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862533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朝阳区 2020 高三(上)期中考试 语 文 2020.11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本试卷共 8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 5 年保持在 13000 亿斤以上,2019 年粮食产量是 13277 亿斤,人均 占有量是 472 公斤,高于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均超过 200 公斤。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在粮食总量平衡的

2、基础上,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 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饭碗”。今天,“舌尖上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据统计,约有 35% 的食物损耗发生在消费端。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2 年至 2015 年间,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 人每餐 93 克,浪费率为 11.7%,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那么,有效遏制餐饮浪费将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 段。 餐饮浪费的综合影响已经超越粮食安全本身,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数据显示,全球每 年粮食浪费造成 14 亿公顷耕地和 2500 亿立方米地表水

3、的损耗,还导致了 34.9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大量人力、物流 成本等无谓消耗。 食物浪费引发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 杜绝浪费, 亟需有效引导。 餐饮是资源型消费,必须重视利用经济手段调节供需杠杆,必须创新路径形成高效治理机制。具体来说,要提升餐饮品 质,让“不好吃”不再成为餐饮浪费的理由。要改进餐饮服务模式,推出小份菜、半份莱,点莱人员主动提醒顾客适量 点餐;鼓励餐饮门店实行分餐制;免费提供打包餐盒,餐饮门店给予顾客“打包折扣”,要适当限制特色餐饮企业的市 场准入,加强监管。要适度减少对供应自助餐企业的经营许可,减少餐饮企业使用“无限量供应模式,加强对自助餐

4、门 店食物浪费的监管。 从餐饮消费的角度看,一是塑造健康、理性的餐饮消费理念,从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入手,在全社会 长期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舆论宣传,加强对青少年粮食安全、节约美德的主题教育。二是建立对消费者的餐饮浪 费罚金制,例如规定食物浪费率超过一定比例,结账时菜价也上浮一定比例。三是严查严控公费餐饮浪费,实行趣戒机 制,遏制公款消费的餐饮浪费现象。 (取材于 李洁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B.我国的粮食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C.我国能够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

5、底线。 D.食物损耗是指“舌尖上的浪费”,目前仍然普遍存在。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餐饮浪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球餐饮浪费是造成地表水、人力、物流成本等损耗的根本原因。 B.“不好吃”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调节供需矛盾。 C.从创新治理机制看,适量点餐和分餐制完全能解决餐饮浪费问题。 D.塑造健康餐饮消费理念可以从树立节约意识和养成节约美德人手。 材料二 粮稳天下安。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 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粮食充足,则市场稳定、人心安定。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

6、障体系,可以增进民生福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这些年,我国耕地持续减少,从 1996 年到 2012 年减少了近 1.3 亿亩。耕地数量减少,既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节约、不集约的因素。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 住明天的饭碗。如果耕地守不住,都非农化了,粮食生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就没有了赖以吃饭的家底。 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问题。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很快,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低文化程度化也一并出现。外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不 愿回乡务农,农业后继乏人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

7、 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投身农业。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鼓 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 从政策上扶持农业, 提高农业效益, 让务农成为体面的职业。 在人们一般的观念里,粮食安全所涉及的农产品多为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其实肉、蛋、奶等畜牧业农产品以及大 豆、食用菌、水果、茶叶等都包括在内,要避免这种认识误区带来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和不合理。近几年来,我国长期短 缺的农产品如大等,已扩大种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玉米等种植过剩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也大幅度调减,种植结构失衡 的局面初步得到了扭转。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

8、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找饭 吃过日子,不能把粮食安全的保障寄托在国际市场上,否则一旦出现有钱也买不来粮的情况,就要陷入被动。 当然,立足国内,并非所有粮食和农产品都要完全自给,还要充分用好国外的粮食资源和市场,当增加农产品进口, 但要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影响。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要让百姓端稳手中的饭碗,就必须要抓好粮食安全,使社会之基更稳更牢。 (取材于韩长赋、刘慧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解读,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程度化现象

9、。 B.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低,是农业后继乏人的主要原因。 C.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对农村的发展很重要。 D.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能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耕地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根本要素。 B.非农业化占地造成耕地数量减少。 C.粮食安全包括畜牧业农产品安全。 D.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中国的粮食。 5.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应采取哪些策略?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共 20 分) 史论上 苏洵 史何为 而作乎?其有忧也。何忧乎?忧

