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强化练专题强化练(四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题。 老屋后的槐花树老屋后的槐花树 白白 莹莹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 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 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 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似乎 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又看见了我
2、的老屋,老屋后的槐 花树。花树。 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 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 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后的洋槐,那屋后的洋槐,那 个扎着羊角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 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摇曳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
3、香,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摇曳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 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 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 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 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
4、一串撸下,放进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放进 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嘴 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用袖子擦去口 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 “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 婆给你蒸熟再吃。婆给你蒸熟再吃。 ” 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 干
5、面粉,用手来回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干面粉,用手来回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 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麻利地备好一切后,奶奶便坐在风箱前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麻利地备好一切后,奶奶便坐在风箱前 呼哧呼哧地煽起风箱,我则趴在她腿上,手里拿着偷偷藏起的还未盛呼哧呼哧地煽起风箱,我则趴在她腿上,手里拿着偷偷藏起的还未盛 开的槐花吃了起来。奶奶和蔼地笑道:开的槐花吃了起来。奶奶和蔼地笑道: “少吃些,少吃些,蒸熟了,狗少吃些,少吃些,蒸熟了,狗 娃多吃些。娃多吃些。 ”我则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香甜的槐花早已下肚。我则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香甜的槐花早已下肚。
6、随着我一年年长随着我一年年长大,老屋后头的槐花树也越大,老屋后头的槐花树也越长越高,绑钩子的竹长越高,绑钩子的竹 竿也越竿也越来越长,但是可以够到的槐花越来越少,只因年复一年树枝低来越长,但是可以够到的槐花越来越少,只因年复一年树枝低 的地方经常被折断,时间一长,低的树枝都折没了,高的慢慢够不着的地方经常被折断,时间一长,低的树枝都折没了,高的慢慢够不着 了,槐花越来越少了,奶奶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记得有一年五了,槐花越来越少了,奶奶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记得有一年五 一放假,馋嘴的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嚷嚷着要吃槐花麦饭。那时已一放假,馋嘴的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嚷嚷着要吃槐花麦饭。那时已
7、 至五月,大多洋槐早已过了花期,就是有槐花也都老了,不鲜不嫩了,至五月,大多洋槐早已过了花期,就是有槐花也都老了,不鲜不嫩了, 很是失望。放假回家盼的就是能吃上一碗槐花麦饭,可还是迟了。第很是失望。放假回家盼的就是能吃上一碗槐花麦饭,可还是迟了。第 二天,奶奶带着我满村子转悠,终于在村西边找到一棵槐树,花已经二天,奶奶带着我满村子转悠,终于在村西边找到一棵槐树,花已经 开得很大了,但奶奶还是踮起脚,挑拣着好的、稍微嫩开得很大了,但奶奶还是踮起脚,挑拣着好的、稍微嫩的花的花我美我美 美地吃了一顿美地吃了一顿槐花麦饭,跟奶奶槐花麦饭,跟奶奶诉着多日不见的思念,说着学校里的诉着多日不见的思念,说着学
8、校里的 新鲜事,给奶奶洗洗头发,擦擦身子,剪剪指甲,给奶奶说好哪个药新鲜事,给奶奶洗洗头发,擦擦身子,剪剪指甲,给奶奶说好哪个药 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反反复复叮嘱着。她不停地点头: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反反复复叮嘱着。她不停地点头: “狗娃,你去狗娃,你去 吧,在学校要好好学,下回放假了再看婆。吧,在学校要好好学,下回放假了再看婆。 ” 离家的日子里,思念越深,乡愁便越浓,心中总有藕断丝连般的离家的日子里,思念越深,乡愁便越浓,心中总有藕断丝连般的 牵挂。离家的梦境里,总有奶奶坐在旧藤椅上的身影,她依旧顶着淡牵挂。离家的梦境里,总有奶奶坐在旧藤椅上的身影,她依旧顶着淡 蓝格子手帕,穿着斜襟子粗布
9、衣服、蓝色裤子、黑布鞋,拿着旧蒲扇,蓝格子手帕,穿着斜襟子粗布衣服、蓝色裤子、黑布鞋,拿着旧蒲扇, 对着我笑,面孔慈祥,嘴里念着曾经哄我入睡的口婆:对着我笑,面孔慈祥,嘴里念着曾经哄我入睡的口婆: “马蹄杠,红杆马蹄杠,红杆 杆,额是额婆滴心坎坎,额婆把额打一把杆,额是额婆滴心坎坎,额婆把额打一把,额把额婆卖了去,额爷回,额把额婆卖了去,额爷回 来要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来要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梦醒后,只留下清泪两行,再也吃梦醒后,只留下清泪两行,再也吃 不到奶奶做的槐花麦饭了。不到奶奶做的槐花麦饭了。 近几年,吃槐花麦饭的心境大不如从前,自己虽然也买来做,但近几年,吃槐花麦饭的心境大不如从前
10、,自己虽然也买来做,但 总觉得缺些什么。如今,又是槐花飘香季,街上卖槐花的小贩估计也总觉得缺些什么。如今,又是槐花飘香季,街上卖槐花的小贩估计也 多起来了。今日,随同事去撸了些来,看着如同当年一样奶白色的槐多起来了。今日,随同事去撸了些来,看着如同当年一样奶白色的槐 花,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折槐花的钩子已经锈迹斑斑,盛槐花的竹筛花,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折槐花的钩子已经锈迹斑斑,盛槐花的竹筛 子依旧孤单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秆结的席子、大铁锅、子依旧孤单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秆结的席子、大铁锅、 木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只是上面沾满了灰,挂满了蛛网,物件都木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
