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926913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 材料分析题精选 1截止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全球 146 个国家,建立 525 所孔子学院和 1113 个孔子课堂。 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 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在我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却遭到不 同的命运。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 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 460 个儒生和方士活埋。 七年级教材 (1)秦始皇对儒家思想持什么观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孝武初立,

2、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为了使儒家思想进一 步推广,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2.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 材料一材料一:观察右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材料二: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 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 地千里,至今治强

3、。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 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4 分) (2) 据材料二回答: 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 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 (2 分)史记 李 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4 分)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2 分) 3(10 分)阅

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 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 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 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 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 德治和法治

5、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5)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 4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 36

6、 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 5 郡。除内 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 41 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 1000 个。 材料四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 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中秦朝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 史

7、事件及其作用。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诸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 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 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

8、在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的? (3)观察材料三,西汉疆域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该地区即为今天的什么地方?该地区的 开通主要得益于谁的“凿空”之举? (4) “秦皇汉武”总是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6.(20 分)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 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4 分) 【调整统治政策】

9、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 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改 革户籍/土地私有/鼓励耕织,4 分)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 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 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 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

10、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 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6 分)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 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 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6 分) 7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 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的哪一

11、历史功绩?有何意义? 材料二: 外外 江江 江江 内内 飞飞 沙沙 堰堰 (2)材料二反映了秦王朝实行了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三: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 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根据材料三,秦统一后为了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局面再次出现,在地方上实行 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四: (4)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秦朝二世而亡,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2、? 8.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下面的材 料,回答问题: (9 分)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 人;亦无千金之家。 ” 西汉史记 材料三 “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宋宋书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2 分)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对比史记与宋书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2分)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不同时

13、期经济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 (3分) (4) 近年来家乡南通经济发展迅速, 请你结合江南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 为加快家乡的经济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 9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 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局部) (1)材料一表格中分别指哪个朝代或政权?西汉政权和所指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 谁? (2)据材料一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在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表格中 所涵盖的时期一般称之为什么时期?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

14、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 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3)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如何“统一思想”的?为什么说“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结合 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4)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表格中左侧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与下 面的主要特征相对应。 (只填写序号) 10.(20 分)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 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秦朝疆域 图二 西汉疆域 图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 图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开发南

15、疆,秦朝在南方兴修了水利工程叫什么?(4 分)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 E 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4 分) (3)读图三,写出 A、B、C 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 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 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4 分) A B C D 处战争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 (2 分)中原 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下列对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 的是( ) (2 分) 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方人南迁, 给江南输送大量的劳动力 江南地区较安 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A B C D

16、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 征。 (4 分) 秦汉时期时代特征(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B): 11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 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地图”识路线)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E 两处填写完整。 (2)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对西域 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汉政府做出了什么努力? ( “诗歌”论影响) 材料二 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

17、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 宗教,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世界性宗教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内容,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 有何重大意义。 ( “时政”谋发展)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 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 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 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4)根据材料三思考,今天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

18、扬丝绸之路精神? 12(15 分)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 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 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 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 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 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 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采

19、取了 什么措施?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材料一 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 (2)图中 AB 两处汉代地名是什么?为加强对 C 处的管辖, 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 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 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 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 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13 (10 分)历史

20、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 E 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读图三写出 ABC 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 处发生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 出该战役的名称。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 么影响? 14 (14 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 谐”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21、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 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作家余秋雨 材料二 建武二年至十五年(公元 2639 年),刘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释放奴婢的诏令。 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简政减吏,裁并 400 多县。放 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 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 360 百科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 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

22、化发展需要的养分, 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 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中将焕发生机。 节选自360 百科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水 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2)材料二与东汉初年的哪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治世局面密切相关?概括这一治 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促进“世界和谐相处”的丝绸之路。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奠 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道路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请你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或校园)提几点建议?(一点即可) 15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3、 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 分) 材料二 (1) 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 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 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4 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 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2) 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 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 说 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 分) 16.(9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汉

24、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继续推行汉初的经济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农为本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浮华这一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为“ ” 。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 (1) “汉初的经济政策”指什么政策?材料一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历史名词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 (2)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两大腐朽势力是什么?(3 分) 材料三 184 年,经过精心策划, 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了。 起义军头裹黄巾, 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

25、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哪次农民起义?横线上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谁?请依据材料写出这 次农民起义的意义。 (3 分) (4)综上所述,你对汉朝的治乱兴衰有何认识?(1 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 实: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 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

26、料二: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 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 “皇帝” 指的是谁?他 “耗去大量的生命” 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 材 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4 分)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 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 分)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 分) 18. (13 分)有人把汉武帝统治时期称为“汉武盛世” ,古今中外

27、都有很多评说。解读材料, 回答问题。 【盛世之基】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 要讲到正面的现实, 首先表现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百家讲坛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汉武帝即位之前的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2 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 为什么?(1 分) 【盛世一统】 (2)上述材料分别反映或见证了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5 分) 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2 分) 【盛世外交】 材料六 征发匈奴开通西域的过程之中,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把汉家和亚洲以外的 地区连接起来,这是中国在历史上第

28、一次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百家讲坛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意外的收获”是指什么?(2 分) (4)你如何评价评价汉武帝?(1 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诸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 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 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材料三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 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 三人。 汉

29、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材料五五 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材料二二 图一 秦朝疆域 图二 西汉疆域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 的什么制度?(2 分)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在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2 分)汉武帝是如何解决 这一问题的?(2 分) (3)观察材料三,西汉疆域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该地区即为今天的什么地方?该地 区的开通主要得益于谁的“凿空”之举?(3 分) (4) “秦皇汉武”总是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

