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作文“断舍离”写作解析及范文赏析【文题】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作文生活中,许多人选择“断舍离”,以更好地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对“断舍离”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一、试题分析本题核心概念“断舍离”为人熟知,原指一种生活理念,即通过审视日常生活,发现并舍弃不必要之物,摆脱物欲控制从而获得自在的主张。此处因要关联到“认清内心真实所求”,其概念外延要有所变化,即断绝、割舍、脱离不必要的多余的物、事、人、观念等等。而“认清内心真实所求”中“真实所求”则是由自我定义自我判断的人生意义所在,与它对立的不是世俗、虚荣等而是虚假不诚;“认清”则是一个不断
2、寻找“真实所求”的过程。本题主要写作任务就是要回答“断舍离” 和“认清真实所求”存在怎样的关系,如存在关系,前者引发后者的机制是什么?如不存在,不用“断舍离”也能“认清真实所求”的原理又是什么?“断舍离”有助于“认清真实所求”合乎常识,然个中原理仍须细思:它发生的契机是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人们须反思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世人总被诸多事绪笼罩,被诸多来路不明的观念控制,被各种外在强力牵扯。人们忙碌期间,不去思考其必要与否,有时会为消除无意义的恐慌去赋予它意义来劝慰自己,掩盖对自身的忽略。一直淹没在此类的烦、忙里,“断舍离”不会发生;但人人自有的生命感受、对虚无的恐惧会时不时提
3、醒这一点,这种个人存在意义的觉醒就成为了“断舍离”发生的契机。生命有限,承载不了过多的东西,每个人志向、能力不一样,所要卸载的东西不一样,但都要卸载些什么却是一样的。接下来要考虑断绝什么舍弃什么脱离什么,总要通过比较,而比较总有标准,此时只有自己在场,诚实不自欺为唯一准则,通过审查生活的构成,筛走那些不必要的方方面面,让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显露出来。重要的不仅是结果,在筛选过程中人对自我的认识得以深入,对个人能力和社会的认知也更加透彻,相应的对自我的命运也会有所领悟。这是一个过程,并不轻松,诚实需要勇气,因为无他人在场,一切要自己承担;丢掉什么也要胆量,因为那些东西也不是绝无好处。它不可能一蹴而
4、就,此刻的“认清”只不过是暂时的,人对自身的认识不可能完善的,也可能“断舍离”错了对象,但因此犹豫徘徊不做行动就不会有“认清”的一天自我筹划本身就是促成自我实现的主要动因。然而,选择“断舍离”清理出一个“纯粹”环境去认清自身真实所求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当我们说“断舍离”的时候似乎是说曾经误入歧途,要及时撤出。但撤出的同时,人也失去了反思自身的依据和力量,况且斩断和世界的关联也不可能一厢情愿。“断舍离”这个说法讲的太过决绝,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事物,把自己从某些习惯和执念中解放出来,从而与自身协调起来,心中坦然,则不会以物伤性。二、阅卷发现1.概念界定狭隘。就“断舍离”初始意义展开讨
5、论,批判“买买买”,提倡“扔扔扔”。或用物质和精神两分法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抛掉物质就剩精神了,物质都是坏的,精神都是好的。思维肤浅。2.概念界定过于宽泛。没有注意到“断舍离”的基本内涵是对不必要之物的断舍离,没有这层理解,导致题目被置换成“任何事物都应断舍离吗?”这一类。对付它就容易多了:有的要断舍离,有的不能断舍离。讲正确的废话。概念界定不准确,会导致错失重点或稻草人谬误。很多话题的争论点不在行动分歧,而在概念理解分歧。此时写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辨析概念澄清认识,从而消除误解实现观念一致,甚至达到消除问题的目的。所以有种主张说议论文开头不需要概念界定,原因就在此。如果问题是由概念理解分歧引
6、发的,就没办法一开始约定一个公认的起点,只能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论证,最后到概念辨析清楚为止。就本文来讲,“断舍离”的原始语境规定了它不仅是字面意思,它后面省略的是“不必要”的东西,至于什么是不必要的,其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等也是概念中很重要的部分,需要在后续中辨明说清的。3.分析能力弱。断舍离有助认清真实所求的原因分析不到位。多对题目中判断的机械举例,但其中的因果关系、运行机制、困难所在、能力要求等等缺少交代。结构意识不强,找不到论证着力点。4.反驳牵强。要反驳或修正原命题,不是要去找其他因素也可以让人认清所求,而是要说在不断舍离的情况下也能认清所求或断舍离不利于认清所求。反身从“不断舍
