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 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 14 14 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 1.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 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意境是诗人的主观 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 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而
2、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 的艺术境界。的艺术境界。 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李可染】【李可染】(1907190719891989),江苏徐州人。),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 弟子。弟子。72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 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 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生画集
3、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李可染画牛等。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 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 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 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 要概括。要概括。 是否只要把握是否只要
4、把握 了“意境”便能创了“意境”便能创 作出好的山水画作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来?请结合最后品来?请结合最后 两段说说。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 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意境也就落了空。 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 为本文划分结构。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第一部分,作 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
5、解答;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 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 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 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 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 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探究:探究:1.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 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第一部分内容
6、简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简 要分析。要分析。 细读感悟细读感悟 山水画山水画 摄影作品摄影作品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 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 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可见,山水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可见,山水 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 为山水摄影所取代。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 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
7、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 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 人的深厚的友情。人的深厚的友情。 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 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 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 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 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歌
8、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 境。境。 3.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 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 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 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 要说明。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 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 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
9、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 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 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 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 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 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 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
10、的情感以及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 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 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 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赏析赏析 李可染万山红遍李可染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 作沁园春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 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 丽奇景。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
11、实很少有 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 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 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 “万山”;“万山”; 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 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 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 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 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
12、好占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 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 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 1960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 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 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 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 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 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山水山水 画的画的 意境意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获得 方法方法 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苦心经营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