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课内阅读】
2、(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人不知而不愠 愠:(3)传不习乎 传:(4)博学而笃志 笃:3(2分)翻译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
3、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18分)(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4分)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做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释义: (2)吾十有五
5、而志于学。 通 ,释义: 。7(4分)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本文讲述了许多学习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浅谈对你的启示。原句: 。启示: 。8(2分)在“云南省自行车马龙挑战赛”比赛开赛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马龙。”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4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分析说明。(14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曾子曰: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1(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三省吾身 (2)四十而不惑 (3)逝者如斯夫 (4)不可夺志也 12(2分)选出下列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C三军可/
7、夺帅也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4分)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4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请就选文第则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对比阅读】(13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阅读论语,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患
8、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诲:教,传授。知:同“智”,聪明,智慧。15(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 16(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知 者 不 惑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17(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8(3分)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知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 知道(2) 兴趣是
9、最好的老师。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11分)(23-24七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
10、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李生论善学)19(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3)王生益愠 20(2分)根据文意断句,限断两处。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21(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22(4分)这两篇文章都讲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孔子和李生认为什么样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15分)(23-24七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乙】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元九书(节选)注释:仆:我。识:记住。虽:即使。为:写,作。遑:空闲时间。胝:茧。23(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3)乳母抱弄于书屏下。于: (4)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及: 24(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25(3分)选文【甲】中,孔子阐述了关于修身养德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的做人准则,请结合选文【甲】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6(4分)【甲】、【乙】两段选文都介绍了个人的求学经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列举三点)【拓展阅读】(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论语八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4、卫灵公)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27(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8(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9(3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30(3分)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14分)(23-
15、24七年级上河南安阳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乙】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
16、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豫章的儿子。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咸:全,都。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坐,同“座”,在座;尼父(f):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31(2分)下列选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日子)B不亦说乎(同“悦”,开心)C逝者如斯夫(去世)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32(6分)你同桌总想借你的答案一用,你跟他说:“ ,思而不学则殆。自己做,不会我教你。
17、”结果他听不懂,你得用现代汉语跟他说一遍: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一回头发现语文老师站在你俩身后,意味深长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学习是需要兴趣,兴趣可以培养,只想刷点作业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旁的班长接过话头:“是啊,就像子夏说的广泛地学习并且 , , ,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33(2分)结合两篇选文,说说孔子为何赏识颜回?34(4分)八岁的谢仁祖一句“坐无尼父,焉别颜回”语惊四座,请结合“助读资料”分析此篇选入“言语篇”的理由。助读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
18、却说得很得体、巧妙。(14分)(23-24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论语(节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乙)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注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秦青: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
19、歌为业。35(4分)根据所给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加点词提示意思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法:词类活用(1) 学而不厌成语:贪得无厌(2) 择其善者而从之字形探源:金文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是两个“言”,传说“羊”是吉祥之物。(3) 薛谭乃谢求反字典释义:感谢;认错,道歉;衰败,衰落(4) 36(2分)下列为【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B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C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D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37(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38(4分)【乙】文的故事情节与【
20、甲】文哪个观点相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
21、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友来 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重点字“ 罔、殆 、焉、愠”的写法。【课内阅读】(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三
22、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人不知而不愠 愠:(3)传不习乎 传:(4)博学而笃志 笃:3(2分)翻译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答案】2(1)说,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传
23、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坚定。 3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C 5示例:我选择第则“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本则与做人道理有关;启发我们博览群书,坚守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讲究仁德。【解析】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是: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生气,愠:恼怒; (3)句意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句意是:博览群书广泛
24、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3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择:选择。善者:长处,优点。从:跟从。改:改正。4考查文言断句。C.“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为师”为动宾结构的短语,表达完整的意思,不能分开;因此正确的断句为:可以/为师矣;故选C。5考查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可选择一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语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本章叙述一位理想学者的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
25、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本章谈学习方法:学习之道没有别的,就是天天反省改过而已。,本章说的是学习方法复习的重要性。,本章说的是学习态度,虚心学习。,本章谈如何做人的问题,即如何获得“仁”。示例:我选择第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则与学习态度、方法有关,启发我们要谦虚,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身能力。(18分)(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26、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
2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4分)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做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释义: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释义: 。7(4分)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本文讲述了许多学习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浅谈对你的启示。原句: 。启示: 。8(2分)在“云南省自行车马龙挑战赛”比赛开赛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马龙。”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28、不习乎?(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4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分析说明。【答案】6 说 悦 愉快 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告诉我们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0两句的重点不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学过的知识要按时温习来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在温习的基础
29、上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解析】6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2)句意: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7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论语中的格言警句有的是说学习方法,有的是说学习态度,有的是修身养性,选取其中的一句,结合意思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即可。示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确实不能改变的。启示我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8考查拓
30、展运用。结合“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由衷地高兴”可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9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2)句重点词语: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10考查内容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强调的是学过的知识要按时温习来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
31、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强调在温习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有自己的理解;两句的重点不同。(14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1(4分)解释下列句
32、中加点的词。(1)三省吾身 (2)四十而不惑 (3)逝者如斯夫 (4)不可夺志也 12(2分)选出下列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C三军可/夺帅也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4分)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4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请就选文第则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答案】11 省:自我检查、反省。 惑:迷惑,疑惑。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夺:改变。 12A 13(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
33、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1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具体讲到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人撒谎;有没有做好事;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或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解析】1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34、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2)句意为: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惑:迷惑,疑惑。(3)句意为: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4)句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12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B.有误,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择其”是一个动宾结构,表示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接着,“善者”是
35、一个名词短语,作为“择其”的宾语,表示选择的对象是那些好的、优秀的事物或人;最后,“而从之”是一个连动结构,表示跟随、学习那些好的事物或人。正确划分为:择其/善者/而从之;C.有误,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三军”是主语,表示军队的整体;“可夺帅也”是谓语部分,表示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走。因此,在“三军”和“可夺帅也”之间划分一个节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关系。正确划分为:三军/可夺帅也;D.有误,句意为: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从语法结构上看,“逝者”是主语,指的是流逝的时光;“如斯夫”是谓语部分,用比喻的方式形容时光的流逝像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则进一步描
36、述了时光持续不断、不分昼夜的特点。因此,在“逝者”和“如斯夫”之间,以及“不舍”和“昼夜”之间划分节奏。正确划分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故选A。1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句重点词语:三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必定,一定。14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第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强调的是人们要重视个人
37、的道德修养时刻要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要尽力,学习任务要按时完成等。据此结合生活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可。如,作为中学生,我深知反省的重要性。每当遇到困难或错误,我会静心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通过反省,我不断调整自己,力求进步。这种习惯让我更加成熟,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对比阅读】(13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阅读论语,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诲:教,传授。知:同“智”,聪明,智慧。15(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 16(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知 者 不 惑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17(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8(3分)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知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 知道(2) 兴
39、趣是最好的老师。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答案】15 通“悦”,快乐 以为乐 你 担心、担忧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8 保持内心的平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解析】15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不是很快乐吗。说:通“悦”,快乐。(2)句意: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3)句意: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汝:你。(4)句意: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患:担心、担忧。16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
40、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个主谓句表示并列关系,故断句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7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字词: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2)重点字词:患,忧虑;知,了解。18考查内容理解与启发。(1)“人不知而不愠”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被了解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不应感到恼怒或沮丧。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不认可的情况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