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引用”的作用效果题(适用于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诗(用典)、语言文字运用)一、考点来源(2025届金太阳10月月考)材料一中,作者开篇不惜笔墨引用雨果、左拉的言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明现在讨论的有关文学是否会消亡这一话题, 原来不是一个新问题,在两百年前的雨果、左拉时期就已被谈论过。(2分)通过雨果、左拉两位杰出的西方作家的回答, 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文学阅读永远不会消亡。 (2分)二、知识构建:1、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古诗词、民间传说、名言警句、成语、民谣、谚语、权威资料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2、引用的分类(明
2、引和暗引)(1)直接引用(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间接引用(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可以是引用原句,也可以是只引大意。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3、引用的作用/表达效果(1)思考角度文本:表明观点见解,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典雅性和文学性等。主题:点明主旨、侧面表现主题等。结构:照应标题、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等。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等。(2)具体作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
3、和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生活事例和史实材料:增强事情的真实性,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古诗词: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表明作者的观点。名人名言:可以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谚语、俗语:使语言通俗易懂,使文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三、典例分析典例1:(2021天津卷送一位远征的友人)文章在开头直接引用友人来信有何作用?直接交代朋友二次北征、投身抗战的事情,突出朋友为国出力的毅然决然和必死的决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叙述和回忆;【结构上】奠定文
4、章感情基调,为倾诉友情和抒发报国情怀做了铺垫。典例2:(2020天津卷线条之美)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典例3:(2024届郑州市高三一测收脚印)本文开篇讲述萧家冲“收脚印”的传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情节上)引出下文徐大娘对童年经历的回忆和害怕“他”前来收脚印的恐慌。(情节上)“不留一点痕迹在人世间”的说法与后文有才的话相呼应,(人物上)有助于强调“他”的“脚印”早已留在了村民心里,是收不走的,(主题上)凸显了赞美扶贫干部一心为民的主旨。(效果上)增加了神秘色彩,激发了阅读兴趣,让读者渴望了解跟“收脚印”有关的故事。四、课堂训练国风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无尽藏”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强调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