三:寓言故事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
14、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有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来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_。(1)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3分)A材料一划横线句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B材料一“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C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说明他们既想承认又不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D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2)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15、,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阅读材料三的这则寓言,仿照伊索寓言的结尾,归纳其蕴含的道理。(3分) 材料一中划波浪线句子“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请分析材料一运用想象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4)本期学习了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文体,写出其特点并阐述喜欢的理由。(3分) (三)写作(30分)7.以“假如我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太阳”等),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2)不要
16、只是概括地叙述,要注意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具体地展现你的性格、心态;要在某些具体情境中展开叙述,以增加真实感。第六单元 B卷培优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二) 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分)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湃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jio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职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
17、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罗刹( )撮( )盐火上jio( )油(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 的修辞手法和 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2分)(4)小君和小峰对文段中罗刹女所说的两句话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3分)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两句话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小峰:好。根据上下文情节、语句中的感叹号,我认为语气语调应该是 的。(A激愤、短促有力B激动、轻快昂扬C伤感、舒缓深沉)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个别的词语。小峰:对。这句话中的“泼猴”及两处“来
18、”字应该重读,理由是: 。(5)文中下列词语词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3分)A心头B披挂C整束D打扮【答案】(1) ch cu 浇(2) 湃求 拜求(3) 比喻 神态(4) A 这个字突出地表现了罗刹女对孙悟空的憎恨和找之报仇的急切。(5)C【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罗刹:lu ch,一种能行走、飞行快速,牙爪锋锐,专吃人血、人肉的恶鬼。撮盐入火:cu yn r hu,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火上浇油:hu shng jio yu,意思是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2)本题考查字形。湃求拜求:拜谒请求,祈求。(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结合画波浪线的句“那罗刹
19、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jio油,骨都都红生脸上”可知,这句话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罗刹比作“撮盐入火”,同时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描写出罗刹愤怒的情形。(4)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结合“这泼猴!今日来了!”“丫鬟,职披挂,拿兵器来!”可知,朗读时要激愤、短促有力,这句话中的“泼猴”及两处“来”字应该重读,进而突出罗刹对孙悟空的痛恨,以及急切为子报仇的心理。可据此作答。故选A。(5)本题考查词性。A.“心头”是名词;B.“披挂”是名词;C.“整束”是动词;D.“打扮”是名词;故选C。2.学校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
20、小题。(8分)(1)【完善环节】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请将下面环节补充完整。(4分)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提前彩排,正式演出(2)【补全片段】下面是剧本组根据皇帝的新装原文改编的剧本片段,请你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4分)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小孩:(1) (人物台词,小孩语言)观众甲: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观众丙: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皇帝:(2)( )(舞台提示,皇帝神态)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答案】(1) 确定角色,选定演员 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2) 咦?
21、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这道题目要求完善课本剧展演活动的环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课本剧展演活动的基本流程,即从研读课文开始,到设计剧本、招募演员、准备道具和场景,最后进行彩排和正式演出。然后,根据这个流程,将给出的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作为起点,依次补充后续的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明确该环节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以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一空,在剧本设计完成后,就需要招募演员并分配角色。演员的选择应该根据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角色特点来进行,确保每个角色都能得到合适的演员来演绎。示例:招募演员,分配角色。第二空, 根据剧本的需要,准备相应的
22、道具,并布置好场景。道具和场景的准备应该尽量贴近课文中的描述,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示例:准备道具,布置场景。(2)本题考查情景对话。本题要求补写戏剧组根据皇帝的新装改编的课本剧片段中的空白内容。题目中给出了两个观众的台词和一个舞台提示,需要根据这些提示和上下文,补写出小孩的台词和皇帝的神态。首先,根据观众甲的台词“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和观众乙的台词“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可以推断出,这两个观众都是在赞美皇帝的新装。但是,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我们知道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任何衣服,因此这里存在一种讽刺和虚假的氛围。接着,根据小孩的语言特点,他应该是天真无邪、直言不讳的,因此他的台词应该是直接指
23、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而皇帝的神态则需要表现出他内心的惊慌和强作镇定的矛盾情绪。示例:小孩:(疑惑地大声说道)可是,皇帝明明没有穿任何衣服啊!皇帝:(脸上微微一僵,但马上恢复镇定,心中虽然惊慌却强作镇定)3.根据提示默写原句。(8分)(1)秋词(其一)中诗人描绘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表达出豪迈之情的诗句是: ,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3)潼关中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 。(4)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诗句是: , 。【答案
2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鹤、碧、霄、僵、戍、嫌、剪、烛。(二)阅读(41分)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穿井得一人)【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日:“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
