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测,1._年1月,战胜的_集团在_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_的和约问题,最终签订了_(_和_没有签字) 2.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和_的国际新秩序 3.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做法是_ 4._年11月,在_的倡议下,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代表在_召开会议,签订了_,确立了_、_等原则。 5.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和_地区的关系,1919年,协约国,巴黎,德国,凡尔赛条约,美国,中国,欧洲,西亚,非洲,委任统治,1921,美国,华盛顿,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东亚,太平洋,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1-1937 列宁 斯大林,材料: 四年帝
2、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生,4000多万人伤残.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煤和铁的产量为1917年的28%和4%,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为什么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状况会出现如此的困境?,粮食产量,新经济政策前的苏俄,俄国的农民说,你们把土地分给我们,粮食属于你们;把森林分给我们,木材属于你们;把河流分给我们,河里的鱼属于你们。农民们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和平时期,不能继续实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新经济政策,背景:,
3、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1921年,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中小型企业国有化,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 特点: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计划经济),将社会
4、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经营方式:计划手段 分配方式:平均分配,经营方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后退一步,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
5、联的成立(1922年),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沙俄”、“苏俄”、“苏联”?,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1925年 斯大林提出_设想,国家工业化,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苏联是当时唯
6、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工业落后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的愿望,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苏联先后_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_,提前,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_位、世界第_位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1,2,工业国,1927年-1937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_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粮食收购,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20世
7、纪30年代,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1)内容:,(2)意义:,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成果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概念(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积极作用、
8、弊端,排斥市场调节,忽视民主法制建设,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苏联民间笑话,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笑话说明什么,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还有积极性吗,积
9、极作用: 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2.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粗放,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4.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盛行,危害: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10、,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4、中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始于什么事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3、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照搬苏联经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一化三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大家来找茬,火眼金睛,1.新经济政策中的“新”就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是列宁从苏俄国庆出发,创造性地运
11、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三年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 全盘农业集体化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 5.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完美的。 8.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障了农民的利益。,1.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
12、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2.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已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
13、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 )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3.历史是从上游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 ) A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卖掉了剩余的粮食 B农民喀秋莎用卢布在市场购物 C.安娜私人开办一个中小企业 D各族人民集会庆祝苏联的成立,4.(2018湖南邵阳1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5.(2018湖北孝感20)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