11、只是上面沾满了灰,挂满了蛛网,物件都 在,可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难见。在,可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难见。 今日入夜,会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父亲站在梯子上钩槐花父亲站在梯子上钩槐花 枝,枝,其他人说笑着撸槐花,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其他人说笑着撸槐花,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 “狗娃,婆给你蒸麦狗娃,婆给你蒸麦 饭,你等一哈。饭,你等一哈。 ” 我折下一串槐花,放进嘴里,和着泪水,轻轻地嚼,浓烈的香甜我折下一串槐花,放进嘴里,和着泪水,轻轻地嚼,浓烈的香甜 渗入心底,就如同当年的槐花麦饭,渗入心底,就如同当年的槐花麦饭,似乎似乎 还是那个味儿。还是那个味儿。 (有删改
12、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屋后的槐花树老屋后的槐花树”这一标题意蕴丰富,满载作者对童年的回这一标题意蕴丰富,满载作者对童年的回 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B文章首段连用两个文章首段连用两个“勾引勾引” ,形象地写出迷人的槐花香诱发了,形象地写出迷人的槐花香诱发了 作者对往昔故乡生活的追忆,用词新颖生动。作者对往昔故乡生活的追忆,用词新颖生动。 C “今日入夜,会不会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屋”中中“会不会会不会” 流
13、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对重温旧时光的渴盼。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对重温旧时光的渴盼。 D锈迹斑斑的钩子、门檐上孤单的竹筛子、静搁在灶房的荆耙等锈迹斑斑的钩子、门檐上孤单的竹筛子、静搁在灶房的荆耙等 老物件,沉积着岁月的灰尘,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老物件,沉积着岁月的灰尘,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D 项,项, “深化了乡土文深化了乡土文 化消逝的主题化消逝的主题”错,本文是一篇借物怀人的作品,主旨是借槐花树表错,本文是一篇借物怀人的作品,主旨是借槐花树表 达对奶奶的怀念。达对奶奶的怀念。 答案:
14、答案:D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实写形态各异的槐花挂满枝头,甜香迷人,既照应题文章开头实写形态各异的槐花挂满枝头,甜香迷人,既照应题 目,又总领全文。目,又总领全文。 B 文章第五段写村西头的槐花文章第五段写村西头的槐花树, 看似旁逸斜出, 实则别树, 看似旁逸斜出, 实则别有深意,有深意, 更显祖孙情深。更显祖孙情深。 C 文章第六段用特写镜头清晰真切地展现梦境中奶奶的形象, 凸 文章第六段用特写镜头清晰真切地展现梦境中奶奶的形象, 凸 显作者思念之浓。显作者思念之浓。 D文章构思独特,现实、回忆、梦境
15、交织,内容丰富深厚,多层文章构思独特,现实、回忆、梦境交织,内容丰富深厚,多层 次地表现了中心。次地表现了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A 项,项, “又总领又总领 全文全文”错,开头一段对槐花描写的作用是引出下文,不是总领全文。错,开头一段对槐花描写的作用是引出下文,不是总领全文。 答案:答案:A 3如何理解文章首尾两段中的如何理解文章首尾两段中的“似乎似乎”一词?一词? 答:答: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似乎似乎”是是“好好 像、仿佛像、仿佛”的意思,
16、的意思, “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 眼前槐花树的情景勾起了作者对家乡老屋后的槐花树以及和槐花有关眼前槐花树的情景勾起了作者对家乡老屋后的槐花树以及和槐花有关 的人、 事的怀念和回忆。 这句话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人的回忆,的人、 事的怀念和回忆。 这句话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人的回忆, “似乎似乎” 在这里是由实到虚的一个过渡。在这里是由实到虚的一个过渡。 “似乎还是那个味儿似乎还是那个味儿” , “那个味儿那个味儿”是是 指奶奶做的槐花麦饭的味道,结合指奶奶做的槐花麦饭的味道,结合“和着泪水,轻轻地嚼和着泪水,轻轻地嚼”可知,作可知,作 者
17、在这里是由物想到了人,槐花还在,可奶者在这里是由物想到了人,槐花还在,可奶奶已经不在了,含蓄地表奶已经不在了,含蓄地表 达达了对奶奶的怀念。了对奶奶的怀念。 答案:答案:首段中的首段中的“似乎似乎”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树慢慢唤醒了作者尘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树慢慢唤醒了作者尘 封的记忆,使文章由现实自然过渡到旧日时光;尾段中的封的记忆,使文章由现实自然过渡到旧日时光;尾段中的“似乎似乎”写写 出了槐花麦饭还是那个味儿,但奶奶已经不在,一切物是人非,心境出了槐花麦饭还是那个味儿,但奶奶已经不在,一切物是人非,心境 已不同的情感体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已不同的情感体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18、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这一基本特征的。 答:答: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该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该 题,首先要明确题,首先要明确“形散神聚形散神聚”的含义,的含义, “形散形散”主要指取材不受时空限主要指取材不受时空限 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材料组织与结构安排比较自由等;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材料组织与结构安排比较自由等; “神聚神聚”主主 要指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在选材上,描写了槐花、槐花要指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在
19、选材上,描写了槐花、槐花 树、奶奶以及家乡生活的场景,取材自由;在构思上,文章由眼前的树、奶奶以及家乡生活的场景,取材自由;在构思上,文章由眼前的 槐花树引出对家乡老屋后的槐花树的回忆, 中间还穿插对梦境的描写,槐花树引出对家乡老屋后的槐花树的回忆, 中间还穿插对梦境的描写, 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不受时空的限制,构思独特;在表现手法上,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不受时空的限制,构思独特;在表现手法上,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全方位、多角度 地表现文章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广泛的选材、独的中心。而广泛的选材、独特的构思、
