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淇县一中高 二 下期语文第 三次月 考 试卷 本试卷分 第卷 (阅读题 )和 第卷 (表达题 )两部分,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 1.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 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 (所谓“四海五洲” ),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
2、(九州或神州 )。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 .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 ;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 (青铜、黄金等 )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
3、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 3000 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 ?“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
4、、民间崇尚的巫神怪摊等,- 2 - 其中所隐含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 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 义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
5、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 :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 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神话中国,优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首段根据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
6、人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 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活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文章尾段沦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 3 - B.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侧醛有关。 C.玉器能 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
7、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阳光堆在犁铧上 晓寒 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 .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它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刘葛。谁是 谁的主宰 ?谁是谁的附庸 ? 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
8、,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火中来。祖父把它把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事实上,它已经够干净了。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认为收拾得 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院坝里,让太阳慢慢把它硒干。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嗦嗦地吸着,边围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 真是一张好犁。 太阳满满地堆在单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到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吹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
9、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一瞬,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 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 。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桦还沉浸在- 4 - 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 .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
10、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这个我从未谋面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 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 .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11现在
11、,犁 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12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当着自己的辉煌,反当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13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钟。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14擦去时间堆叠的铸迹,上面有一行清 晰的字 :光绪二十四年。 15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 (有删改 )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通过叙述家中犁铧的命运变迁,以小
12、见大,揭示了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逐渐衰败的宏大主题。 B.曾祖父以犁铧进行艰难的生存斗争,养活了一家人,因此在“我”眼中,犁桦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 C.文章第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再现了祖父对犁铧的擦拭过程,表达了祖父对犁铧的敬意与喜爱。 D第段中画线处的“数不清的光斑在游 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翻耕的繁忙情景。 - 5 - 5.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5 分 ) 6.文章是怎样围绕“犁铧”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 (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 9 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张烁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
13、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 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 慧,勤奋刻苦。 1979 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 1984 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 2000 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 1500 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 ;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 ,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口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 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 ;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