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08855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

2、选自三峡 )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 牛,人黑牛黄,成就 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 (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 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 也 疾:快 C迳 黄牛山 迳:经过 D犹 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 三峡七百里中 自 非亭午夜分 B绝 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 乘

3、奔御风 虽 途迳信宿 D故 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 水的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描写。 5 (甲) (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二、阅读三峡 游大理日记 ,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三峡 游大理日记 ,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

4、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 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 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 (注释)派:量词。界:隔断。清碧:溪水名。下流:河流的下游。蹑:踩、踏。穹:隆起。 骈:并列。 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 处:_ (2)沿溯 阻绝:_ (3)有峰东环 而下:_ (4)蹑峻凌 崖:_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8甲文划线句子表现

5、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答) 9两文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6、,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 回清 倒影 清 流见底 B自: 自 非亭午夜分 自 康乐以来 C绝: 绝 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见: 不见 曦月 清流见 底 11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 (二)文采用 _ 结构行文,使读者对

7、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 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 之情。 13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四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

8、思书 ) 乙 故鄣县 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 竞来;企水 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吴均与施从事书 ) 注故郭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汉:银河。企水:口 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春罗:绿萝,一种爬蔓植物。被:同“披”,覆盖。风雨如晦:又 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 。晦,昏暗。信足荡累颐物,悟 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互相轩邈 (_) 窥谷忘反 (_) 清

9、川 万转(_) 千翼 竞来(_)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猿则 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 C与 朱元思书/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D春冬之 时/山川之 美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18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10、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 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复请 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 (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畚锸

11、: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步 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C轼诣 武卫营 诣:到去 D卒 全其城 卒:士兵 20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22 (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 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

12、,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六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右,直视无碍。急满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微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13、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 2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泉水激 石 (2)窥 谷忘反 (3)上下一 白 (4)及 下船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急湍甚 箭/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 B百叫无绝 /以为妙绝 C余强 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 姓氏/其 真无马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6填空和简答。 (

14、1) (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2) (甲) (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_。 七、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 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

15、, 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薜(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同“嘤嘤”,形容虫 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办:具备。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 美 实是欲界之 仙都 B遂葺宇其 上 择其 善者而从之 C既素 重幽居 可以调素 琴 D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邑人奇 之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9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30 (甲) (乙)两文画线句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

16、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八、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念无与为乐

17、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5)怀民亦未寝 (6)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致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 “_”。 (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_”。 (2)(甲) (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 (甲)文描绘了“_之美”, (乙)文描写了“_之美”。但 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

18、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 语句中。 九、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 西陵峡。 宜都记

19、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 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 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 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 迳(jng):取道,经过。纡曲:迂回曲折。形容:形态。崧:指晋朝著名文人袁崧。 践跻:登临。 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 阙处 (2)不见曦 月 (3)回清 倒影 (4)素湍 绿潭 (5)山谷传响 36翻译下列句子。 (1)

2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37(甲) 文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 既描写了“_”的静景, 也描写了“_”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38 (甲) (乙)两文都写到猿的叫声,简要说说两个语段中猿的叫声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十十、阅读(甲) (乙)两文阅读(甲) (乙)两文,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21、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 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 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 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 仆书,必加忧望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 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 两人,或坐

22、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 (注)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泰:安适。 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 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3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修 竹千余竿(长长的) B负势竞上 (向上) 流水周于舍下(环绕) C在昼犹 昏(还,仍然) 信 手把笔(书信) D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去 我万里(距离)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2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41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_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甲) (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十一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

24、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 都邑 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欹(q)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 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 邑:都市,城市。静者:喜欢安静的人。置州:设置州县。 4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沿 溯阻绝(_) (2) 不以 疾也(_)(3)不可名 状(_) (4)悉皆 怪石(_)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

25、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4 (甲) (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的什么特 点? 45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D 2C 3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湍急 迂回(深) 侧面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两文均选自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 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

26、山丘的时候, 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 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 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

27、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 远的高山上有 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 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 程,也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 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 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

