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 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 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 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 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 础上, 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 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 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 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
2、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 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 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 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 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 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 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 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断 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
3、通万里”,飞向智 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 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 经典。 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 联系。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化 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 含的动态美、静态美。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 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 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这两次的拓 展是
4、第一层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培养审美情趣。 而关于春天成语的拓展和“迟日江山丽”的拓展是扎扎实实的,要为学生的 学习服务的,这两处拓展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积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学 习方法,需要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扩大学习的空间。 从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春天的美好,体会到了作 者的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味,这是本堂课成功之处。但是,本课也出现了 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很多问题都是点到为止,没能深入;缺少大 型活动的经验,准备不够充分,忘记发画纸,造成环节缺失;而最大的问题在于 与学生的相处不够和谐。正如钱澜校长在评课中指出“学生与老师心灵的距
5、离较 远”。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 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 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 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如果在表扬 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 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 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学生探索 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 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
6、野, 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 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 使人如沐浴春风, 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 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 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 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衢道中教
7、学反思三衢道中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 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 造性教学活动。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 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两句诗,丰 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山中景象”为学生进 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 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领略到 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地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改写最 两句诗,
8、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有的学 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 节,使学生对全诗又一次加深理解。 学生们用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演绎了一段鲜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 对这首诗的诠释,一举一动皆是创造,一颦一笑皆蕴感情,跨越了遥远的时空界 限,真正做到了读者与诗人的心灵沟通。学生学得开心、轻松,不知不觉中创造 性象限得到了发展。之前我还在担心上这样的拓展部分,反被冷冷清清的课堂给 弄得无计可施。然而今天这节课却让我颇有感触。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表达 得很好。多么精彩的话语呀。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为什么这一课能让孩子 们的思
9、维如此活跃呢?在古诗教学中设计拓展环节,孩子们会感到“易”“趣” “活” ,课堂上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 问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 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让学生把富有诗意的语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积累, 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会运用,会自如的用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运用到 平时的写作中。语文课堂应做到“美如诗”,教师应善于开启学生主体感受文本 之情怀,能够美如诗,关键在“缘于情”,在善于激发“情意”的那种功力。课 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追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