10、小人也。何由知之?以 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梼杌。梼杌,四凶之一也。君子 不待褒而劝,不待贬而惩;然则,史之所惩劝者,独小人耳。仲尼之志大,故其忧愈大;忧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 史修经,卒 之论其效者,必曰“乱臣贼子惧”。由是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义一也。 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 而有之者也。虽然,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 史非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和资 焉。 夫易礼乐)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之 行事。仲尼惧后世以是为 圣人之私言,故因讣告

11、策书 以 修春秋),旌善而惩恶,此经之道也;犹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本周礼以为凡 ,此经之法也。至于事则举其略, 词则务于简。吾故曰: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无几。吾故日:史以事、 词胜。 使后人不知史而观经,则所褒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吾故曰: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使后人不通经而 专史,则称谓不知所法,惩劝不知所祖。吾故曰: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 经或从伪讣而书,或隐讳而不书,若此者从,皆适于教而已。吾故曰:经非一代之实录。史之一纪、一世家、一传, 其间美恶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数,则 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安能事为之褒贬,使天下之人动有所法如春秋哉?

12、吾故曰: 史非万世之常法。 夫规矩准绳所以制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则规无所效其圆,矩无所用其方,准无所施其平,绳无所措 其直。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吾故曰: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 噫!一规,一矩,一准,一绳,足以制万器。后之 人其务希迁、固,实录可也!慎无若王通、陆长源辈,嚣嚣然冗且僭, 则善矣。 (有修改)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卒 之论其效 卒:最终 B.而用实相资 焉 资:帮助 C.旌 善而惩恶习 旌:表彰 D.故本周礼以为凡 凡:平凡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史何为 而作乎 仲尼惧后世以是为

13、圣人之私言 B.以 其名知之 故因讣告策书以 修春秋 C.然弗验之 行事 后之 人其务希迁、固 D.则 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 则 规无所效其圆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不待褒而劝 君子不用获得褒奖来进行劝诫 B.经或从伪讣而书 经书有的是依据虚假讣告写的 C.安能事为之褒贬 怎能对事事都进行褒贬 D.嚣嚣然冗且僭 扬扬自得冗长而且不知高低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孔子志向远大故而忧患深广,忧患深广故而著述伟大。 B.作者认为经书只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却是万古不变的常法。 C.作者认为春秋能够让天下人的一举一动有可以遵循

14、的准则。 D.作者以规矩准绳与器的相互作用类比,表明经与史之间的关系。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 分) 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 11.根据文意,概括“经”与“史”的异同。(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6 分) 12.下面论语中,孔子对“食”的态度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齐 【1】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注释:【1】齐,同“斋”,斋戒。 三、本大题共

15、 5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5 题。(共 19 分)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周密 【1】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客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 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 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注释:【1】周密,宋代词人。宋亡后,周密拒仕新朝,寄居杭州,本词是结写给同样拒仕新朝,寄居在越州的 邓牧、谢朝等友人的。 13.下列对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首三句描写作者所居之地清新明媚的初春景象。 B.“雪

16、霁”两句是说雪过天晴,燕子回巢,春意盎然。 C.“笑倦游”一句表明词人畅游天涯海角,十分疲惫。 D.最后一句作者以梅花喻指拒仕新朝的自己和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夜汐”两句写词人想趁着月色明亮、潮水东还之际,返回家乡。 B.“认云中烟树”一句,一个“认“字,写得形象生动,笔力深透。 C.“东风一词一语双关,借自然之风,喻指新朝的招抚笼络。 D.这首词抒写深情,寄寓感概,具有深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15.这首词蕴含的情感深沉复杂,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 分) 王国维先生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

17、(1)白居易的 琵琶行 中, 写送别友人, 秋景凄清的诗句是“ , ”(2)范仲淹满怀思乡之情,描写秋景的诗句是“ , , 更在斜阳外”;(3)李清照借菊花表达落寞之情的诗句是:“满地黄花堆积, , ” (4)毛泽东心怀豪情壮志, 描绘秋色中万物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鹰击长空, , ”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7 题。(共 6 分) 17.从以下红楼梦的回目中,任选一条,依据划线内容,简述情节,概括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18、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8-21 题。 愿借丹青写风神 人生飞逝如电,倏忽已七十有余,古稀已过而耄耋之年将至。在此番年纪,往往心境古井不波 ,少有事物能够让 人感到出乎意料;然而年前,出版社致电于我,言及筹划再版(常书鸿传,这桩突如其来的“意外”,送了我一份非同 寻常的惊喜。 搁下电话,脑海中首先回忆起来的,是三十七年前(1983 年 6 月)与常书鸿先生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时初次相 遇的情形:一早起来我在香山饭店花园溜达,不料迎头碰到一往霜鬓鹤发的老人,精神矍铄,略有老态但不龙钟,手拄 一支红木手杖, 若有所思地在庭院中踱步。 从胸前

