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语语 文文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 仅需要物质领域的高度发展,而且需要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来构成其物质成就的精神或灵魂。 但是,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只有在物质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才会得到高度的凝聚
2、; 但它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贯穿于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支配力量。因此,文化自信的意 义在于:它是一种普遍的自信,一种普遍的精神力量,它从根基上全面地影响、提升并巩固 我们的各种自信,从而成为推进我们事业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不仅高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而且是胸襟开阔、 兼收并蓄的。 今天, 我们在吸收借鉴现代文明积极成果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我们的历史文化, 曾经使哲学家黑格尔惊讶于中国国运的持久, 曾经使历史学家汤因比赞叹 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 当前, 我
3、们要更加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不仅如此, 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 尤其是建 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即使在近代最艰难的时刻,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 信力了吗一文中仍慷慨声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作为文化精神支柱的“脊梁” ,理应更加坚实挺拔。 这就要求我们, 通过深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全面地把握中国的历 史和现实,来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并
4、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摘编自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材料二 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 的历史性变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满足人民 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为此,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统筹发展的基础上, 加大对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文化政策倾斜与全面支持力度, 促进国民素 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水平, 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文化获得感、 幸福感更充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5、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 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 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新的战略着力点) 材料三 运河文化是最具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文化名片。近年来,江苏着力构建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淮安打造“运河之都” ,扬州做靓“运河 原点” ,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 ,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 ,徐州规划建设运河梦华旅游景 区、中运河风情旅游景区组织开展“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评选出 40 处最美运 河地标;围绕培育运河
6、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推出漕运文化研学游、名城名镇名村游、运河故 事专题游等旅游线路,打造窑湾运河文化风情小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 等一批富有文化气质的运河城镇大运河江苏段正日益成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 高颜值的 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江苏有界,江南无限。江苏是江南文脉的发源地与主要传承地。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传 承江南文脉,江苏省于 2016 年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计划用 10 年时间全面梳 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编纂总规模达 3 000 册的江苏文库 ,将收录近 1 万种文献。 2018 年, 江苏文库首批成果 86 册图书正式发布。 (摘编自以文化自信激活
7、文化创新创造 彰显“江苏印象” ) 材料四 首先,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研究梳理工作各执一派,学贯中 西、通古知今的新一代传统文化研究大家非常少。这必然带来很大问题。一是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概念和范畴缺乏明确界定,比如有国学、儒学、新儒家、儒教等称谓;二是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阐释不清, 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对 象不清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极其博大,究竟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需要明确界定。 其次,传承与弘扬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机制。
8、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建设、文物、公安、工商、旅游、宗教等多个部 门,具体工作也往往归属于多个部门。受部门职能分割和权限不同的影响,条块、区域分割 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传承保护工作机制,相关监管工作不 够有力。 再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牺牲文物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摘编自当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下列有关“文化自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文化自信属于上层建筑,需要在国家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阶 段之后才能够形成。
