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6学科科学年级四学期第一学期课题我们的消化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 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高颖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指导教师路虹剑罗炜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肛门组成 。2.能简述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 。3.知道组成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相互配合,将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感官观察人体消化道模型,描述组成人体消化道的器官 。2.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
2、分析的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3.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建构各消化器官分工配合、消化食物、摄取养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科学态度及STSE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2.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3.了解人体消化的科学道理,意识到个人对健康负有责任。教学重点:简要描述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肛门组成,及其基本功能。教学难点: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的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
3、适应的。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引入教学1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要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啦。在上课前,先跟着老师一起读首小儿歌吧。(师生一起读儿歌)面包牛奶加蔬菜,天天美味很愉快,一顿不吃就会饿,其中缘由是哪般?2.聚集本课学习内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你们出生到现在,10岁左右,吃进去的食物重量相当于20个成年人那么重,可是为什么只要一顿不吃,就会觉得饿呢?预想学生:有的同学说:因为吃进去的食物都转化成营养,供我们长身体了。有的同学说: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被我们运动时消耗了。有的同学认为:吃进去的食物,有一些被我们排出体外了。所以一顿不吃,就会觉得饿。3.提出探究问
4、题教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排出体外,会经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被消化吸收,转化成营养呢? 5呈现学生的观点了解科技史初步认识消化器官1.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画人体消化器官图教师:同学们可以在人体轮廓图上画一画。2.观察比较,发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呈现学生画的图。教师: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画的,比一比,看看他们画的和你画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观察方法的指导)细心同学们发现了,他们都画了胃、小肠和大肠;不同的是,有的同学还画了口腔和食道,有的胃和小肠连着,有的胃和大肠相连,然后再连小肠。看来,同学们画的消化器官在组成、顺序和位置上都不太一样,你们画的呢?是不是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5、怎样才能准确了解消化器官呢?3.学习科技史教师出示科学史资料并用时间轴帮助梳理:中国-古罗马-比利时解剖学;利用先进的医学设备观察人体内部老师: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的。老师利用时间轴,帮大家梳理了一下4.同学们可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同学们要想在课堂上研究,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对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可以上网搜索音视频资料、查阅书籍中的文字图片,还可以观察人体模型等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利用资料来研究吧!5.利用资料学习消化器官的组成、顺序、位置和形状等信息。1)出示资料,记录组成消化道的器官。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阅读文字,记录食物进入体内后经过哪些器官。教师:你们找对了吗?我们
6、一起说一说:食物进入体内后,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排出体外。2)确定消化器官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通过图片看见了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的什么位置呢?你可以先摸摸自己的身体,对照图片找一找。硬硬的,有肋骨的部位是胸腔,食道就经过这里。下面软软的是腹腔,主要的消化器官就在腹腔,腹腔的中上偏左是胃,胃的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小肠相连。小肠盘在腹腔的中部,约57米,小肠下端连着大肠,大肠围绕在小肠的周围,大肠另一端连着肛门。3)观察消化器官的形状。教师:这些消化器官藏在身体里,它们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看着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联想有的同学说:食管像根竖直的管道,能将食物从口
