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5538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 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 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双选) 1.(2020江苏单科,21,3分)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答案答案 BD 广西多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较多,与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土壤肥 力不高,故A错;广西纬度较低,热量比较充足,故B正确;广西

2、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 源并不丰富,故C错;广西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故 D正确。故答案为BD。 2.(2020江苏单科,22,3分)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答案 BC 从题图可知,桑下种薯是充分利用桑树和薯对光照的不同需求而采取的间作种植方 式,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并非延长产业链,A错;桑树枝条作为菌基培育蘑菇,发展了多 种经营,B正确;对红薯、蚕丝进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效益更加突出

3、,C正确;菌基 回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但不一定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故答案为BC。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 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7课标,1,4分)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答案 D 图中信息反映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观,该景观主要分布于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4.(2017课标,2,4分)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

4、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答案 B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该地区平坦的地形条件和年降水量充沛直接相关。 5.(2017课标,3,4分)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答案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以越剧为主。川剧主要分布在四川,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 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 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 “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

5、。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9海南单科,12,3分)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答案答案 C 注意材料中“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第一缕曙光的观赏与当地的纬度、经 度关系密切。选项中浙江省纬度约北纬30度,沿海经度约东经122度,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经度位置 相对靠东。 7.(2019海南单科,13,3分)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答案答案 B 通过房屋的位置(沿海、山坳),房屋的用材(石块),建筑群的形态(“屋咬山,山抱屋”), 可推测主要是为了抵御台风。 8.(2020浙江7月选考,26,10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 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站点 日 期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 。从地形类型看

7、,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2分) (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4分)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4分) 答案答案 (1)西高东低 平原 (2)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 污染。 (3)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 解析解析 (1)可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地势特点,图示西部地区等高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地势 高、起伏大,多为山地;东部地区等高

8、线稀疏且数值小,说明地势较低、起伏小,多为平原。图示城 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即平原地区。(2)表中数据显示,安阳8天均为中度污染以上,同 期南阳空气质量均优于安阳,表明南阳污染程度较轻;且南阳有2天空气质量为良好,说明南阳污染 持续时间短。自然成因可从两地位置、地形角度分析;注意表中数据显示河南北部站点污染严重 程度整体高于河南南部站点,说明此次污染源来自河南北部地区,南阳位置偏南,受污染物影响 小。且“11月28日至12月5日”为冬半年,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减弱冬季风可 能带来的污染。(3)注意题干关键信息“能源利用角度”。首先明确能源利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9、主要体现在燃烧矿物能源会排放大量污染物;然后可从减少矿物能源使用数量(调整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进能源利用方式等角度分析。 9.2019课标,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 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 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 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

10、)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答案 (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 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解析 (1)文字材料中说明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的边缘,有高山和河谷,结合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 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因地形多山,耕地应分布于热量、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河 谷地区,且比重小。(2)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应解释其“干”和“热”两个

11、方面,其原理主要 是在季风影响下,背风坡气流下沉的结果,也与地形封闭而散热不畅有关。 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9北京文综,6,4分)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A.黑 B.青 C.港 D.黔 答案答案 D 该地制冷月份大约是4月到11月,制热月份大约是12月到次年3月,说明全年高温期时间 较长,低温期时间较短,对比四个地区只有贵州(黔)符合。 2.(2013课标,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 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

12、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 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 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 答案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 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

13、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 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解析 本题以区域等值线图为背景,提供区域地形、气温、工业特点等信息,考查气候特征与成 因,以及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对获取图文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1)影响气 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图中显示攀枝花北部、西部有较高大的山脉, 且攀枝花市处于河谷中;我国冬季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很大,而北部高大山脉对攀枝花起到了阻挡 冬季风的作用,使其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另外,位于河谷中,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不断增高而使本市冬 季气温较高。(2)天气特征一般