19、名牌上, 我得知面前这位老者便是景仰已久的常书鸿先生早在 1962 年,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常老的大名就长驻我的内心深处。 作为“小字辈”的我,怯生生地向常老致意道:“常老,您好!“常老停下脚步,看了一眼我的名牌:“你好 你也是文艺组的啊?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常老一口 “杭州官话, 换了别人, 可能还真不太好懂, 偏巧同为浙江老乡的我, 理解上没有半点障碍。我回答说:“我是一名作家。常老似乎马上来了兴致:“你是作家啊?那你有没有去过敦煌?” 我回答说还没有机会去过。“那你一定要去一趟,去看一看敦煌!常老干脆利落地说道。这就是常老“言必称敦煌”的 谈话风格。 每一次小组会

20、,常老不发言则已,一旦开了口就滔滔不绝,所言所说自然除了敦煌还是敦煌常书鸿一直有他 “特立独行”的风格,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掩饰其对敦煌的拳拳 热爱,坚持不懈为敦煌大声疾呼。 翌年夏天,我沿青藏线,一路采访到三危山下,在莫高窟前,我又一次巧遇回敦煌探亲”的常书鸿夫妇。那天, 虽然只是匆匆一览,被敦煌深深震撼、被莫高窟的光芒照花了眼睛的我,难以形容心中万千感受。我说不尽它那无与伦 比的辉煌,怎么也忘不了皇庆寺中那一铺又硬又冷的土炕、那一架老式得不能再老式的望远镜、那一只龟裂的边边角角 全磨白了的黑皮公文包和那一盏挑在窗台的小小的煤油灯常书鸿与敦煌,又一次深深嵌入我的心中。而我对他的敬

21、重,则是仰之弥高 。 有关敦煌和常书鸿的写作,使我有机会再次学习和了解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敦煌,走近用毕生心血守护敦煌艺术 的常书鸿,了解与常先生一道工作过的众多文化工作者。是他们崇高的精神和富有魅力的文化品格,极大地感染并鼓舞 了我,他们忘我而出色的工作,使我在深入采访时,就像始终被敦煌烈焰炙烤一样,燃烧着欲罢不能的创作热情。 于是,我在酷暑中二次踏上西行路,在滚滚沙尘中再度来到莫高窟、榆林、西千佛洞从兰州到敦煌直到党河 边,我访问了一群前赴后继的文保工作者,一群和常书鸿具品格的知识分子。对他们的访谈记录,是我行囊中渐积渐满 的宝贵财富。仲秋时节,我徜徉于巴黎和里昂的博物馆,亲见了馆藏的常书鸿

22、精品画作.在那些紧张忙碌的白天和 黑夜,我一次次经历着感动和震惊,在面对这些感动和震惊时,我的精神和灵魂也经受着煎熬和升华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这句话:在面对敦煌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两千座彩塑、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时,你无法不感 受心灵的震颜。在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敦煌守护者的九十春秋后,你也没法不为他的一生所歌哭所涕泣。于是,一切推 诿和迟慢都属怠惰,我的心终于在“火也,盛也的敦煌烈焰中重燃;于是,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欣慰。 “大也,盛也”的敦煌,与敦煌共命运的“守护者”,使我借力无穷。深入采访,反复研读有关资料,几经修改, 我终于在两年后完成初稿。我终于将一件珍贵沉重的负荷物背上敦煌这座文化大“山”