9、 B文化自信全面影响我们的各种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都和文化自信有关。 C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来自中国近代的奋斗历程,尤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D文化自信是推进我们事业的强大动力,只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建设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 项, “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材料一只是说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的条件之一, 不能说拥有高度的 文化自信, “就能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 答案:D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
10、国运的持久和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与我国优秀传统的独立性和兼收并蓄分不 开。 B 我们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精神食粮, 才能真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C中西部及落后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是当下文化精神食粮不平衡的表现之 一。 D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最主要手段是改造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 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 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并没有信息表明“改造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是赋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最主要手
11、段。 答案:D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牺牲文物文化,是影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 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目标实现的原因之一。 B 我们缺乏对新时代文化需求的认识, 所以在传统文化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传承。 C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所以政府部门要更多地参与其中,做好 统一的协调管理,形成共同管理的传承保护机制。 D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助于加大对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有助于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解析:本题考查
1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因果关系不当,原文中说的“缺乏 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 科学、 系统的挖掘” 是当前存在的问题, 而 “在 传统文化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是这种问题的表现。 答案:B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材料论证思路的题目,需要理解概括每一段 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出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一总共五段,第一段先指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建设, 进而引出文化建设与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的观点; 第二段主要论 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即文化自信是其他自信的基础;三、四两段分别从中华民族
13、的优秀 传统和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两个方面, 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来源; 最后一段是 总结段,指出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答案: 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建设, 而文化建设与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 然后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接下来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来源; 最后指出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 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5请结合材料三中江苏“运河文化”的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几条建议。(6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题 干要求,明确题干要求的是结合材料三提建议,所以不能从其他材料中寻找答案。材料三介 绍
14、了江苏的“运河文化”的发展,分析其发展特点、优势,即可从中总结出答案。 答案: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名片;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 强规划,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以具 体的形式传播下去。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银 洋 陆涛声 段祺瑞掌权时,江南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间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他有个交 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 买点儿什么, 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 汤老板也总要备一些小菜与他一道小酌两盅。 老宋自酿
15、了米酒, 逢年过节总要给汤老板送上五斤十斤; 汤老板到外地添货捎回上好的高粱 烧,也总要给老宋留三两瓶。老宋早年曾走南闯北到过大半个中国,很有些见识。汤老板遇 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 汤老板开了十年杂货店, 年终结算, 积攒了三百块银洋, 想用这笔钱做市面大些的生意, 但究竟做什么好,拿不定主张。新年正月初五,老宋来拜年,汤老板想与老宋私下商议,特 地在房内四仙台上备下小菜供两人对酌。喝酒时,汤老板就向老朋友吐了心事,还兴冲冲地 从枕头下取出用布卷着的银洋让老朋友也过过眼。 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说: “当年长毛造反 ,江南被烧了不少屋,如今 砌房造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
16、木材的也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 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一家木行。这生意大进大出,赚钱快,又没有风险。 ”汤老板觉 得是好主意,当即说: “过几天就到江西山里去买。 ” 老宋却又叫他莫慌,说: “到江西去批货,路途遥远,这季节砍伐下的木头还都堆在山 里,用人力往外运很麻烦,花费也大。不如等两三个月,雨季发水时,江西那边就会有大批 木排顺着山涧水流放出山,他们从河道撑运过来,沿河在各城镇兜售,经过我们这里。到时 只要多留心河道里过的木排,就地收买,既方便又节省成本。 ” 汤老板既佩服又感激,收起三百块银洋放到枕头下,陪着老宋一杯又一杯喝了个痛快。 一瓶酒不够,汤老板又出去到货橱