14、从气温、降水和风等角度描述。注意文字材料中攀枝花与昆明、 成都1月平均气温数值的差异,同时提示攀枝花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则可推知多晴 天、气温高。(3)注意审题,“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即可理解为“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 反对意见”。材料中显示攀枝花有“百里钢城”之称,则大气中污染气体含量大;河谷地形相对 封闭,气流下沉而易出现逆温,则大气不易与外界交换,从而导致污染气体的浓度增加。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1)首先明确“平均气温较高”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图中纬度高海拔低的成都、 纬度低海拔高的昆明气温都低于该地,则与纬度无关;其次要运用我国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主要是受冬季风

15、影响,来分析该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然后结合图示信息分析。(2)注意结合日 常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特征包含要素为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3)空气质量不好原因,一般从 排放污染物多和不易扩散两方面分析。 3.(2010课标文综,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 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答

16、案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 (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部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 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解析解析 (1)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 0的时间。读图中经纬

17、度,结合轮廓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等雪期线数值由 南向北递增,且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凸高为低,说明中部雪期较东西两侧短,即中部地区气温持 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联系影响气温的因素,回忆气温高低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按题干要求组织 答案即可。 (2)看清图右下角的图例,结合甲、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的数值,不难得出两地雪期与降雪量 的差异。雪期长短主要由气温决定,降雪量主要受水汽多少影响。联系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可找到差异的原因。 (3)首先要正确理解题干中融雪侵蚀的含义,即积雪融水形成的侵蚀。其侵蚀作用的强弱取决于融 雪径流量大小、地形状况和植被好坏。融雪径流量与地形、地

18、势相关,地势越低,融雪汇入量越 多;植被好坏与人类活动有关。综合以上分析,规范地组织回答即可。 考点考点2 2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 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题。 1.(2020浙江7月选考,3,2分)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 B. C. D. 答案答案 A 扶贫协作措施要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际需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要适当进行生

19、态 移民,但浙江与海西区域差异较大,海西农民迁居到浙江,难以找到适合的发展空间,而且路途远,生 活习惯不同,故措施不合理,错;海西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IT企业不可能扎根海西,错;开展电 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有助于海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位于西部的海西,发展中最 需要的就是人才,开展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会极大促进海西的发展,A项正确。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2.(2018北京文综,2,4分)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

20、梯 答案答案 D 图示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河流在经过横断山区 时的流向为自北向南;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景观大多为积雪冰川,100E 以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示区域西侧为青藏高原,东侧为四川 盆地,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2018北京文综,3,4分)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交通区位。交通线的建设会诱发灾害而不会消除灾害,错误;川藏铁路开通 后,会缓解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改善西

21、藏物资供应、促进地域文化交流。选择B项。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交通运输线的开通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缓解交通运输压力;(2)促进区域产业发 展和物资交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促进区域信息、文化交流;(4)增大区域环境压力,可能使 灾害影响增大。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7北京文综,6,4分)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

22、最大的应该是 牧草地,故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的应该 是耕地,故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其气候干旱,最可 能是新疆,故选A。 2.(2017北京文综,7,4分)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中国气候、地形及自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 少,水能缺乏,A项错误;内蒙古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

23、,B 项正确;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不适合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C项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土地利用结构(比重),不能说明具体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D项错 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明确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关键。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草地比重 较大;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以林地为主,平原以耕地为主。 3.(2015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 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 在-11,青藏高原

24、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 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 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 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 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 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

25、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 置(图b)的原因。(8分) 答案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 1,可以 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 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

26、膨胀,融化时 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 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 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解析解析 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入手分析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对冻土形成的影响。 (2)材料中提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

27、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则甲地比五 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要结合图中甲地年平均气温对其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及其冬季冻结状况 的影响角度分析。 (3)从材料中可知“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因此判断热棒散热的 工作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地温高于气温;热棒需要把铁轨下面的热量散失,因此其倾斜是为了深 入铁轨正下方。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1)首先从知识上,应具有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的知识储备;其 次,可从青藏高原具有“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分析其冬季气温高于