23、:我所面对和跋涉的,的确是一 座了不得的“山”无与伦比的敦煌艺术,是中国文化璀璨而厚重的大山。如果将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群民族文化工 作者纵横捭阖 地写下来,那是写上几十万、上百万字都难以尽意的。 这本书的写作,使我再次感悟了一个作家的天职和社会使命,再次体会了艺术创造的艰辛,而礼赞爱国艺术家的 辉煌人生,为他们的成就铸一块丰碑,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常书先生曾说:“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 是常书鸿,我还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常书鸿的一生,从在巴黎见到伯希和 的敦煌石窟图录起,便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且再未分离过。曾经有人说过: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看了

24、敦煌后, 会无动于衷。而我在写完此书和这篇序文时的第一个念头和最后一个念头,始终都是:但愿没有一个人看了此书后,会 对常书鸿无动于衷! (取材于叶文玲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往往心境古井不波 古井不波:比喻心境平静 B.其对敦煌的拳拳 热爱 拳拳:形容感情深厚 C.则是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D.纵横捭阖 地写下来 纵横捭阖:严谨,周密,细致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中写到作者“怯生生地向常老致意”,是因为她性格腼腆,又对常老满心敬仰。 B.常书鸿先生形成了他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

25、不发言则已,一发言就总是提到敦煌。 C.第段运用细节描写,交代了常书鸿先生艰苦的工作环境,生动细腻,令读者印象深刻。 D.第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敦煌比作文化大“山“,写出了敦煌艺术的璀璨与厚重。 20.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第段中划线句的内涵。(6 分) 在面对这些感动和震惊时,我的精神和灵魂也经受着煎熬和升华。 21.结尾段作者说,“常书鸿的一生,从在巴黎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起,便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且再未分 离过”。一个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或艺术家,常常终其一生,只追求做好一件事。请举例说明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5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语言基

26、础运用(5 分) 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不屈不挠地排队,为了一本心爱的名著而在家 里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左右,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 享好书。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书似乎又离人们越来越远了。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 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数据显 示表明,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图书阅读量一直徘徊在 5 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 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

27、书更近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句划线处应删掉“左右”。 B.句划线处应删掉“显示”或“表明。 C.句划线处表意明确。 D.将置于句之间,文段会变得更连贯。 (2)句中划线的两个分句结构相同,请在后一个分句的空格处添加一个词,使其完整。(2 分) 23.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不超过 150 字。 (1)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五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段话,阐明该作品书名的意 义。 (2)请自选一至两个汉字,简要说明汉字之美。 (3)劳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个劳动场面(也可以写成一首小诗)。 24.

28、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文。不少于 700 字。 (1)关于“勇”的理解有多种,如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好勇不好学,其蔽 也乱”;在生活中,人们用实际行动也诠释了“勇敢的含义,如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钟南山面对疫情,逆行出征。 从古到今,关于“勇”的理解,还有很多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论勇敢论勇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 (2)请以“记一间房子里的空气记一间房子里的空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区 20202021202020

29、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2011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 1.(3 分)D 2.(3 分)D 3.(3 分)B 4.(3 分)D 5. (5 分)1 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有效遏制餐饮浪费。 守住耕地。 调整种植结构,保障农产品种类结构合理。 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保障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坚持粮食自给为主,适度进口。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6 分。 (一)(共 20 分) 6.(3 分)D 7.(3 分)D 连词,那么 (A 因为;当作 B 凭借;来 C 代词;的) 8.(3 分)A 9

30、.(3 分)B 10.(2 分)史书需要依据经书来校正,没有史书经书就会晦涩难懂。 11.(6 分)答案要点:每一点 2 分。 相同点:(1)目的一致:都是担忧小人,用褒贬进行劝惩。(2)写作原则一致:都用事实来充实,用文辞来彰显,用 道理来贯通,用法度来约束。 不同点:文本体制不同:经书注重道理和法度,史书注重事实和文辞。 (二)(共 6 分) 12.(6 分)答案要点: 态度:饮食要有节制;饮食不惧粗劣;斋戒用的食物要精细。 思想: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重视修德修身;安贫乐道;重视礼。 每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一)(19 分) 13.(3 分)

31、D 14.(3 分)A 15.(5 分)答案要点: 思念友人;伤己伤时;坚守气节,与友人共勉;对家乡的思念;对新朝统治者的讥讽;对趋炎附势者的不满。 16.(8 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 17.(6 分)评分标准: 简述情节 3 分,概括性格特点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7 分。 18.(3 分)D 19.(3 分)A 20.(6 分)答案要点: 为敦煌艺术的博大和辉煌、为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工作者们的品格感到震惊和感动(2 分);常书鸿先生 的艺术造诣和九十年人

