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0742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 一增一增 就是增补,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 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 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 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 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二删 就是删除,就是删除, 凡是古汉语中的

2、发语词、 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 词, 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 故翻译时无须译出, 可删去。 例 1: “夫战, 勇气也。 ”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 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 志,删去不译。 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 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三调 就是调整,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 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

3、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 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四留 就是保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 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 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五

4、扩 就是扩展。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 “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 来呢?” 六缩六缩 就是凝缩,就是凝缩, 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 为了增强气势, 故意实用繁笔, 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 “(秦)有吞并天下, 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

5、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 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 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八意 即意译,即意译, 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 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 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 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 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

6、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 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 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 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 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九替 就是替换。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 1: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

7、要换成“我”;“悉”, 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 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 “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 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 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

8、分位置移,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注意:注意: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 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贰贰 六个注意点六个注意点 0101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 代汉语的句式。 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 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

9、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 知吾”。译为:不知道我。 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劳于求”“密 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密”的状语,翻译时应将 其分别调整到“劳”“密”之前。译为:“在搜求上费力”“在制度法令上严密”。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此句中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是定语后置句, 翻译时应将 “而能不易其志者” 移到 “缙绅” 前。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0202 省略省略 古代汉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先将省略的

10、内容补充出来, 然后再翻译。有些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做必要的补充。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此句中“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应为“越中无足与(之) 语”。译为: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此句中“遇人一以诚 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语“王尧臣”,翻译时应将其补出。译为:(王尧臣) 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为白县吏”中“为”之后省略了宾语“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 了主语“县吏”,也应补出。译为: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

11、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 下来。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此句中“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与“银色下劣”在语意上不连贯,翻译时应做必要补充。译 为: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0303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一定要把这些活用现象一一落实。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此句中“壮”本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 词,译为“已是壮

12、年”, “须”本为名词, “胡须”,在此活用为动词,译为“长了胡须”。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此句中“闻”本为动词,“知道”,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知道”。 0404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 翻译时应根据其具体语境在现代汉语中寻找恰当的词语置 换。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此句中“名”在古代汉语中有“名字,名称” “命名,取名” “名号,名分” “名声,名誉” “有名,著名”等义项,翻译时应根据语境来确定恰当的义项。“名”在该句中应译为“名 声,声望”。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此句中“备”在古代汉语中有“完备,齐备”

13、“预备,准备”“满足,丰足”等义项,翻译 时应根据语境确定其义项。“备”在该句中应译为“完全,十分”。 0505 通假字通假字 文言文中时常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固定格式等,翻译时应仔细辨别。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 者。 此句中“见”是通假字,通“现”,译为“显露”。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此句中 “中国” 一词为古今异义词, 今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简称, 古义为 “中原地区” , 翻译时切不可用今义替代古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此句中“出入”为偏义复词,“

14、出入”在这里是“进入”的意思,“出”只是“出入”中的 衬字,可以不译出。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此句中“无乃欤”为固定结构,在 古代汉语中一般译为“恐怕吧”。 0606 修辞修辞 文言文中有些比喻、借代用法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会发生变化,这就必须借助意译,将 其准确译出。 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此句中“鼎足”为比喻说 法,若直译为“鼎的脚”肯定不合语意,应译为“三方并列”。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句中“两虎共斗”为比喻说法,若直译为“两只老虎争斗”显然不合语意,应译为“如果 我们像两只老虎一样互相争斗起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句中的“口舌”是借代用法,本义为“嘴”和“舌头”,若直译为“嘴和舌头”显然不合 语意,应译为“言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