28、东北地区,则冬季冻结厚度 薄,冻结层在夏季易融化;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冻结层厚度大,可形成夏季不融化的多年冻土。 (2)本题还是一个比较差异的问题,依据材料,原因可从“反复冻融”“冬季不完全冻结”两个角 度分析。(3)首先,明确热棒的作用是给路基降温,即把路基中(地下)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其次,热量 传递过程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第三,图中热棒倾斜放置,可使棒体深入路基中 心底部,更利于冷却铁轨正下方多年冻土。 4.2015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 汇入乌梁素海

29、。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答案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3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 可得3分。) (2)问题:泥沙淤积。(2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4分) 解析解析 (1)由图中水流流向以及文字材料体现的灌溉水流方向可以判断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 低。 (2)黄河含沙量大,因此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 考点考点1 1 北方

30、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A A组组 考点基础题组考点基础题组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菜之乡”“千岛之乡”“油菜花 海”。垛田是在河网密集的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 于水面,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同时田面较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垛田一般都很高,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通过“放岸”,使垛田变矮、变大 了,即将高垛挖低,挖的土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就连成一片。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皖南八校4月联考,9)下列关于垛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31、 A.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 B.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C.水系发达,水产丰富 D.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答案 C “河网密集”,说明该地水系发达。河网密集,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小;平原被密集的河网 分割得支离破碎;“低湿地”说明水流平缓,含沙量小。 2.(2019皖南八校4月联考,10)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对垛田进行“放岸”,其主要目的是( ) A.方便灌溉和施肥 B.人口增加,增加城市用地 C.方便泄洪和航运 D.降低高度,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答案 A 降低高度方便灌溉和施肥;“放岸”后田地增加,但还是农业用地;水面缩小不利于泄 洪和航运;该地地势低平、排水良好,水土流失不严重

32、。 3.(2019皖南八校4月联考,11)下列关于垛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 B.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泽国美景,利于发展旅游业 D.伏旱干热,灌溉导致次生盐碱化严重 答案答案 C 垛田区主要种植蔬菜、油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水稻种植业欠发达;垛田面积小, 河网密布,不利于机械化生产;油菜花海,风景优美,利于旅游业发展;地下水含盐量很小且排水条件 好,不存在土壤盐碱化。 4.(2020陕西榆林3月质检,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但流域内航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松 花江有南北两

33、源,北源为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为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白头 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流域面积广,洪涝频发。肇源县位于嫩江、西流松花江、松花江三江汇合 处,其所在河段常年出现“阴阳”河的现象(即浑浊的嫩江水和清澈的西流松花江上游水在此汇 合)。位于西流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是中国建成较早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 母”。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松花江肇源县河段“阴阳”河的形成原因。(6分) (2)分析丰满水电站对其下游河段凌汛的影响。(4分) (3)松花江干流某些年份会发生春汛未退而夏汛又至的情况。试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答案 (1)北部平原农业开发导致水土流

34、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体浑浊;(2分)南侧松花江上 游流经长白山地区,植被保护得好,水土流失少;(2分)水电站沉降了部分泥沙,水质较清。(2分)因此 形成“阴阳”河。 (2)丰满水电站所在河段自南向北流,水库上游河段流冰被大坝阻挡,(2分)同时水库释放出的水温 度较高,加速下游堆积流冰的融化,减轻了下游凌汛压力。(2分) (3)前一年降雪量大,次年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持续时间长,春汛持续时间长;(2分)次年雨带提前北 移至东北,降水丰富,夏汛提前到来。(2分)故出现春汛未退而夏汛又至的情况。 解析解析 (1)明确“阴阳”河的含义,从水土流失角度分析其成因即可。(2)凌汛是指上游水或流冰

35、被下游冰层阻挡的现象;大坝可以阻挡上游流冰,同时水库下泄的水温度较高,有利于下游冰层的 融化。(3)可从春汛推迟或延长、夏汛提前角度分析。 5.(2020黑龙江5月联考,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 庆、河南、湖北六省市,主体位于陕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过渡区域。秦巴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西 高东低。图甲为秦巴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乙为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试列举秦巴山区作为过渡区的主要表现。(6分) (2)描述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的变化特征。(4分)