32、生经历让作者为之歌哭泣涕(1 分);作者创作历程艰辛,受到心灵的煎熬(1 分);最后将辛苦 转化为欣慰,完成了礼赞爱国艺术家的作家使命,灵魂得到升华(2 分)。 21.(5 分) 评分标准:认识 2 分,举例分析 3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5 分) (1)(3 分)D (2)(2 分)示例:留住 23.(10 分)略。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以 5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4.(50 分)略。 议论文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33、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 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7 分以上。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

34、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 记叙文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 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7 分以上。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

35、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较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历史为什么而作?因为写历史的人有忧患。忧患什么呢?忧患小人。凭借什么知道呢?从史书的名字就知道。楚国 的史书叫梼杌,而梼杌就是四大恶人之一。君子不用等到褒奖就能够劝勉,不用等到贬斥就能够惩戒。既然这样, 那么史书所

36、惩戒和激励的,就只是针对小人罢了。孔子的志向远大,故而他的忧患也大;忧患越大,故而他的著述伟大。 因此,他便凭借历史材料来修撰经书,最终评论他的著述功效的,必然会说“使乱臣贼子感到害怕”。由此可知,史书 和经书都是由于担忧小人而写出来的,它们的用意是一致的。 它们的用意是一致的,但文本体制却不同,所以一个叫做“史”,一个叫做“经”。大概说来,写文章的手法有四 种:用事实来充实它,用文辞来彰显它,用道理来贯通它,用法度来约束它。这就是经书、史书共同具有的东西。虽然 这样,但经书的优长在于道理、法度,史书的优长在于事实、文辞;经书如果没有史书的襄助,就无法验证它的褒贬; 史书如果没有经书的襄助,就

37、无法斟酌它的轻重;经书不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不是万古不变的常法;尽管它们的体 制不相沿袭,但在用途上确实是相互有帮助的。 易礼乐诗书这五本书,论述圣人的道理和法度已经很详尽了,但却没有用历史事实来验证。 孔子害怕后世把这些书看成是圣人的个人言论,因此便凭借讣告、策书来撰写春秋,表彰善良而惩戒邪恶,这就是 经书的道理;(虽然这样)还是害怕后世把春秋看成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因此又依据周礼来发凡起例,这就是 经书的法度。至于历史事件,就仅仅列举它的梗概;至于文辞,就务求简练。所以我说:经书的优长在于道理、法度。 史书就不一样了,事情既曲折详尽,文辞也夸张炫耀,所谓褒和贬,除了文末的“论”和“赞”之外

38、就没有什么评论了。 所以我说:史书的优长在于事实、文辞。 假使后人不知道历史就去看经书,那经书所表彰的就看不出它有什么善事,所贬斥的就看不出它有什么恶行。所以 我说:经书如果没有史书的襄助,就无法验证它的褒贬。假使后人不精通经书,就去专攻历史,那事物的称号就不知道 根据的是什么,惩戒和劝勉也就不知道来源于什么。所以我说:史书如果没有经书的襄助,就无法斟酌它的轻重。 经书有的是依据虚假讣告而书写的,有的是由于隐瞒忌讳而不写的。像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都只能是适宜于教化 罢了。所以我说:经书不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的一篇本纪、一篇世家、一篇列传,其中的美恶得失固然不是能够一 一数清楚的,那么在它文末

39、几百字的“论”“赞”中,又怎能对事事都进行褒贬,像春秋一样让天下人一举一动都 有可遵循的准则呢?所以我说:史书不是万古不变的常法。 圆规、方尺、水平仪、墨线是用来制造器物的,器物要靠它们来校正。然而,没有器物圆规就无法发挥它量度圆的 作用,方尺就无法使用它量度方的作用,水平仪就无法施展它量度平的作用,墨线就无法安排它量度直的作用。史书需 要依据经书来校正,没有史书经书就会晦涩难懂。所以我说:尽管它们的体制不相沿袭,但在用途上确实是相互有帮助 的。 唉!一把圆规、一把方尺、一个水平仪、一条墨线,就足以制造各种各样的器物。后人希望达到司马迁、班固的水准, 只要做到实录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像王通、陆长源等人那样扬扬自得冗长而不知高低(模拟圣人的经书),那就很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