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与巩固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撰稿:孙景艳 责编:赵炜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 1 (日照)若点 P(m,12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点P一定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点 P(a,b),ab0,a+b0,则点 P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点 P(x,y)的坐标满足 xy0(xy),则点 P 必在( ) A原点上 Bx 轴上 Cy 轴上 Dx 轴上或 y 轴上(除原点) 4 (2012 江苏江苏南通南通)线段 MN 在直角坐标
2、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段 M1N1与 MN 关于 y 轴对称, 则点 M 的对应的点 M1的坐标为( ). A(4,2) B(4,2) C(4,2) D(4,2) 5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轴以 1cm 作为长度单位,PQR 的顶点坐标为 P(0,3) ,Q(4,0) ,R(k,5) , 其中 0k4,若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8cm2,则 k 的值是( ). A1 B 8 3 C2 D 1 2 6如果矩形 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且点 A 和点 C 的坐标分别为(-3, 2)和(3,2),则矩形的面积为( ) A32 B24 C6 D8 7. (湖北武汉)如图所示,所有正方形
3、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 x 轴或 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 们的边长依次为 2,4,6,8,顶点依次用 A1,A2,A3,A4表示,则顶点 A55的坐标为( ). A(13,13) B(-13,-13) C(14,14) D(-14,-14) 8.(台湾)如图,坐标平面上有两直线l、m,其方程式分别为 y=9、y=-6若l上有一点 P,m上有 一点 Q,PQ 与 y 轴平行,且 PQ 上有一点 R,PR:RQ=1:2,则 R 点与 x 轴的距离为何( ). 2 A1 B.4 C. 5 D.10 二二、填空题填空题 9如图,图中O点用(0,0)表示,A点用(2,1)表示若“A左一进二”表示
4、将A向左平移一个 单位,再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此时A到达C点,则C点为(1,3) 。若将A(2,1)“右二进三”到达D点, 在图中确定D的位置,可表示为 10. 如果点 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 N(a,b)在第 象限 11.(贵阳)对任意实数 x,点 P(x,x22x)一定不在第 象限 12.已知点 P(2,-3)与 Q(x,y)在同一条平行 y 轴的直线上,且 Q 到 x 轴的距离为 5,则点 Q 的坐 标为 。 13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 4 cm,取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则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 分别为_ 14.将点 A(1,3)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 个
5、单位后得到点 B(a,b) ,则 ab 15.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A 的坐标为 (-1, 1) , AB 平行于 x 轴, 则点 C 的坐标为 16. (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 A(1,0),点 A 第一次跳动至点 A1(-1,1),第四次 向右跳动 5 个单位至点 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 A 第 100 次跳动至点 A100的坐标是 3 三三、解答题解答题 17如图,点A表示 3 街与 3 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 5 街与 5 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3) (4,3)(5,3)(5,4)(5,5)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请你用同
6、样的方法找出由A 到B的其他三种路径 18(河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M 的坐标为(a,-2a) (1)当 a=-1 时,点 M 在坐标系的第 象限;(直接填写答案) (2)将点 M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后得到点 N,当点 N 在第三象限时,求 a 的取值范围 19.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 ABCDEF 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1,0),B(2,3),C(5, 6),D(7,4),E(6,2),F(9,0),确定这个多边形的面积,你是怎样做的? 2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OAB,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
