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0939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 (一)开卷有益(一)开卷有益 1课文简介课文简介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 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课文主旨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二)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 年1976 年)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三)手不释卷 七律七律 长征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 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

3、平 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 年 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 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 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 “把山比作细浪 、

4、泥丸 ,是等闲之意。 ”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 年 4 月,红军长征经过 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 年 5 月,红军曾强 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2 11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 12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5、。 13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4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15岷(m 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16三军:作者自注: “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 17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2)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6、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 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四)跬步千里(四)跬步千里 1我会写我会写 y Y 山 笔画:笔画:竖/竖折/竖/横/撇/横/竖/横/横/竖/横 字义字义:高地或山石陡立的侧面。 组词组词:山崖、悬崖、断崖、悬崖勒马 造句造句:这座山崖又高又陡,但我们勇敢地走了过去。 巧记巧记:山下工厂两抔土。 (拆字) 积累:积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 字源:字源: 小篆 隶书 崖 共11画 上下 造字:造字:形声字 辨辨字字:涯(天涯) 岸(海岸) d D 氵 笔画:笔画

7、:点/点/提/点/横/撇/横/竖/竖/横/横撇/捺 字义字义:渡口,渡头,过河的地方;横过水面。 组词组词:大渡河、渡口、荒村野渡 渡河 造句造句: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迹让我们赞叹不已。 巧记巧记:河边度假。 (字谜) 积累:积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字源:字源: 小篆 隶书 渡 共12画 左右 造字:造字:形声字 辨辨字字:度(温度) 踱(踱步) su S 糸 笔画:笔画:横/竖/点/横撇/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字义字义:大绳子;尽、空;搜寻,寻求;讨取,要。 组词组词:铁索、绳索 索然无味 搜索 索要、索赔 造句造句:我们沿着铁索,终于爬到了山顶。 巧记

8、巧记:十个小幺桥下聚。 (拆字) 积累:积累: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苏轼) 字源:字源: 小篆 隶书 索 共10画 上中下 造字:造字:会意字 辨辨字字:萦(萦绕) 嗦(哆嗦) 2易错字易错字 3 字形: “崖”的“厓”宽大, “圭”由两个“土”组成,竖笔上下不连通。 3易混同音字易混同音字 “度”与“渡” :“度”与“渡” : “度”是广字旁,意思是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也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 “渡”是三点水旁, 与水有关, 意思是横过水面。 如 “d 江” 指的是通过江面, 用 “_” , 而 “d 量” 指能宽容人的限度, 用 “_” 。 (答案:渡、度) 4近义词、反义词

9、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远征远行 等闲平常 逶迤蜿蜒 磅礴恢弘 云崖山崖 (2)反义词 暖寒 喜愁 闲忙 逶迤笔直 5词语搭配词语搭配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6词语积累词语积累 “动词+名词”式的词语:腾细浪 走泥丸 观云海 看雾凇 赏冰灯 (五)庖丁解牛(五)庖丁解牛 1课文结构课文结构 七律长征 腾五岭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走乌蒙山 暖巧渡金沙江 寒飞夺泸定桥 喜过岷山 2文意理解文意理解 (1)读首联找出关键字,说说你的理解。 答: “不怕” “等闲” “万水千山” 。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

10、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 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括了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语言高度凝练。 (2)从文中找出长征途中的具体困难,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一个困难都娓娓道来,而是选取这几处困难来描述? 答: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对“远征难”进行高度概括。既能集中呈现艺 术冲击力,也能体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3)诗句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答:作者先用“扬”的手法,夸张其山势险峻。而后用“细浪”和“泥丸”夸张其

11、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 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同时也展现诗歌在艺术表达上的夸张手法。 (4)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结合史实说说“暖”与“寒”的含义。 答:一“暖”一“寒” ,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 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5)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岷山的难度远超五岭山脉和乌蒙山,为何作者却说是“喜”? 答: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 情舒朗, “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

12、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 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二、日积月累二、日积月累 (一)拓展阅读(一)拓展阅读 菩萨蛮大柏地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 年夏 1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答:1929 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同追来的国民党军队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 4 年夏,毛泽东再次路过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词。 2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答:上阕描绘了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美

13、丽的颜色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寓情于景。下阕点出此 诗追忆的主题,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叙述到抒情。 3作者为什么要描绘大柏地的美景? 答:作者通过对大柏地美丽景色的描写和对大柏地激烈战争的回忆,热情地歌颂了革命战争。如果没有革命者 的浴血奋战,也就没有今天大柏地焕然一新的美好景象。 4弹洞并不是美好的景象,可为什么作者却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答:弹洞不是一种美景,但是作者却以浪漫的革命主义去欣赏它就用这弹洞去装点祖国河山吧!因为它见 证了军民携手并肩, 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见证了共产党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也终将见证新世界的到来! (二)关于长征(二)关

