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第1节 无脊椎动物(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本节选取了部分类群:线虫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介绍了每个类群的代表物种及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保护动物的意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之道。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其生理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深化对无脊椎动物生命特征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观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概述线虫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2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教学难点: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四、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观察活动:明察秋毫承接第3章第2节“种子植物”的内容,给出不同的种子植物图片:变红的枫叶林、褐色与绿色夹杂的松林、绿意盎然的阔叶林,请学生根据形态分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关注其中一张松林图片。通过对树叶变色原因的探寻引出松树生病的原因松材线虫。【设计意图】从上一节刚讲完的“种子植物
3、”入手,既巩固了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征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原来四季常青的松林里出现色彩斑斓的景色不是秋季特有的现象。2新课教学(1)线虫动物播放视频: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结合教科书第74页“阅读”部分,了解松材线虫病这一松树“癌症”的症状,传播途径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聚焦松材线虫。通过观看视频,请学生说说松材线虫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寄生。给出松材线虫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其形态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知晓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说说和松材线虫相似的线虫动物还有哪些?(人蛔虫和班氏丝虫)出示人蛔虫解剖图片,了解其结构,并通过生活经验具体了解人蛔虫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4、思考为什么大部分的线虫动物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害。从而对其寄生生活的方式及结构有更深的体会。【总结】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设计意图】学生最熟悉的线虫动物是人蛔虫,但人蛔虫会让学生从感官上产生心理抵触,所以从学生不熟悉的松材线虫入手,以“松树的癌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松材线虫非常陌生,原因不仅仅是其肉眼不可见,更多的是学生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几乎没听说过这种生物,这反而减弱了学生对线虫动物的抵触心理。有了松材线虫的铺垫,探寻人蛔虫的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呈现,结合幼时的生活经验(宝塔糖),学生对人蛔虫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类的危害等就有了具象的认知。(2)环节动物活动:观察蚯蚓【PPT
5、展示要求】每组同学从营养泥土中找到蚯蚓,并选一条放在各自的培养皿中。将所有实验器材放在桌面中央不易被碰到的位置,尤其注意不要打碎玻璃制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培养皿内的蚯蚓,思考并讨论:形态观察:蚯蚓的体表和人蛔虫的有何区别?(有环纹)触摸:蚯蚓表层有滑滑的黏液,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好处?运动观察:蚯蚓如何运动?依靠什么器官运动?这些特点对它的钻穴生活有何意义?【教师指导】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数量因种类而异。一般来说,蚯蚓的身体由100到200个体节组成。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蚯蚓体表的刚毛,将蚯蚓放置于手背,或放置于泡沫板上,能听到沙沙声,通过观、触、听感知刚毛的存在。【交流
6、讨论】蚯蚓体表的黏液和刚毛有利于其适应生活环境,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类似于蚯蚓这样的环节动物还有哪些?(水蛭和沙蚕)活动:学生观看水蛭和沙蚕的视频,根据视频和生活经验,体会到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总结】总结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设计意图】环节动物中的蚯蚓是学生熟知的生物,通过近距离观察来探寻其结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观察刚毛时,将蚯蚓放在手背上能让学生感知蚯蚓刚毛拨动汗毛的触感,将蚯蚓放置在泡沫表面,听到爬行时的沙沙声,通过听觉感知刚毛的存在,小组合作能让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脱颖而出。3小结【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合作完成老师提供的表格。动物类型代表动物生活
7、环境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线虫动物松材线虫、人蛔虫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身体大多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农牧业生产环节动物蚯蚓、水蛭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土壤中身体从前到后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处理有机废物,净化环境;水蛭会吸食人畜的血液,水蛭素可以治疗血栓;沙蚕可作为鱼的饵料或动物养殖的饲料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松树的癌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松材线虫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其形体肉眼不可见,学生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很少听说这种生物,这反而减弱了学生对线虫动物在感官上的敏感度和心理上的抵触。直观的视频资料也拓宽了学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