17、里拿了一瓶。 一眨眼,三个多月过去了,果真有一批江西木排经过毗陵城河。汤老板和木材商谈妥交 易,便到枕头底下去取那三百块银洋。哪知晓,翻遍床上床下,一卷银洋竟不翼而飞了!十 年积蓄,一下丢失,怎么了得! 汤老板一时急得浑身冷汗直冒。想来想去,这钱除了妻子只有老宋一人知道。记得那天 把银洋摊在台上时,老宋一直盯着发愣。他又想起他把银洋放在枕头下时,老宋也看见了。 他还想起,那天他出去拿第二瓶酒时,姓宋的曾一个人留在房里。汤老板想去报官,怎奈无 据无凭。他便先叫木材商等两天,然后备了点酒菜,连夜赶到乡下,把老宋请来。三杯酒过 后,他客客气气地说: “哎,宋兄,我枕头底下的三百块银洋,是你借去用的吧
18、?” 老宋一脸愕然: “银洋?” “嘿嘿,你当时你当时可能跟我说了的,都怪我酒喝多了,记不清了。 ” 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 汤老板又皱起眉头,苦苦哀求道: “老兄啊,你知道,我苦了十年,才积下那么点儿钱。 刚才找不到,急得我正想投河、上吊,想到是你老兄借的,才稍微放心。只是眼下与木材商 谈好了交易,正等这笔钱用” 老宋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 “老弟别急,三百块银洋既然你有急 用,我后天一早一定送来。 ” 果然,第三天老宋送来了三百块银洋。 汤老板买下几排木头,木行开张,生意兴隆,当年就赚了一大笔钱。自从有了三百块银 洋的曲折,他再也看不起老宋。
19、老宋也不再露面。 汤记木行,越开越兴旺。三年之后,汤老板便着手扩大店面和改造住宅。拆除旧屋撬起 地板时,汤老板突然发现地板下有个布卷,解开一看,三百块银洋一块不缺。原来房里的地 板年久失修,床头下靠墙有一条三指宽的裂口。显然是他当时放银洋后,布卷不知何时从床 头落下掉了进去,而且滚到了另一块地板下。 汤老板醒悟到自己冤枉了好朋友,想想自己这几年生意发达,本就是靠老宋指点,而且 是用了老宋的本钱,万分愧疚,准备诚诚恳恳赔罪还钱。 汤老板带上三百块银洋,匆匆来到老宋住的村上,大吃一惊: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 块银洋给自己应急,除了倾尽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他住 着简陋的
20、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汤老板望着老朋友,悔 恨不已,不由落泪,双膝一屈跪下,捧着银洋说: “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这三百 块银洋你收下,我还要加倍还你,还要” 老宋连忙把他搀起,和蔼地说: “老弟不必这样。三百五百块银洋,与你我之间的交情 相比又算得了啥?别再提它。我有三年不到你家喝酒了,走,上你家喝几杯。 ” 汤老板心里更加难受:是啊,真诚的情谊和信任,哪是三百五百块银洋能买得到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汤老板在向老宋说了自己想用攒的钱做大生意的想法后,还特地把三百块银洋拿出 来让老宋看,他这样
21、做主要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有钱。 B “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是汤老板的主观感受,是他特别在意自己的 银洋的一种反应,这也成为他后来怀疑老宋的理由之一。 C面对银洋的突然失踪,汤老板惊慌失措,怀疑是老宋所为,甚至想要报官,但最终 没有对老宋进行强烈指责,而是置办了酒菜请来老宋,给他台阶下。 D面对汤老板对银洋下落的询问,老宋一脸“愕然” ,这反映了老宋对汤老板的询问 感到意外, “笑着说”说明老宋已经决定拿银洋给汤老板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 A 项, “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 耀自己的有钱”错误,汤老板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 答案:A 7下
22、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标题“银洋”是行文线索,是“银洋”检验出了好友之间的友谊是否坚不可摧,是 “银洋”的失而复得让汤老板与老宋的性格充分显现。 B “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的细节描写,生 动地展现了老宋在明白汤老板言外之意后复杂的心理活动。 C小说的叙事为主旨服务,详细描写了汤老板和老宋两次喝酒的场景,略写了汤老板 三年里发家致富的过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结尾揭示老宋所做的一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让读者思考友谊、利益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23、。D 项, “悬念丛生”错误,小说情节有 波折,但是并没有设置很多悬念,谈不上“悬念丛生” 。 答案:D 8小说中塑造的老宋的形象个性突出,特征鲜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老宋说的话、做的事 进行梳理,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然后根据其言行来分析其形象特征。如老宋建议汤老 板做木材生意, 分析得非常透彻, 后来汤老板真的靠木材生意发了家, 这说明老宋是一个 “眼 光敏锐”的人。而从老宋和汤老板的交往中,可看出老宋“重情重义” “淡泊利益” “心地宽 容”等特点。 答案:眼光敏锐。对问题认识清晰透彻,从他对木材生意
24、的分析与判断中可以看出。 重情重义。 在好友缺钱急用的情况下卖掉自己的房子与田地帮助好友筹措资金。 淡泊利 益。在朋友之义与银洋之利中毫不犹豫地舍弃钱财。心地宽厚。在好友冤枉自己时没有愤 怒、抱怨,在好友认错的情况下没有指责、批评,而是完全包容,重归于好。(答出任意两 点即可) 9有人建议删去本小说的第一段,理由是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你的看法如何?请结 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6 分) 答:_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问能不能删除第一 段,可以从删除第一段带给整个小说的影响来判断。能否删除,要看情节的完整性等是不是 受了影响。联系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删除
25、第一段会使得下面故事的发生时间模糊不清,削弱 故事的真实性;没有汤、宋两人平时交往的深厚情感的积淀,汤老板也不会找老宋商量开辟 新的商业战场的事,更不会有后面老宋的舍家相助行为。 答案:不能删,因为第一段有以下作用:交代了时间为民国时期,为故事的展开提供 了时代背景;交代了汤、宋两人是多年的有来有往的好友,为汤老板找老宋商量开辟新的 商业战场的情节等做了铺垫; 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与真实性, 让后文中老宋对汤老板的舍 家相助有了可信度。(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
26、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 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 。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 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 “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 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 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 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 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 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
