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单元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位置(降水)和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 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具体如下所示: 专题一 专题二 2.自然环境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 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 拔在1 000米以下,东部多 广阔的平原,平原间多为 低山丘陵 海拔较高,差别 明显,地形主要 是高原山地和 盆地 海拔最高,由山 脉和山间高地 组成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气候湿润 大陆性气候显 著,风力较强 高寒气候,太阳 辐射强
2、、气温 低、风力大 水文 特征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 区。地表水以雨水补给 为主,地下水资源比较丰 富 多属内流区,湖 泊多为咸水湖 内流区和外流 区均有。多冰 川、湖泊,多大 江、大河发源 地 专题一 专题二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植被和 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 原植被为主,多农 作物和人工林。 土壤多为森林植 被下发育的土壤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 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 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 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 壤 广泛分布着高 寒荒漠,缺乏发 育成熟的土壤 区域内 部变化 的主导 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 的气温状况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 的干湿状况 随海拔而变化 的水热组
3、合状 况 专题一 专题二 3.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要 素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 东部季 风区 中国主要的农业区,以种 植业为主 交通发达,路 网稠密 经济 发达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 灌溉农业区 交通不便,阻 碍发展 经济 落后 青藏高 寒区 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 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专题一 专题二 例1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 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 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表现为由南向北 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大
4、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专题一 专题二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专题一 专题二 思路导引(1)我国的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 和盆地, 东部多丘陵、 ;我国气温冬季南高北低,夏季普遍高温,等 温线与纬线不平行;主要受 的影响,降水量从 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 比较复杂。(2)
5、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 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 为基础,青藏高寒区 差异明显。三大自然区内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思路导引答案(1)高原 平原 夏季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2) 热量 水分 垂直 题目答案(1)C (2)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 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 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 专题一 专题二 要 素
6、主要内容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 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 面积、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组合状况等 1.自然地理要素 专题一 专题二 2.人文地理要素 要 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的通达度
7、与速度 政策 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方向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 类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 业结构调整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专题一 专题二 (3)水文差异的形成: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和流速快慢 的不同。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 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
8、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 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专题一 专题二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 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 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 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 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 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 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9、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 达度等差异 专题一 专题二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发 展方向和状况。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甲、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 ,判断的依据 是 。 专题一 专题二 要 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要 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 有利条件 专题一 专题二 思路导引(1)比较面积,根据所跨的经纬度即可判断。由图可知,甲 为 ,经度在
10、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主要 在30N以北,南北约跨 ;乙 为 ,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 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 。(2)两地区均濒临 ,气 候湿润,地形 ,河网稠密,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 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以 为主,河流径流平稳。(3)甲、乙两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共同点是 交通便利, 广阔,差异点是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 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 更发达。 思路导引答案(1)长三角地区 3 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 15 (2)海洋 平坦 亚热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 (3)消费市场 技 术 专题一 专题二 题目答案(1)乙 乙所跨经纬度大
11、 (2) 要素 相同点 不 同 点 甲 地 乙 地 地理位置 均濒临海洋 濒临太平洋 濒临大西洋 地形 均以平原为主 地处长江三角洲 西欧平原和中 欧平原 气候 均为湿润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以温带海洋性 气候为主 河流 河网稠密 径流的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大 径流平稳 专题一 专题二 (3) 要 素 相同点 不 同 点 甲 地 乙 地 地区开发的 有利条件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资源丰富、 技术发达 区域图的比较分析 区域比较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 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具体位置。 (2)分析
12、区域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 分析。 (3)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常考角度】 角度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 由海陆轮廓和濒临的海洋,可判断出图甲为长三角地区,图乙为珠 三角地区。尽管都临海,但长三角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 位置,珠三角地区地处南部沿海;长三角地区地处中低纬度,属于典 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地区地处低纬度,尽管也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但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角度二: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 据图判断,图甲为美国东北部地区,图乙为中国东北部地区。两区 域在地理环境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但差异也较为明显。自然环境 差异的比较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社会 经济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 角度三: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图甲为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 中要注意防止过垦、过牧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图乙为我国东部 沿海的江苏省,其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各种类型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