36、 (3)研究发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受海拔影响较大,推测海拔对秦巴山区霜期变化的具体影响。(6 分) (4)简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对当地农作物生长的影响。(6分) 答案答案 (1)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水 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河流结冰与否的过渡地带;等。(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平均霜期天数最大值出现在1957年前后,最小值发生在2016年;平均霜期天数总体呈波动减少 趋势。(4分) (3)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霜期越长;高海拔地区地势开阔,受全球变暖影响大,气温变化剧烈,霜期缩 短速度快;受地形影响,低海拔地区保温作用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较慢

37、,霜期变化慢;等。(6分) (4)霜期缩短,适宜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农作物遭受的冻害减少,生长更加繁茂;缺少霜冻对害虫的 灭杀作用,农作物虫害发生概率增加;等。(6分) 解析解析 (1)过渡区的表现,可从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河流等角度描述。(2)可从整体变化和 极值变化两个角度描述。(3)海拔的高低对霜期的影响,可从霜期长短与变化快慢角度分析。(4) 图示霜期总体呈现缩短趋势,可从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分析。霜期类似于低温期,对农作物影响体 现在生长期、低温冻害等方面。 考点考点2 2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考向一 西北地区 1.(2020皖北示范高中联考改编,37)阅读图文

3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夷平面是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 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天山地貌演化主要经历了山地准平原山地三个 阶段。天山现代山地普遍保存着三级夷平面。图示意天山主山脉南坡断层及三级夷平面。 喀拉峻草原位于新疆中天山地区,以喀拉峻山为主体,面积达2 000多平方千米,这里发育着广阔无 垠的天山第二、三级夷平面,海拔从1 820米至3 910米,这里不仅有绿草、鲜花、河溪、牛羊、牧 人,还有雪峰、冰川、峡谷、温泉、瀑布、石林、溶洞,更有岩画、古道、草原石人、石墓群 被誉为最美的“立体草原”。2013年被正式列

39、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图示 意喀拉峻草原位置。 图 图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解释天山现代山地三级夷平面的形成过程。(6分) (2)简述喀拉峻草原被誉为最美的“立体草原”的原因。(6分) (3)古代乌孙国国王曾把喀拉峻草原辟为御用夏牧场,分析把其作为夏牧场的自然原因。(6分) (4)喀拉峻草原牧民在不同季节利用不同海拔草场进行迁徙游牧。有“秋天雪赶羊,春天羊赶雪” 的说法,说明其原因。(6分) 答案答案 (1)褶皱隆起的天山山脉,(2分)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外力长期剥蚀堆积作用,形成 准平原,(2分)而后发生断块隆升,因断裂错位而形成多级夷平面。(2分) (2)海拔在1 82

40、0米至3 910米之间,高差大,发育第二、三级夷平面;植被丰富多样;多种自然景观有 机结合;传统游牧文化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3)夏季光照充足,降水较丰富,冰雪融水量大,土壤较肥沃,牧草优质;夷平面起伏较平缓,草场面积 大;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河流流经,牲畜饮用水源充足。(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4)秋季,气温下降,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山下转移;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牧草生长,牧民赶 着牲畜逐步进入山上牧场。(每点3分,共6分) 解析解析 本题以天山区域为背景,考查天山地形成因、典型草原特征成因及开发利用等知识,以及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41、运用地理知识阐释自然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 地协调观的素养。(1)“经历了山地准平原山地三个阶段”,说明了先有隆起的山地、再经外 力侵蚀成准平原,最后准平原抬升为山地。注意准平原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而成。(2) “立体草原”是指草原的多层次垂直分布;“第二、三级夷平面,海拔从1 820米至3 910米”体现 了高差大、垂直山体分为多个平面;“有绿草、鲜花、河溪、牛羊、牧人,还有雪峰、冰川、峡 谷、温泉、瀑布、石林、溶洞,更有岩画、古道、草原石人、石墓群”体现了自然植被、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多样。(3)夏牧场是夏季放牧的草场,自然原因可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角度分 析。