27、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 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 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 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 注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 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 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 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 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 悉当。 居江南久, 功德最盛。 同治 十三年,薨 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
28、,辍朝三日。赠太傅, 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 ,有删节) 注 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 者/不可胜数/ 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 者/不可胜数/ 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 者/不可胜数/ D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 者不可胜数/
29、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若在“竦然”前断 开, “竦然” 的主语就成了曾国藩, 不合逻辑, 排除 A、 D 两项; “所成就荐拔者” 构成 “所 者”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B。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的及第者称为进 士。 B遭逢父母的丧事叫丁忧,其中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 父忧。 C同治是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延用到 清朝。 D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如崩、薨
30、、卒、不禄等。 “薨”一般指诸侯或 大官的死。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 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B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 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 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 D 曾国藩思想先进。 他极
31、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 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 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 过的荣誉”错,原文说的是曾国藩作为文臣被封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译文:_ _ (2)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译文:_ 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岁”(按照年份)、 “诚”(实 在)、 “术”(手段)。(2)关键词“许”(答应)、 “
32、夺”(剥夺)、 “计”(资财)。 答案:(1)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 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 (2)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 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 14曾国藩为什么建议裁减士兵?请简要说明。(3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案集中在曾国藩上书的内容中,筛选关键 句,如“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 “自乾隆中增兵议起饷愈多则国愈贫” ,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乾隆中期以来,军费开支大,后裁兵效果不佳;曾国藩认为士兵越多,兵饷就越 多,国家就越贫穷,
33、国力也就越弱。 【参考译文】 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 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年,皇帝下 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 才,人才选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 “国家财 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 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 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
34、人的粮 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 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 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 兵少而国家强, 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 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 ” (他) 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 (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这一奏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 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 去
35、世返回家乡。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 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而曾 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怕一样。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 划整体。自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 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 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 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 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 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 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 曾国藩 为人威严庄重,有漂
