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

上传人(卖家):七彩 文档编号:1004664 上传时间:2021-01-06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说“木叶”说“木叶” 林庚林庚 01 1.把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理清文章的 记叙思路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 特质以及意象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 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 同类现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 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博士生导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 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

2、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1933年秋出版了第 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 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 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 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 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既是诗人,又是学者。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 的“双璧”。他对唐的“双

3、璧”。他对唐 诗作出了“诗作出了“盛唐气盛唐气 象象”、“少年精神”、“少年精神” 等经典概括,被学界等经典概括,被学界 广为接受。贺知章的广为接受。贺知章的 名诗名诗咏柳咏柳,是因,是因 为他的挖掘,才入选为他的挖掘,才入选 小学课本,最终家喻小学课本,最终家喻 户晓户晓。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 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 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 诗化的语言,精炼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 生活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 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林庚 先生对诗歌语言的观点。 02 添加标

4、题 添加标题 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 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 “木”字。 4.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5.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 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 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6.“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5、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 色性。 7.“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 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浏览全文,勾出每段关键词句。 04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那就是“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而“木叶” 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46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阐述“木”的 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 第三部分也就是第7段,这是本文的小结。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46) 分析“木”分析“木” 的两个艺的两个艺 术特征

6、术特征 总结全文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相隔千里 全文思全文思 路路 “木叶”为木叶”为 古代诗人古代诗人 所钟爱所钟爱 木木 02 文章开篇交代“木叶”的来源,从源头上揭开“木叶” 这个意象的神秘面纱。 接下来在第2段以“木叶是什么呢”的设问开头,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 “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 见。“木叶”产生了不少的佳句,到杜甫的“落木” 则发展到极致。至此明确指出,从最开始用的“木 叶”,到后来的“落木”,实际上是诗人大胆的艺术 追求。 文章第3段继续阐述“木叶”“落木”与“树 叶”“落叶”之所以不同

7、,关键在于“木”字,引出 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就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概念概念 艺术形象艺术形象 第第1节:节: 第第2节:节: 树叶树叶 木叶木叶 叶叶 落木落木 (门庭寂寥)(门庭寂寥) (兴盛繁茂)(兴盛繁茂) 第第3节:节: 概念概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 形象形象 学习重点:研读第4-6段,回答问题: 分析文章是如何阐释“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的? (一)“木”用于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含有一个落叶 的因素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VS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树树 满树叶子,饱满满树叶子,饱满 木木 叶子越来越叶子越来越 少,空阔少,空阔 02 (二)分析原因

8、: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由树与木潜在形象的不同,进而阐释树与叶、木与叶 的形象 “树”“树”与“叶”的形象一致,都带有 层层浓荫的联想 “木”“木”有“木头” “木料”“木板” 等影子让人想起树干,很少想到叶子。“叶”被排 斥到“木”的舒朗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 象不一致,“叶”暗示着落叶。 所以树叶可以简化成叶,但木叶不可。 第第1节:节: 第第2节:节: 树叶树叶 木叶木叶 叶叶 落木落木 (门庭寂寥)(门庭寂寥) (兴盛繁茂)(兴盛繁茂) 第第3节:节: 概念概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 形象形象 04 (三)“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有微黄、干 燥之感 “树”褐绿色,与叶

9、接近“木”微黄色、干燥 “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 个舒朗清秋的气息 “落叶”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黄叶”长满树上,有微黄颜色,没有干燥 之感,缺少飘零之意 “落木”比“木叶”更空阔,洗尽绵密之意 意象意象 场合场合 外形外形 颜色颜色 质感质感 意味意味 联想联想 ( (落落) ) 木木 ( (叶叶) ) 树树 ( (叶叶) ) 春春 夏夏 之之 交交 秋秋 风风 叶叶 落落 脱脱 尽尽 叶叶 子子 枝枝 叶叶 繁繁 茂茂 绿绿( (叶叶) ) 褐绿褐绿 ( (干干) ) 干干 燥燥 饱饱 含含 水水 分分 空空 阔阔 疏疏 朗朗 饱饱 满满 绵绵 密密 离人的叹息离人的叹息

10、 游子的游子的漂泊漂泊 密密层层密密层层 浓荫满地浓荫满地 枯 黄 枯 黄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 (叶)”的不同意蕴。 04 第二部分(46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 第第4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含有落叶的因素。这里作者 提出“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的问题,指出自屈 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 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接下来,作者借助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 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进行了一场充满诗意的“高木”和“高树”

11、 之辨,指出高树给人饱满的感觉,高木则给人空阔的感觉,进而概括出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比“树”显得更单纯,“它仿佛本身 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01 第第5 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阐释诗歌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阐释诗歌 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 背后”,“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 概念中的意义组合起来,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比 如说,“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 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人们想 起树干,而不大会想到叶子,“叶”因为其繁密性而常被

