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964257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泥沙的历史河床。端午节 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着菖蒲,赛龙 舟,祭屈原,回娘家探亲,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 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 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 午节最醒目的

2、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 豪。他的爱国情怀、执着刚毅如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 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种与家 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 端午。门前艾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等。诗 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 些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 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

3、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 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 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 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科二: 20 世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 瓦解。尤其是我国,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 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

4、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 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 习俗也是情感化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 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 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 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 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 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

5、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 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 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 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 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 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 体验传统、 享受亲情,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 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

6、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满 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 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 内容, 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 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 能够给予人们视觉、 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 是传统节日符号、 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利于増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

7、,没有仪式感的节 日难以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 列程序依次展开,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 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 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 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 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

8、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 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 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 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 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 使现代社会的价值

9、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殷尧藩的“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是对节俗背后的平凡生活的热爱。 B卢照邻的“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表达了对诗人屈原的怀念。 C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中,传统的粽子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情趣和快乐。 D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中,沐浴芳兰汤是为了除秽驱病。 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产生冲击的具体表现。(4 分) 5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将举行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敬 老爱老活动。在班级动员会上,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

10、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 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 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 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

11、, 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 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 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 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 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

12、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 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 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

13、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 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 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14、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 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 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 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

15、说过,大姐 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 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 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 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 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 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 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又是

16、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 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把屋门摔得山响”,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男 人”对麻婶母女的不满情绪。 B女儿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男人系着围裙”高高兴兴做饭的原因, 并将情节逐渐推向高潮。 C 小说构思巧妙, 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不仅呼应了故

17、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 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8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 进行具体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 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18、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19、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惑而不从师 B吾从而师之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择师而教之 11下列文化常识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说中的“六艺”是指诗礼书乐易春秋,其中乐 久已失传。 此外, “六艺”还可以理解为礼、 乐、 射

20、、 御、 书、 数等六种学问和技能。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黄庭坚。 D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 1 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不分年龄,不分贵贱,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B第 2 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 C第 3 段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第 4 段作者既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和博

21、学,也批评了他不受时俗限制的个性。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 分) 译文: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 分) 译文: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 分) 译文: 14、 第二段使用对比手法批判社会“耻学于师”的现象, 请具体分析对比的具体内容。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9 分) 野 望 唐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

22、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悲叹之情。 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 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 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 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

23、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 宕。 16.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 _,_ _”两句感叹自己 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 则用“ _,_ 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 像南朝宋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 虽有“_ _”的雄心, 也只怕会有“_ _”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

24、0 题。(18 分)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_ _。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 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 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 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 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_ _,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 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 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

25、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 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 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 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 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 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8、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b c d e A ; , ! “ ” B , , 。 C ; 、 。 “ ” D , 、 !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

26、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 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第一句 3 分,第二句 2 分) 21、根据例句句式特点仿写三句话。(6 分)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旷世豪情; 读陶潜, _ _ ; 读辛弃疾, _ _ _ ; 读苏轼, _ _ 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

27、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 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 5 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 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 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 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 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

28、,写上:“玻璃碎片,危 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不少于 7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错,原文说 “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 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 2B (A 项,“无法”过于绝对,原文是 “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 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C 项,强加因果,物质生活的富足不是传统节日 仪式淡出人们的 视野的 原因。D 项,关系倒置, 应是 “为了使文 化传统符合 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3 B (卢 照 邻 的 这 两 句 诗 写 的 是 重 阳 节 。 金 花 酒 ,

29、 即 菊 花 酒 。 菊 花 色 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鸿雁天,鸿雁飞翔 的天空,这是秋天景象。这两句诗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 着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相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表达的 是游子思归的情感。) 4 传 统 节 日渐 行 渐 远 , 日 趋淡 薄 。 许 多 节日 的 文 化 内 涵 渐渐 不 为 人所重视。 5. 文 化 层 面 的 意 义 : 传 统 节 日 可 以 让 人 们 品 味 历 史 的 厚 重 、 文 化 的 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 体,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 人

30、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 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 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每点 2 分) 6D (A 项“说 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的说法不妥。B 项“写 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的说法不妥。C 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 人”的说法不妥) 7A (“表现了男人对麻婶母女的不满情绪”的说法不妥) 8朴实善良(1 分)。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 探视(1 分)。 善解人意(1 分)。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

31、她 不满她尽量忍让(1 分)。 做人有原则(1 分)。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 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1 分)。(答出两点即可,共 4 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具体分析: 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 的委屈与隐忍。 第 二 次 是 “眼 里 含 着 泪 ”, 含 着 泪 水 的 背 后 , 是 对 丈 夫 不 明 人 情 事 理 、 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最 后 一 次 是 “满 眼 的 泪 水 ”, 满 眼 泪 水 的 背 后 , 是 对 麻 婶 去 世 的 惋 惜 , 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

32、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每点 2 分) 10、A 11、A 12、D 14 纵比:“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形成对比 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耻学于师” 形成对比 横 比 :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 不 耻 相 师 ”与 “士 大 夫 之 族 , 耻 相 师 ” 形 成 对比 15. B(B 项,无批判之意) 16.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 局势的担忧。 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 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 流离之苦。 17、 (1)

33、. 多情应笑我 (2). 早生华发 (3). 积土成山 (4). 风雨兴 焉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18、A 19 答案: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 结论确定无疑;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的 “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 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20 答案: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 21 答案:让我们感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让我们感受到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 我们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的旷达。 21【立意分析】 关 爱 与 责 任 : 游 客 打 算 租 房 , 老 人

34、劝 他 “不 妨 先 试 住 几 天 , 看 究 竟 合 适 不合适再做决定”。 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 点滴开始的素养, 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 玻璃杯时,老人则说: “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 的话语不仅抚慰 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 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 “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 客已把碎片和别的 垃圾一起装进 垃圾袋放到门外 了,老人拒绝把 房屋租给游客。 然后, 老人仔细地将玻璃 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这个细节、这个举 动,不仅将老 人的尽职行为、 原则风范、敬业 做派表现得淋漓 尽致, 也蕴涵了一种生态 环保的担荷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宁乡十一中2020年高一新课程阶段性语文考试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