20、多样的手法,都是特的构思、多样的手法,都是 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都是为了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所以本文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都是为了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所以本文 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 答案:答案:本文写树、写人、写生活,取材广泛自由;写现实、写本文写树、写人、写生活,取材广泛自由;写现实、写 回忆、写梦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路灵活,结构自由;表现回忆、写梦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路灵活,结构自由;表现 手法不拘一格,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手法不拘一格,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任意答任意
21、答 出两点即可出两点即可)以槐花树为线索,围绕主题将与槐花相关的人、事串连以槐花树为线索,围绕主题将与槐花相关的人、事串连 起来,主题明确集中,抒发怀念之情。起来,主题明确集中,抒发怀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心安 帕帕 男男 菜根谭菜根谭 里说:里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浅显地说敬就是敬浅显地说敬就是敬 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
22、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 敢。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 谓是谓是“命命” ,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但“井冈山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 年挥之不去。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 井冈山的翠竹 , 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首先读的是袁鹰的 井冈山的翠竹 , 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 “井井 冈山五百里林海里, 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冈山五百
23、里林海里, 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 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 挺拔,好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 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 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深
24、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 倒的一种精神。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亦如袁鹰所写: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 一点,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
25、中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 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 “用用 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 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 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
26、军战士 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 们早已安静的灵魂。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竹子是“节节”与与“洁洁”的象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凌云处尚虚心” ,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 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27、东西南北风。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 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可见竹子的高洁可见竹子的高洁 备受文人青睐。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 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 石碑,上刻有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魂归井冈
28、老红军战士曾志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以及生卒年,不了解 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 下下过世的某位老人。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 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据说有“潇湘美女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之称的曾志,1911 年年 4 月月 4 日生于湖南省宜日生于湖南省宜 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
29、子家庭。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 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 校,校, 1926 年年 8 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 同年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 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产党。1928 年年 4 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 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 她参加过著名的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保卫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后,任广州市市 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 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 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 更让我高山仰止。 原来我所不知道的, 在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 更让我高山仰止。 原来我所不知道的, 在 1928 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年年底,曾志