25、:“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买以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注释】雉(zh):野鸡。直:同“值”,恰巧。经宿:经过一夜。不遑(hung):来不及。恨:遗憾。贵:赞赏。(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其家穿井将复何及由表及里B有闻而传之者学而时习之取而代之C国人道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价之宝D求闻之若此未若柳絮因风起若非如此(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 从“得一人之使”到“得一人于井中”,甲文中的讹传是怎样形成的?(3分) (4)甲、乙两则故事中,宋君和楚王是如何对待传言的?请结合内容分别谈谈。(4分) 【答案】(1)B (2)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3)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晰,易引发误会。“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国人热衷于传播、谈论这种离奇的消息。 (4)“宋君”对待传言不盲信,而是加以核实;“楚王”轻信传言,不加以辨别。【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
27、义等现象。A.等到/来得及/达到;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C.代词,代指这件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像/像/如果;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得:得到。使:使唤。非:不是。于:在。(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丁氏是起因,她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这才引起了大家的误会;“
28、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加速了谣言的形成;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他们到处谈论,使这个离谱的消息才越传越广。(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听到流言后,派人见丁氏,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宋君”理性对待流言,根据事实分析,不轻信;根据乙文中的“楚王感其欲献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可知,楚王听到流言后,召见了路人,而且赏赐给路人买鸟价格的十倍的黄金。“楚君”对待流言,轻易相信,甚至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举动。【点睛】参考译文:【甲】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9、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乙】楚国有个挑着山鸡的人,一个路人问:“这是什么鸟?”挑担的人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吗?”楚国人回答说:“是啊。”于是路人出千金来买,他不卖,要求加倍,(待路人付了加倍的钱后,)才卖给了路人。路人正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
30、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忧虑花了多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这件事,都以为是真的凤凰而且很贵重,于是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楚王对他想要将凤凰进献给自己的行为感动了,于是把他召去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和钱,价格比路人买那只鸟的钱还要多十倍。5.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14分)【语段A】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
31、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棵松树。第二回悟彻善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语段B】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根。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鸭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语段C】行者见他闭了门
32、,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阅读整本书,可以采用“比读法”进行“精读”,请根据以上语段完成下表。(4分)选文变化变化的原因“我”的发现语段A松树众人央求他表演学习变化之法的成果。写孙悟空 (心理)变化之法,恰被祖师撞见,后被逐出洞。情节推进自然,合情合理。语段B
33、土地庙 作者想象奇特,源于生活经验,合乎情理。语段C 孙悟空被罗刹女关在洞外,便想飞进洞找机会借芭蕉扇。这里的罗刹渴极和 的细节描写,使行者能“到他肚腹之内” 的情节显得更加合情合理。(2)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运用“批注法”揣摩语言文字,还可以通过“归类法”进行“跳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你从【语段B】的画线句悟出了什么道理?请用简要的文字批注出来。(2分) 结合下面两位名家的观点,请从两部作品中各选一情节,来阐述“作品表现童心”。(4分) 国学大师林庚先生称西游记是一部“童心之作”,他认为这部书中有“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认为“朝花夕拾在
34、艺术上之所以不朽,不仅仅在于表现了鲁迅的人道精神,而且还在于他通过平常的童心来表现”。(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4分)A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B“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语句选自西游记,是对牛魔王的精彩描写。C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自己的隐鼠。D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至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
35、暂时作罢。E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间。文中的白无常又叫活无常,是人们所喜爱的。【答案】(1)卖弄/炫耀 悟空想哄二郎神(真君)进去,便一口咬住 蟭蟟虫 冲起茶沫漕漕 (2)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或: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意对即可)(林庚先生的观点)示例:孙悟空在流沙河看到猪八戒和沙和尚(此时还未被降伏)在打斗,实在熬不住也要加入,还对唐僧说要去和妖怪耍耍,可见在孙悟空看来降妖完全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充满了童心之趣。 (3)B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变化”和“变化的
36、原因”可从选文找出相关内容,而“我”的发现则要结合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提炼。选文A:从“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作一棵松树”,可知,悟空喜欢在大家面前“卖弄手段”,前吹嘘自己“昼夜殷勤”“都会了”,是个喜欢卖弄炫耀的家伙;选文B:从“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可知变成土地庙的原因是:悟空想哄二郎神(真君)进去,便一口咬住;选文C:从“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
37、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可知,孙悟空此时变作一个“蟭蟟虫”;从“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可知冲起茶沫漕漕的细节描写,使行者能“到他肚腹之内”的情节显得更加合情合理。(2)本题考查揣摩语言做批准。由选段B“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可知,悟空想变成土地庙哄二郎神进去,便一口咬住。哪知,二郎神看见悟空尾巴变成的旗竿竖在后面,就知道悟空在骗他,所以没有进去。据此可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选段B“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
38、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二郎神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旗竿不应竖在庙宇后面,据此可知: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本题考查名著积累。从两部作品中各选一情节,来阐述“作品表现童心”。示例:(孙绍振先生的观点)朝花夕拾中小鲁迅和闰土下雪天在百草园用竹筛、短棒、秕谷就能捉到好多麻雀和白颊的“张飞鸟”,颇有童趣。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孩子们在三味书屋读书下课后去后花园玩耍,爬树,找蝉蜕,十分地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却因种种原因,童心逐渐被压制的事件是“我”向寿镜吾老先生请教“怪哉”虫是怎么回事,他很不高兴,拒绝回答“我”;
39、“我”在三味书屋严格的读书生活。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课堂以外的问题。由于课堂的无聊,学生们毫无学习兴趣,所以乘老师读书兴致正浓之时,便开始各自的游戏,这实际上是对于封建教育的一种自发的抵制和反抗,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说明鲁迅对这种束缚人的封建教育是非常厌烦的,表达了他对腐朽封建教育制度(封建家长制)压制儿童天性的批判之情。(3)本题考查名著识记。B.“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这是对沙僧的外貌描写;D.“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错误。“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
40、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故错误;故选BD。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15分)材料一:神话故事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材料二:童话故事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