36、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 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 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他见人一 面就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 的功业和德行也最多。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 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赠官太傅, 谥号文正,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
37、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 频 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注 建炎三年腊月,陈与义与友人席益(字大光)在衡山相遇。当时,陈与义因躲避 金兵而抵达湖南, 席益则卸掉官职流寓衡山一带。 次年元旦后数日, 陈与义离开衡山赴邵阳, 在席益为他举办的饯别宴上作此词。歌声:席间歌女劝酒的演唱。雪:指“雪儿” 。雪 儿为隋末李密歌伎,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 “雪儿”后来泛指歌伎。衡州:今 湖南衡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8、( ) A首句既描写了客观情景,点明作者即将启程远行的事实,又侧面表现了作者的主观 心境。 B “更醉君家酒”一句将作者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含蓄而深切。 C “吟诗”两句写作者与友人相聚时一起赋诗,天天盼望春天,可桃花刚开却要分别, 无限惋惜溢于言表。 D本词层次分明,上片叙事,描写了饯别宴上的情景,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不忍离 别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上、下片都 描写了饯别宴上的情景,也都抒发了作者不忍离别之情。 答案:D 16请简要赏析词的末尾两句“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的妙处。(6 分) 答:
39、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赏析诗句类题目,要注意 答题方向有两个:一是分析诗句本身,从其语言、内容上分析艺术技巧;二是联系前后文及 标题,分析其有无照应、暗示、总括等作用。 答案:照应起首两句“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语意上紧密关联,使全词结 构严谨。“离恨”用船来载,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不忍离别之情。虚 写,此时作者还处于沉醉之中,却开始想象“明朝酒醒”之事,这种对未来的设想从时空角 度增强了作者的恨别之情。(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40、)论语 雍也中,孔子将学习知识和本领的人分为三个层次的句子是 “_,_” 。 (2) 庄 子 逍 遥 游 中 , 表 明 宋 荣 子 对 待 誉 和 非 的 态 度 的 句 子 是 “_,_”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_,_”是全诗的主旨,更 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将记忆与语意提醒紧密结合 起来。(1)根据“孔子将学习知识和本领的人分为三个层次”可以推知答案;(2)根据“宋荣 子对待誉和非的态度”可以推知答案;(3)根据“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 共鸣”可以推知答案。易错字:(2)誉,沮。 答案:(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大庆,再难寻从前的样子。那一望无际的荒原,荒原上镶嵌的无数水泡子,标志性的狗 皮帽子,全都隐匿在时间的背后。( ),熠熠于昔日的荒原之上。过去与现在,熟悉 与陌生,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叠印、交替、转换。 我在高大的铁人雕塑前伫立思考。1955 年,在祖国的西北角找到克拉玛依油田时,举 国一片欢腾。 同年_新中国一个新的工业部门_石油工业部宣告成立_二十世 纪五六十年代_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玉门_克拉玛依_大庆_川中展开。 我的
42、父亲背负着为祖国寻找大油气田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随整建制转业部队开进 克拉玛依,告别家乡和亲人。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四年后,松嫩平原松基三井喷射出原油,大 地深处发出轰鸣,伴随着映照日月的火光,大庆这个非同凡响的石油巨子诞生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往昔的古老的石油城呈现在我的眼前 B荒原上呈现出往昔那座古老的石油城 C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石油城 D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并不陌生的现代化石油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关注前后文,括号前面说的是 大庆“熟悉”的“过去” ,后面说的是大庆的“过去与现在,熟悉与陌生”
43、 ,那么括号处所填 内容应与大庆“陌生”的“现在”有关,只有 C 项符合要求。 答案: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前后内容的 逻辑关系和句间的停顿, 如石油工业部是对前面 “新的工业部门” 的具体解释, 应用破折号; “石油工业部宣告成立” 句意表达完整, 其后应用句号; “玉门” “克拉玛依” “大庆” “川中” , 这些地名为并列关系,其间应用顿号。 答案:B 20文
44、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我的父亲背负着为祖国寻找大油气田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告别家乡和亲 人,随整建制转业部队开进克拉玛依。 B我的父亲怀着为祖国寻找大油气田的使命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随整建制 转业部队开进克拉玛依,告别家乡和亲人。 C我的父亲背负着为祖国寻找大油气田的使命,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告 别家乡和亲人,随整建制转业部队开进克拉玛依。 D我的父亲背负着为祖国寻找大油气田的使命,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随 整建制转业部队开进克拉玛依,告别家乡和亲人。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背负
45、着的初 心”搭配不当,可改为“背负着的使命,怀着的初心” ;二是语序不当,应将“随 整建制转业部队开进克拉玛依”和“告别家乡和亲人”前后对调。分析四个选项,只有 C 项全部修改正确。 答案:C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理想的事物总是完美无缺的,现实的事物总是优劣兼具的。龙、凤、麒麟,都是理想中 的事物,它们的形象和神性,谁也没有真正见过。人们几乎找不到它们的缺点, _,诸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百鸟朝凤、丹凤朝阳、凤毛麟角、 望子成龙等。 其寓意之美, 都是显而易见的。 龟、 虎就不同了, _, 人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象,因而优缺点都一目了然。龟有长寿和可以占卜的一面,也有行动 迟缓、畏缩不前的一面,龟缩等词极具贬义。_,所以它可 以与龙为伍,形成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等让人听起来觉得勇猛的词,也有虎口拔 牙、虎口余生、虎狼之国等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的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语段先提出观点,谈及“理想”和 “现实”中的事物的特点,然后举例阐述。第处,上承“找不到它们的缺点” ,下启一些 关于龙、凤、麒麟的词语,再联系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