31、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 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 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 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 1952 年,年, 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 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
32、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 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 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 “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 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
33、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 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 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 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 信仰!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
34、章有删改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 ,这表明作者认,这表明作者认 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 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 凸显了竹子的 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 凸显了竹子的 “节节” 与与 “洁洁” , 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 “就让他就让他(石来发
35、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直到老死井冈山。 ” 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 “此次学习,可谓是此次学习,可谓是命命”与下文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D 项,项, “此此 次学习,可谓是次学习,可谓是命命 ” ”是作者到井冈山之前的感受,是作者到井冈山之前的感受, “不是宿命,而不是宿命,
36、而 是必须是必须”是作者到井冈山之后的感受,表现出了作者对井冈山的情感是作者到井冈山之后的感受,表现出了作者对井冈山的情感 变化,并不矛盾。变化,并不矛盾。 答案:答案:D 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敬畏”一词,起一词,起 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了“敬畏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 井冈山的竹
37、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 “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 此句用拟, 此句用拟 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文章以“我的行踪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我”在井冈山学习在井冈山学习 的经历,抒写了的经历,抒写了“我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章的艺术特点的能力。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章的艺术特点的能力。C 项,没有运项,没有运 用拟人的手法,只是简单的陈述。
38、用拟人的手法,只是简单的陈述。 答案:答案:C 3 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 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 “曾志曾志” 的描述, 这样写有何用意?的描述, 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述。请简述。 答:答: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曾志把自己当成井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曾志把自己当成井 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对井冈山充满感情,甚至最终选择魂归井冈,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对井冈山充满感情,甚至最终选择魂归井冈, 作者描写她与井冈山的故事使人们对井冈山的情感有了依托,更加具作者描写她与井冈山的故事使人们对井冈山的情感有了依托,更加具 体可感,真实有感染力。同时曾志身
39、上带着的如竹子般的坚韧和高洁,体可感,真实有感染力。同时曾志身上带着的如竹子般的坚韧和高洁, 不屈不挠的品质,也丰富了文章内涵。不屈不挠的品质,也丰富了文章内涵。 答案:答案:曾志是中国革命老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 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曾志身上集中曾志身上集中 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 化了革命主题。化了革命主题。 4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
40、安” ,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 答:答: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意蕴的能力。对作者来说,井冈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意蕴的能力。对作者来说,井冈 山不是一山不是一处普通的地方,它是中国革命圣地,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如曾处普通的地方,它是中国革命圣地,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如曾 志般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他们意志坚定,不畏牺牲,这是中国的一志般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他们意志坚定,不畏牺牲,这是中国的一 处信仰高地、革命精神家园,令世人唯有敬畏,这对作者也是一次精处信仰高地、革命精神家园,令世人唯有敬畏,这对作者也是一次精 神洗礼,神洗礼,30 年挥之不去的愿望终于实现,
41、所以心安。年挥之不去的愿望终于实现,所以心安。 答案:答案: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 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 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 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 也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 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