42、(4)“秋天雪赶羊”是指秋天降雪使放牧向山下转移,“春天羊赶雪”是指春天放牧向山上转 移,据此分析即可。 2.(2020新疆诊断三,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甲湖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曾经是一个淡水湖。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水盐度不断增 加,成为现今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乙河曾经是其主要补给水源,湖区周围是北疆重要粮棉、畜牧业 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经湖泊西侧山口处丙小镇与中亚对接。 (1)分析甲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8分) (2)比较乙河上、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分析丙小镇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答案 (1)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

43、发旺盛,导致湖水的盐分不断积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 于暖干化;河流流域工农业用水激增,入湖水量急剧减少;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下降。(8分) (2)差异: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上游流速快,下游流速慢;上游含沙量较大,下游含沙量较 小。(6分) (3)地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口狭长谷地,谷地狭管效应明显;东南部湖泊地势低,聚集热量,形成低 压,吸引西北风的进入;周围地区植被稀少,风力畅行;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8分) 解析解析 (1)湖泊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原因,可从降水减少、蒸发增强,径流注入减少等角度分 析。注意材料中信息:“位于新疆”而气候干旱;“乙河曾经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44、湖区周围是北疆 重要粮棉、畜牧业和石油化工基地”,说明用水多而导致注入水量减少。(2)图示乙河上游流经山 区,落差大、下游流经地区地势平缓,落差小,同时乙河为内流河,下游水量少;含沙量与区域水土流 失、河流侵蚀能力强弱有关。(3)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冬季以偏西风为主;丙小镇位于向西开口的 谷地中,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较强;东侧湖泊地势低,聚集热量,形成低压,与周边地区可形成热力环 流,可吸引西北风的进入;干旱区地表植被稀少,摩擦力弱,风力强。 考向二 青藏地区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青藏高原上柴达木盆地的盐沼面积 达到1.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盐沼

45、。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封闭型山间盆地,属 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 3.(2020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五,1)柴达木盆地盐沼形成的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 为内流盆地,河流在盆地中汇集 冻土使地表水难以下渗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干旱少雨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封闭型山间盆地,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再结合图示盆地四 面有高山阻挡,河流流向盆地中心,可判断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而气候寒冷,地下冻土广 布,地表水难以下渗,则正确;故B正确。盐沼形成是因为蒸发量大,河流带入沼泽中的盐分不

46、断 富集,则错误。 4.(2020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五,2)推测注入柴达木盆地盐沼的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答案 B 该地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气温最高时的夏季补给量最大,故B正 确。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 脉阻隔,这里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 量3 0004 000mm。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5.(2020广东、福建4月联考,6)墨脱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气旋雨 D.锋面雨 答案答案 B 墨

47、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迎风坡一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受地 形抬升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 6.(2020广东、福建4月联考,7)墨脱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答案 C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 风,西南季风挟带印度洋暖湿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该区域形成丰富的降水。 B B组组 专题综合题组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松嫩平原有我国典型内陆湿地生态系统,20世纪70年代,大量水库和河流堤坝的修建,使得湿地荒 漠化现象严重

48、。2013年以来,吉林打造河湖连通工程,湿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下图为松嫩平原 湿地类型及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2020河南新乡二模,10)图示区域能维持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 B.土壤疏松 C.降水量少 D.蒸发量大 答案答案 A 图示河流向此地汇集,说明地势低,排水不畅而形成湿地,故A正确。土壤疏松,有利于下 渗,不易形成湿地,则B错误;降水量少和蒸发量大都不是湿地形成的原因,则C、D错误。 2.(2020河南新乡二模,11)图示区域湿地荒漠化最严重时,沼泽湿地可能演变成( ) A.盐碱地 B.时令河 C.黑土地 D.滩涂地 答案答案 A 由于湿地土层常年浸泡在水中,使深层土壤中的盐分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