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研竞赛教研竞赛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说课稿说课稿(2020202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 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 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八 年级上册四单元“江山多娇”中的一篇山水游记。是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 者从不同角度描 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 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 怆的情感。全文不足 200 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 行、 游览的全
2、过程, 描写生动、 细致, 充满诗情画意。 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 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 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接触过一 些写山水风景的文言文,比如三峡 ,对于写景的方 法初步的了解,但是毕竟只读过一半篇,像这样寓情 于景,内涵较为深刻的文言文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 从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深度来说都还达不到应有程 度。 3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 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 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有意识地在积 累、 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
3、趣。 针对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 写法。 把握小石潭的特点。 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 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文章内容,概括小石 潭特点。 通过推敲,揣摩文字,学习抓住景 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 热爱,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 的孤苦悲凉。 二、教学思想:二、教学思想: 本节
4、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 “围绕目标,引 导阅读,探究研讨,深入浅出” 教师首先要激发全 体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不断引导,鼓励 学生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教师在其中担引导、 归纳、 点评的任务, 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接 下来分析教法学法。首先看学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 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 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 径。在本课教学中以问题贯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 尝试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读文学作品, 体会 文章
5、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2、 利用合作、 讨论、 探究的方法, 与作者同游, 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结合背景资料,知人论世,理解作品主题。 (2)教法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思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 重问题的设计,引入式的问题,过渡式的问题,启发 式的问题,需要集中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课堂 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根据该课的教 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 合作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3)并用多媒体辅助教
6、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 导入新课: 以柳宗元的江雪导入 新课。 这首诗的意境与课文的意境一致, 从这首诗 入手,能够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风格,自然进入 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二、走近文本,与柳宗元同游 这一环节理清 文章思路,明确文章描写了那些具体的景物。学习文 章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景物的方法。 从第一段入手, 找出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动词,之后理清游踪,学习移 步换景的写法。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最后教 师小结本环节要点。 三、 品味文本, 赏小石潭美景 设计了两个学生 活动 (一)趣味欣赏课文,把握写景特点。 从文 中画出写景的句子来读一读,并且用一个字来
7、概括其 特点。 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上个环节找出具体景物的 基础上,把握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赏析写景名句,把握写景方法 请同学 们把刚才画出的写景的句子中,最生动的拿出来进行 赏析。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赏析写景的句子。 教师给予提示。学生讨论合作,明确写景用到的方法 有哪些。 以上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断深入,从 找出景物,到明确景物特点,再到学习写景方法。 四、深入文本,与柳宗元对话 从文中的句子 入手去剖析,逐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先找到文中写出 作者感受的句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 再来追溯它的原因,通过补充有关资料来使 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这
8、到底是怎样的 一种感受。因为这个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必须要学 生了解当时的处境。从而明白写小石潭的美景为的就 是抒发他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体悟圣贤情怀 补充张岱湖 心亭看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吴均与朱元思 书 。 从类似的作品中去加深体会, 感受古代圣贤的情 怀,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最后找的这个词是 特别能书写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结束语六、结束语 最后教师以总结性的语言结束本课。 反思反思 文言文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太大,学生学起 来没兴趣,尤其是游记类的散文,没有可感的故事情 节,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对景物的描写有比较吝啬 笔墨。 所以说首先要把他们带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 用一篇已经学过的诗为切入点,先使学生对文章对作 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 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找出景物,再 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写法,再思考写景与抒情的关 系。思路比较清晰。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 师的聆听。 2020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