30、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2 分) 2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 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 材料三: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 左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古风 (3)材料四中李白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4)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5) “汉承秦制”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

31、哪些措施?(写出两点) 21.(11 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 北朝(北魏 ) 三国鼎立西晋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1)画出“三国鼎立”示意图;写出导致鼎立局面出现的决定性战役。 (2 分) (2)观察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说说西晋、东晋和十六国的关联。 (2 分)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结合所学写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 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

32、曲、歌舞等也受 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 (4)从材料三看,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什么?(1 分) (5)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三方面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3 分) 22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33、,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 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 喜欢的理由(只写人物,不写原因不得分) 。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 出两点即可) (3)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4)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 是什么? 23 (10 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十六国

34、( 前 秦 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 下设县, 县以下又设乡、 亭、 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 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 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面对存在的问题, 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 的标准和规范。 (2) 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35、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 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 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3) 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4) 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董仲舒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 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王朝更替,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1)图

36、示中和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4 分) (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哪一场战役?(2 分) (3)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4)依据材料二,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 影响有哪些?(4 分) 材料三 知识结构图。 黄河流域出 现民族大交 融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 提倡学习 中原文化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5)填出上面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地点。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 怎样的关系?(4 分)

37、2 25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 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 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 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 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 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 ,一派 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 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 移居平城,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河洛(今

38、 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 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 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 分) 26.某同学搜集到了关于秦朝的一些资料,探究秦朝历史。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4 分) 材料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秦始皇在文化和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39、五帝所不及。 ”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据材料二,说明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4 分) 材料三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 “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 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 为仇,故天下坏(坏:大乱,人民起义)也。 ” 汉书贾山传 (3)据材料三,归纳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4 分) (4)依据材料和问题,说说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哪些。 (2 分) 参考答案: 1.(1)反对的观点,禁止儒家思想传播;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40、.(1)铁农具、牛耕。 (2)经济措施:奖励耕织;经过商鞅变法,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为兼并 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写出两点即可) (3)促进民族融合,汉文化得到发展。 (4)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言之有理即可) 3.(1)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和“礼”。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改造为适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文化。 (5)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 谐等。

41、 4 (1)禅让制。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3)废除制度:分封制。 (4) “武帝” :汉武帝。 “主父” :主父偃。事件:颁布“推恩令” 。作用:削弱诸侯王封国势 力。 (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巩固国家统一。 5 (1)分封制;郡县制。 (2)封国威胁中央(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推恩令” 。 (3)西域。新疆。张骞。 (4)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620 分(1)都江堰(2 分)蜀守李冰(或李冰)(2 分)(2)商鞅变法;(2 分 鼓励耕织。(2 分)(3)丝绸之路;(2 分)张骞;(2 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或丝

42、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意思对即可,2 分) (4)栽培;(2 分)施肥;(2 分)牛耕;(2 分)(说明:三项技术各得 2 分,不分先 后,写出即得分) 7.(1)统一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 (3)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皇帝)任免。 (4)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建贯通全国的道路;开 凿灵渠、修建长城。 (5)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 8 (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2分) (2) 史记中江南地区没有得到开发,地广人稀,

43、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1分) 宋 书中江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1分) (3)北方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 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一点1分,共3分) (4)重视人才的培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注重科技创新;减少环境污染,走 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共2分) 9 (1)东汉、北魏;刘邦、刘秀。 (2)秦朝、西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刑罚苛刻, 引起人民的反抗,最终被推翻,使得秦二世而亡。汉武

44、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靠儒家 学说巩固政权和统治。 (4)西周:C.春秋战国:A.秦朝:D;三国两晋南北朝:B。 10.(1)秦始皇(嬴政);灵渠 4 分 (2)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 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 分 (3)A 吴国;B 蜀汉 (蜀) ;C 魏国;D 赤壁之战 4 分(4) 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2 分 D 2 分 (5)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4 分 11 (1)长安大秦或欧洲 (2)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3)佛教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

45、促进作用。 (4)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 各国贸易繁荣与经济发展等。 12.(1)制度:中央集权制(1 分) 措施:开辟丝绸之路(2 分) 特征:统一(2 分) (2)地名:A 长安 B 大秦 (2 分) 机构:西域都护 (2 分) 历史意义: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 分) (3)目的: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2 分) (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等(2 分,言之有理都对) 13.(1)秦始皇(嬴政) ;郡县制。 (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或说明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

46、分) (3)A 吴国;B 蜀汉;C 魏国;赤壁之战。 (4)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14.(1)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答出两个即可)。 (2)光武中兴。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等等。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张骞出使西域。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要进行相互交流,坦诚相待;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型的成员 关系;关爱留守儿童;坚决杜绝校园暴力等等。(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5.(1)制度:分封制(2 分) 现象:诸侯争霸(2 分) 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积极:促进民族融合,

47、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2 分)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2 分) 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2 分) (3)联系:政治、经济变革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2 分) 结合史实谈影响: (2 分) 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 16.(10 分) (1)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2 分) (2)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1 分) 两大势力:外戚与宦官(2 分) (3)黄巾起义 张角(2 分)结果: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 分) (4)汉初,借鉴秦亡的教训,注重缓和社会矛盾,与民休息,社会安定繁荣;而汉朝后期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引发农民起义;统治者应关注百姓生活,注意缓解社会矛盾。 (任答 一点,1 分) 17(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 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精选(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