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2021 届高三总复习语文每日拔高练届高三总复习语文每日拔高练 第第 6 6 练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 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 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 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 可能确实
2、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 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 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 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 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囯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 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 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
3、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 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 10 多万片甲骨文和河 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 8000 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 余片温县、 侯马春秋盟书,9000 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 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 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 8000 年前新石器时期刻 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 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 50 年代发 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
4、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岀虞夏文字 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黃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 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 90000 余片, 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 6500 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 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 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 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 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
5、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 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 字目已达 4100 余个,可释字目在 1340 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 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 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囯文字,还有秦汉以 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 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 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 汴京,所谓横平竖
6、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 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 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 材料二: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 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 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 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汉字 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 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
7、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 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 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 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 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 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 80%, 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 90%以上。 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 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8、 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 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 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 的成熟,而且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 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形体的简化、规范化以及形声化趋势,是汉字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 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硏读说 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
9、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 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 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 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C.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 D.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 超过 5
10、0 字。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 沉银千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 3 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 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 3D 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截至 2020 年 4 月, 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 10000 余件, 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 16 斤的 “蜀 世子宝”金印。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答案: 1.D; 2.C; 3.D; 4.可以解释古代汉字;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
11、文字学的发轫之作;促使汉字向着 规范化方向发展。 5.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 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 关系;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 解析: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 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A 项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 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 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B 项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 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
12、”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 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 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C 项缩小范围, “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 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 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 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 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字和金文。故选 D。 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 最
13、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 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 C 项弄错时间, “也 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 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 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 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故选 C。 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 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D 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 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 A 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
14、B 项和 C 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而 D 项“武则天造 一个曌字” 仅是因一己之私, 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 故选 D。 4.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 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 将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最后概括要点,形成答案。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 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 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 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 供一些理论依据。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 括即可。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
15、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 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 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 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 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最后归纳要点,整理答案。材料一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仓颉对后世的影响,第二段由仓颉引出整理汉字的有关情况,第三段介 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文献资料及其影响,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区的古汉字与汉 字之间的关系,第五段先说汉字发展的大概脉络,再由梦溪笔谈指明汉字的 成熟时期。第
16、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当分作一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不同 角度指明中原地区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此两段为一层;第五段为一层。对此 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 答案:答案: 5.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一期考古证实,二期扩大探测面积,绘制藏宝图,三期 发现“蜀世子宝”金印。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事件是“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 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可概括为“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 银”。接着写明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经过,共分为三期,一期是考古成就,“证实 了记载”,可概括为“考古证实”。二期是强调“考古探测面积”,根据表述“是 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
17、”,可以概括为“扩大探测面积”。二期还强调考古队的 作为是 “绘制出覆盖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 3D 藏宝图” , 可概括为 “绘制藏宝图” 。 三期的关键句是“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 16 斤的蜀世子宝金印”,可概括为“发 现蜀世子宝金印”,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 重难点剖析:重难点剖析: 概括信息要点的要领 1.弄清区间明方向。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可能只有部分内容与题干有关,这就 需要考生谨慎界定答题区间,剔除无关内容。 2.切分层次抓主体。考生要弄清楚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 语是什么,主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谁的分量更重一些等。 3.保留要点组信息。 句子要点应齐全, 把若干要点保留下来。 这里的 “要点” , 是根据题干的指令确定下来的材料中的部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