28、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D. “犹望见此物”的意思是还能看到这块奇岩。“犹”是“还”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在/如果;B.极/尽,穷; C.都是“即使”的意思;D.因此/从前的、旧的。故选 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 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 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

29、意思:“色”,形状;“如”,像;“负”,背。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 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 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 就到了江陵”,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湍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的意思是“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 山过夜”,从侧面写出了水

30、的迂回。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 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甲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乙文写出了长江 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 (1)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环绕 (4)登,登上 7 (1)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8溪破其中出。 9两文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一般要联系语境推

31、断,将各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 文,看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注意:阙:通“缺”,缺口,空隙。溯:逆流而 上(的船) 。 7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疾:快。西:向西。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 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

32、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乙】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溪破其中出。 9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解答本题需根据甲乙两文对三峡和孟门山水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情感。甲文通过 对三峡奇山异水和四季美景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乙文描写了大理的 山势和水势,景中含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点睛】 【甲】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断缺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 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 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

33、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 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比它快。 【乙】走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急。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了二里,绕过峰下山 冈的南边, (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 谷后方,有一派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 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走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 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峭,溪流从中间冲破流了出去。 10D 11 (1)即使是乘着快马,

34、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2总分 总分总 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3 (一)文写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氛围, (二)文写猿鸣烘托了人物喜悦之情。 【解析】 10A.前者“清澈的水”,后者“清澈”。 B.前者“如果”,后者“从”。 C.前者“极致”,后者“消失”。 D.都是“看见”之意。 故选 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

35、译,如“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 快。“与”:欣赏。 12一空, 三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段) ,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段) ,分写 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所以是“总分”结构行文。二空,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总”;“高峰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为“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又为“总”,所以说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行 文。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 三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所以说都直接抒

36、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3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 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描写的分析,思考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分析猿鸣的 作用。如三峡中猿鸣渲染了悲凉、凄婉的气氛,表现孤独苍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 而答谢中书书中猿鸣渲染了欢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气氛,由此烘托了人物喜悦之情。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 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 直译、 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

37、,对号 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 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 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

38、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 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 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39、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4向高处远处伸展 同“返”,返回 河流 飞鸟 15C 16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 山峰进入了银河。 17都抓住山高峻,植被茂密的特点;都采用了多感官的写法,有视觉,有听觉;都采用动静结 合的手法,写出山的动感与生机;都使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都写了观赏山水产生的感受,表达了对 世俗名利的厌倦。 18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不愿为世俗所累,暂时忘怀的欣慰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

40、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 析, 确认词义。 这里需要注意“轩邈”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意思是“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反”是通假字, 同“返”,返回。“翼”在这里指代飞鸟。 15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都是“的人”; B都是连词,就; C给 /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D助词,的; 故选 C。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 “鸢”“戾”“绝”“汉”等。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一句中“鸢飞戾天者”指的是那些极力攀高

41、的人,“息”意思是“平息”。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一句中“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汉”指银河。 据此翻译。 17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找出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如从景 物特点,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 千百成峰”和“绝壁干天, 孤峰入汉”都表现了山的高峻;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2、都采用了视觉是听觉 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还有动静结合的手法;“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绝壁干天,孤峰 入汉”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两篇文章的结尾都表现了观赏美景的内心感受。 18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在整体理解两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概括,如 从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 借景言志, 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 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从乙文中“信足荡累顾物, 悟衷散赏”可知,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 胸。据此理解作答。

43、 【点睛】 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 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 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 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 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

44、 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 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 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山峰进入了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 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手臂相接。秋露变 为霜,绿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 所感悟。 19D 20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1 (1)

45、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 (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22 【甲】文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解析】 19D.“卒全其城”的“卒”解释为:最终。故选 D。 20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 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 含义,然后断句

46、。翻译为: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故可断句 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1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盖”,原来;“出”,出城;“皆”,都;“于”,在;“过”,路过。 22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得出:还流露出苏轼宦途失 意的苦闷。乙文结合“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

47、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使官史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分析得出: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 , (我)脱下衣服准备 睡觉时, 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于是 (我) 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 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 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 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