14、于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 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 余次战斗,攻占 700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 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 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 年

15、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 利结束。 三点剖析 考点:考点:课文中重点生字词,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背诵和默写古诗。 重难点:重难点: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重要词句的理解;理解诗歌高度概括的艺术性和夸张的表达方式;体会革命者的 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易错点:易错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诗句的理解赏析不准确,思想情感体会不深入等。 七律 长征 例题例题 1、 根据拼音写生字。 例题例题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 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6、尽开颜。”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 例题例题 3、 填空。 (1)_,大渡桥横铁索寒。 5 (2)_,三军过后尽开颜。 例题例题 4、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_ 气势盛大。_ 平平常常。_ 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_ 例题例题 5、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没有事情做 与正事无关的 放着,不使用 A他俩正在闲谈。( ) B下午我闲着,你来吧( ) C别让机器闲着。( ) 颜:颜面,脸面 颜色,色彩 D三军过后尽开颜。( ) E

17、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 例题例题 6、 根据课文七律 长征内容填空 本诗是一篇_、_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_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_、_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_的革命力量无比顽 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随练随练 1、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五岭逶(y y)迤腾细浪 (2)乌蒙磅礴(b b)走泥丸。 随练随练 2、 相似兄弟比一比。 济( ) 著( ) 约( ) 崖( ) 挤( ) 睹( ) 芍( ) 涯( ) 脐( ) 堵( ) 钓( ) 睚( ) 随练随练 3、 查字典填空。 “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再查音节_。

18、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部,再查_画,意 思:无事,与“忙”相对。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在“闲逛”应选_,在“闲弃”应选_。 随练随练 4、 默写七律长征 _,_。 _,_。 _,_。 _,_。 随练随练 5、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和_是“千山”的代表,_和

19、_ 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 拓展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 云崖(y) 等闲(xin) B.逶迤(y ) 铁索(su) 泥丸(wn) C.长征(zhng) 磅礴(png) 磅秤(png) D.岷山(m n) 蒙骗(mng) 乌蒙(mng) 2、 比一比,再组词。 证_ 涯_ 岷_ 丸_ 征_ 崖_ 眠_ 执_ 3、 判断题。 (1)七律长征中的“七律”表示词牌,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而“长征”则表示标 题。( ) (2)诗句中的“逶迤”“磅礴”形容山的高大,这是现实中的山;而“细浪”“

20、泥丸”形容山的细小,这是红军眼中的山。 ( )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 乌蒙山为代表。( ) (4)这首诗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 4、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 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 江天万里霜。 注释:黄花:菊花。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7

21、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多选题)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战斗不息的情感。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22、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是_,“长沙”是_。 (2)用“_”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_ (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_ 8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 例题例题 1、 【答案】 腾;索;崖;渡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例题 2、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例题 3、 【答案】 (1)金沙水拍云崖暖 (2)更喜岷山千里雪 【解析】 “挤”“济”“脐”的部首不同,字

23、义不同,同时,读音也不同。 例题例题 4、 【答案】 逶迤 磅礴 等闲 万水千山 【解析】 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 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 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逶迤。气势盛大。磅礴。平平常常。等闲。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 远险阻。万水千山。 例题例题 5、 【答案】 ;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例题 6、 9 【答案】 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红军长征;不畏艰险;英勇顽强;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析】 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

24、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 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倾、艰、喘、茫”容易写错。 随练随练 1、 【答案】 y ;b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随练 2、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随练 3、 【答案】 X;xin;门;4; 【解析】 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同时对汉语拼音、 汉字结构、 偏旁部首、 字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随练随练 4、 【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随练 5、 【答案】 (1)C (2)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 (3)表达了红军翻过雪山后的喜悦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拓展 1、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 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七律(l 改 l) B:正确 10 C:磅秤(png 改 bng) D:蒙骗(mng 改 mng) 2、 【答案】 证明;天涯;岷山;丸子;征用;山崖;睡眠;执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

26、和不同点,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3、 【答案】 (1) (2) (3) (4) 【解析】 暂无解析 4、 【答案】 (1)B (2)BD (3)C 【解析】 暂无解析 5、 【答案】 (1)词牌名;标题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 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 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 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解析】 暂无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