7、离”中寻找积极要素或从“断舍离”中寻找消极因素,要求对这个概念做重新审视。大部分学生写的是“当时筛选错了无可挽回”“或许还有当时未见之价值”,有一定道理,至少提醒要谨慎行事,但不能作为否定“断舍离”的理由。【考生佳作】不为物役,反求诸己生活中,许多人选择了“断舍离”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认清内心的真实诉求。无疑,在信息复杂、物质盛行与价值多元的当下,这是一种极有好处的决定。断、舍、离三字,总体上都是追求简约生活的要求,但也不尽相同。“断”指断绝,是现有的事物关系已在客观上不再适合自己的一种及时止损,有很强烈的决绝意味;而“舍”侧重于在个人无法掌控的、需要兼顾的选择上清醒放手;“离”则更进一层,
8、既可以是离开不合的事物,更是明察个人与群体中不融的特异性,具备抽离、解脱的能力。据此,我们能明白,在复杂浮躁的社会中,断舍离是一场有必要的修行。断舍离的对象,是物质、人际关系、价值判断选择的多重组合。于物质而言,生产过剩,产品细分撩拨着欲望,制造出需求,消费主义打造着所谓的配得感和不安来催人买单。这世界并非竟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古希腊哲学家们如是说,个人能消耗的资源是有限的,真正难填的是“得不到”的欲望,舍弃多余之物,才能将精力投诸于精神世界,更何况精神花园也需清冗擦拭。我们应勇于告别不合适、甚至是有害的人际关系,离开不合适的群体。断舍离背后是一种勇敢的价值观。既然所持外物注定是有限的,就
9、应最大化处理经营留下的事物,标准就是“这于我是否是最好的呢?”这个物件价格,我是否能承受;这个人于我是否投契;在功绩社会的评价体系中,我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聆听变成了频繁的发问。而问题背后都是多元价值评价、开放性答案。勇敢体现在:尝试断舍离第一步的迷茫无解,外物纷杂,难以抉择;第二难在,断舍离切断了非理性选择的沉没成本,但身处交叉小径上作出当下选择的我们,未必能做出尽善尽美的选择,瞻前顾后的游疑自然不过因为这是打磨、完善自身价值观必经的过程;第三难在,选择简约,甚至离开主流价值体系,需为此付出代价并坚守。翠翠不愿为金钱红尘的婚姻放弃内心的爱情纯真,于是进入长久的等待;许许多多当下的年轻人反思
10、并拒绝为成家立业的世俗标准所定义,逆社会时钟而行实现人生观念目标,也时常为内外两种体系牵扯矛盾,背负更高的经济代价。但就在断舍离背后,“所爱所坚持”抵抗岁月漫长的抗争中,现代人们追逐自身主体性,掌握人生主导权,恰是用坚定内心开辟生命天地的一场赞歌。当然,断舍离常以高物质基础与价值观为前提,是万千价值选择中的一种,应给予不选择如此生活的人尊重,但我们更呼唤一个包容断舍离,给予其充分条件的社会。愿人们都可以以应心的方式度过此生。点评: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在信息复杂、物质盛行与价值多元的当下,断舍离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随后,小作者详细解析了“断”“舍”“离”三字的含义,指出它们都是追求简约生活
11、的要求,但各有侧重:“断”指断绝不合适的事物关系;“舍”侧重于清醒放手无法掌控的选择;“离”则是离开不合的事物,具备抽离、解脱的能力。接着,小作者指出断舍离的对象是物质、人际关系、价值判断选择的多重组合,并深入分析了物质过剩、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以及舍弃多余之物对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勇于告别不合适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的必要性。值得肯定的是,小作者进一步强调,断舍离背后是一种勇敢的价值观,并分析了尝试断舍离过程中的迷茫、沉没成本的放弃以及选择简约的代价和坚守。最后,文章指出断舍离常以高物质基础与价值观为前提,是万千价值选择中的一种,并强调应给予不选择如此生活的人尊重,同时呼唤一个包容断舍离的社会。小作者对于“断”“舍”“离”三字的理解深刻,且能将其与现代社会现象、个人成长等紧密结合,逐层深入,展现出较高的思想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