12、 排斥在“木”的舒朗的形象之外,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 “木”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也因“带有密密层 层浓荫的联想”,如周邦彦满庭芳中的“午阴嘉树清 圆”,与叶的形象十分一致,所以“树叶”并不比“叶” 多一些含义,就势指出“木叶”异于“树叶”之处,并且 引出了下文要论述的“木”的第二个暗示性特征。 02 第第6 6段,阐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段,阐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 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相对“树”与“叶”颜色接近而言,“木”可能是透 着黄色的,是干燥而不是湿润的。在比较充分地论述 “木”的特征的基础上,作者笔触一

13、转,回到“木叶” 上,借助丰富而富有典型性的例子,指出正是由于 “木”所具备的暗示性,“木叶”也具备飘零落叶的 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的性格。至此,作 者清楚地阐述了“木”的特点与“木叶”的性格之间 的联系,读来让人既感受到作者的学者素养,增加了 审美鉴赏的知识,又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对中国 传统文文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01 说“木叶”说“木叶” “木叶”成为诗人 所钟爱的形象(1-3) 诗人们钟爱“木叶” 古诗中很少用“木叶” “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木”的两个艺术 特征及原因(4-6) 第一个特征:暗示性 第二个特征:颜色性 小结:“木叶”与 “树叶”的异同(7) 概念上:相

14、去无几 艺术形象:一字千金 现象 本质 层 层 深 入 03 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 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 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接引出谈论的话题; 二是例证,使对道理的分析有理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林庚先生此文揭开了鉴赏诗歌创作的神秘面纱。作者 在文中没有摆出“理论”的面孔,没有搬弄术语,而 是把深奥的文学理

15、论渗透于对古诗中“木叶”意象的 阐释中。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深奥的道理附着并渗透 于具体的诗句中,在对一个个鲜活的例句的解读中引 导读者领悟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妙处。这样,读者也会 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深蕴其中的道理。 03 这文章实际上谈论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 什么要用“说木叶”作为标题? 一是小中见大,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本叶”作为论题,以 此作为引于,引出话题自然切; 二是以”木叶”作为例证,使文章富有形象感,阐释有凭有 据。 在文中作者先排除了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究 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的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 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

16、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道理,又 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 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 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暗示暗示 生活常识暗示生活常识暗示 文化心理暗示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文化传统:历 代文学作品、代文学作品、 典故所构成的典故所构成的 文化氛围。文化氛围。 04 作为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知识性、思想性 强,说理由小见大,层层深入,行文活泼自由,富有文采,其特 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努力探究文

17、学的规律性。作者在治学中总是试图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找 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直指根本,与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说“木叶”是 他的这一努力的具体而微的体现。这就使得本文既有理论意识、宏观意识作为主线,又总 不脱离具体文本,始终以微观透视作为立论的依据,善用归纳、辨析之法,不为凿空之论。 第二,善于“卖关子”。这里的“卖关子”,也就是说不直接抛出观 点,而是凭借出色的问题意识,在别人视若无睹之处提出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愿。本文开篇时并没有致力于直接阐发“木叶” 的内涵,而是从古代的诗歌钟情“木叶”而少用“树叶”说起,向读者提出 问题: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

18、树叶”呢?以此为基础,作者向纵深发 展,挖掘“木”的内涵。从屈原在“洞庭波兮木叶下”中创造性地发现“木 叶”的奥妙,到杜甫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对“落木” 的再创造,初步揭示了古代诗人的继承与创新。 04 第三,真切而富有个人特色的体验。作者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又有丰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这两者相辅相成, 使他能够自如地出入于各种诗歌语境,将比较复杂的文学鉴赏问题解说 得形象生动、清楚明晰。比如说,不管是一开始对古诗词中多用“木叶” 而不是“树叶”这一现象的梳理,还是对“木叶”暗示性特征的分析, 作者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名篇佳句信手拈来,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体

19、 验。又比如,为了将对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的阐述落到实处,作者进行 了大量的对比,如“木叶”与“落木”,“高树”与“高木”,“树” 与“木”,“木叶”与“落叶”“黄叶”等的对比,其中关于这些意象 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精微而细致的论述,再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学术造诣, 以及充满了诗人气质的敏感心性,读来让人既深深折服,又觉趣味盎然。 愁愁 问君能有几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愁,恰似一江春水,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向东流。李煜李煜 试问闲试问闲愁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怎一个滴,怎一个愁愁字了得?字了得? 字典字典(概念(概念解释)解释) :忧伤的心情忧伤的心情 诗歌诗歌(形象(形象解释)解释) : 一字之差,相去千里一字之差,相去千里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唐唐 齐己齐己 早梅早梅 一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北宋北宋 林逋林逋山园小梅山园小梅 再会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说“木叶”》课件(共32张PPT).pptx)为本站会员(七彩)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