7、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 OB 交于点 C,与边 AB 交于点 D (1)若折叠后使点 B 与点 A 重合,求 D 点坐标;(*你还能求出点 C 的坐标?) (2)若折叠后点 B 落在边 OA 上的点为 B , 且使/BD OB, 此时你能否判断出BC与AB的位置关系? A B 4 若能,给出证明,若不能试说出理由。(*你能求此时点 C 的坐标吗?还能?)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 1. 【答案】D. 2. 【答案】C; 【解析】由 ab0 可知 a 和 b 同号,由 a+b0 可知 a 和 b 同时为负,所以 P(a,b)在第三象 限,故选 C 3. 【答案】D; 【
8、解析】由 xy0,可得 x0 或 y0,当 x0 时,点 P 在 y 轴,当 y0 时,点 P 在 x 轴, 故选 D 4. 【答案】D; 【解析】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5. 【答案】B; 【解析】如图, , 梯PRQQMPPORRMOQ SSSS , 即 (4)(53)3 4 8 22 5 = 2 kk ,解得 8 3 k . 6. 【答案】B; 【解析】分析:因为以矩形 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B 两点关于 y 轴对称且距离为 6,同样 B、C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且距离为 4,所以矩形的面积为 24,故 选 B
9、 7. 【答案】C;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由从内到外的第 2 个正方形数起: A5在第三象限,A6在第二象限,A7在第一象限,A8在第四象限, A9在第三象限,A10在第二象限,A11在第一象限,A12在第四象限, 其一般规律是:由从内到外的第 n(n 为正整数,且 n2)个正方形算起: 41n A 在第一象限, 42n A 在第二象限, 43n A 在第三象限, 4n A在第四象限 那么,点 A55在哪个象限呢? 因为 55 为奇数,所以点 A55应该是在第一象限或者是第三象限 具体地,由 4n-155,解得 n14(由 4n-355,则 n 不是整数) 由此可知,A55在第一象限,且在从
10、内到外的第 14 个正方形的顶点上 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又知: 在第一象限的第 1 个正方形顶点坐标是(1,1), 5 在第一象限的第 2 个正方形顶点坐标是(2,2), 在第一象限的第 3 个正方形顶点坐标是(3,3), 因此,在第一象限的第 14 个正方形顶点坐标是(14,14)即 A55(14,14),故选 C 8. 【答案】B; 【解析】由已知直线 L 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为 9,M 上所由点的坐标为-6,由 PQ 与 y 轴平行即 于 x 轴垂直,可得出 PN=9,QN=6,PQ=PN+QN=9+6=15,根据已知 PR:PQ=1:2 可求出 PR,从而求出 R 点与 x 轴的距离 二
11、二、填空题填空题 9. 【答案】(4 ,4). 10.【答案】三; 【解析】先根据点 M(a+b,ab)在第二象限确定出 a+b0,ab0,再进一步确定 a,b 的符号即 可求出答案 11.【答案】二; 【解析】0 x时,则 2 2(2)xxx x,20 x,(2)0 x x,不可能(2)0 x x, 所以横坐标小于 0,而纵坐标永远不可能大于 0,所以不可能在第二象限. 12 【答案】 (2,5)或(2,-5); 【解析】点 P(2,-3)与 Q(x,y)在同一条平行 y 轴的直线上,可得 x2, 又且 Q 到 x 轴的距离为 5,可得 y5 13.【答案】(2,0),(0,-2),(-2,
12、0),(0,2); 【解析】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取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各点的坐标为(2,0),(0,-2),(-2,0),(0,2) 14.【答案】15. 15.【答案】 (3,5) ; 【解析】用正方形的边长减去点 A 的横坐标的长度得到点 C 的横坐标,加上点 A 的纵坐标的长度 得到点 C 的纵坐标,从而得解 16.【答案】(51,50) 【解析】根据图形观察发现,第偶数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横坐标是次数的一半加上 1,纵坐标是次 数的一半,然后写出即可 三三、解答题解答题 17.【解析】 解: (3,3)(3,4)(3,5)(4,5)(5,5)
13、(3,3)(4,3)(4,4)(5,4)(5,5) (3,3)(3,4)(4,4)(4,5)(5,5) 18.【解析】 解: (1)二; (2)由题意得,N(a-2,-2a+1),又 N 在第三象限, 20 210 a a , 即 1 2 2 a 答:a 的取值范围为 1 2 2 a 19.【解析】 解:如图所示,多边形 ABCDEF 的面积 () PEFAHMFABGBGHCCDNMDEPN SSSSSS 矩形矩形梯形梯形梯形 6 1111 ()()() 2222 AFAHAG GBBGCHHGDNCMMNDNPEPN 111111 8 63 1(14) 3(24) 2(23) 23 2 222222 PEPF 315 4865325 22 点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通常转化为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和与差 20.【解析】 解: (1)D(1,2) (2)/BCAB,理由:如图, 因为/BD OB, 所以CBB =BBD, 又因为折叠后点 B 落在边 OA 上的点为 B , 所以CBB =BBC, DBB=BBD, 所以BB C=DBB, 所以/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