7、腔运输到胃里;有的同学发现胃像个袋子,像人们在沙漠中装水的水囊。能储存许多食物。还有的同学观察到小肠弯弯曲曲的,很长很长,查查资料,原来成年人的小肠约57米呢。5小结: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物进入身体后,经过哪些消化器官了,请你在原来画的图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利用任务单上的小图去拼一拼,组成一条完整的消化道。建立消化器官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一)咀嚼馒头的活动1.教师:食物经过形状各异的消化器官后,有哪些变化,是怎样变成营养物质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呢?先来看看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取一小块馒头或者米饭,先用舌头尝尝味道,然后放入口腔,细细咀嚼,感受一下,都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咀嚼?馒头的形状
8、有什么变化?品尝它们的味道,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吃馒头后说发现:馒头变小了,变湿了,原来平淡无味的馒头,经过咀嚼,变甜了。这是怎么回事呢?4.学生推测:有的同学说牙齿把馒头咀嚼得更小了。还有的同学认为在咀嚼前没有唾液,咀嚼后,馒头里有了唾液,也许和唾液有关系。5.观看视频,找到原因。教师:你们的推测很有道理,我们一起看看视频。6.小结:看来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将食物变成细小的食团,混合唾液,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完成了初步消化。细细咀嚼,有助于把食物变得更细小,消化得更充分,为食物下一步变化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在吃东西时,应该细嚼慢咽。(二)认识胃的作用1. 模拟实验,发现胃蠕动
9、的作用教师:口腔咀嚼后的食团经过咽的挤压,通过食管到达胃,要在胃里待34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食物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观察一下。用气球或塑料袋模拟胃,用浸湿的馒头团模拟经牙齿咀嚼后的食团,取一份馒头,装入气球,模拟吃了食物的胃。胃一直在蠕动,我们用手来帮助蠕动,同学们,你们推测一下,看看蠕动一段时间后,食团有什么变化。2.观察胃的结构,了解皱褶的作用。教师:我们一起观察胃的内壁,是有皱褶的,你们推测一下,这些皱褶有什么作用呢?对了,就像磨盘一样,而且进入胃的食物通常会在胃里待34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食物会变的比现在看到的更小,形成了糊状食糜。3.通过资料,了解胃液的作用。我们
10、再闻一闻,气味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可是我们有时候生病呕吐出来的物体,是有一股难闻的酸味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看看资料。看来胃的消化功能不仅需要胃的蠕动,酸性的胃液可以将大部分食物分解成身体可以吸收的营养成份。4.小结:胃的外部形状像个袋子,便于食物长时间停留,胃的内部有皱褶,还能分泌酸性的胃液,还不停地在蠕动。这些结构都有利于食物消化分解成更细小的糜,为身体吸收做着充分的准备。(三)认识小肠和大肠的作用:资料分析1.根据资料,推测功能 教师:但是食糜还是不能被我们的身体够吸收,紧接着,食糜来到了小肠、大肠最后从肛门排出体外。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像我们研究口腔和胃的功能一样,来研究研究小肠和大
11、肠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对应着这些特点又有哪些功能呢?学生根据资料推测小肠和大肠的功能:有的同学说小肠比大肠长,有56米,比大肠细,还弯弯曲曲的,食物在里面停留得时间应该比大肠长,所以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有的同学说小肠内部应该也很粗糙,可以将食物变得更小。还有的同学说小肠应该也会蠕动,也会分泌消化液,将食物分解成人体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另一些同学认为大肠连着肛门,粪便应该就在大肠里形成。有时候会便秘,应该是大肠吸收了水分。2.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了解小肠和大肠的结构与功能:1)出示自制模型,感受小肠的长度及小肠绒毛:同学们,你们真是特别会思考、会学习。刚才同学们说小肠特别长,老师用布模拟了一条
12、成年人的小肠,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倒底有多少。(拉直布条)食物经过这么长的小肠大概需要46小时。2)通过视频,了解小肠绒毛:小肠的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段视频资料吧。小肠的内壁有很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表面积如同一个网球场,这么大的表面积可以和食物充分接触,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充分吸收。3)出示自制大肠模型还有一些吸收不了的残渣进入比较粗的大肠,大肠吸收了水分,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长时间不排便,就会便秘。总结:认识各器官的分工与合作1. 梳理器官的功能与作用及相互配合教师:同学们,经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认识了人体的消化器官,知道食物进入体内,经过消化道各器官,消化器官有着不
13、同的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一样。把吃进来的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现在你能自己说说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吗?教师:每个器官分工明确,每一个都有明确的任务,各个器官相互配合,像运转的机器一样,形成系统的工作。如果某个器官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会怎样呢?学生:就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身体就出现了问题。2.回到儿歌中的问题回顾一下前面的小儿歌,天天美味很愉快,一顿不吃就会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对了,人每天的生长、运动、甚至是心跳、呼吸,都离不开食物中的营养,每天吃饭,营养充足,自然会很开心,如果不及时吃饭,营养不够了,身体就会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关于消化,你还有哪些疑惑吗?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进一步研究。课后准备教师:课下,请同学们做好我们的呼吸一课的学习准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研究到这,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