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 年度高三质量监测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 月 29 日 9:0011:30 。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7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下,城市生存焦虑表现在各个方面。究其原因,社会的转型升级带给个人的“成长阵痛”首当其冲。复旦大学唐 亚林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是一个大转型时代,主要表现出
2、三个基本特质:第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 高流动性 的社会:第三,经济社会、社会文化价值、社会生活方式都面临着大转型。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则突出强调了经济社 会原因,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人们焦虑心态产生的原因。 中央编译局薛晓源突出强调了当下社会的科技 发展对焦虑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焦虑的生成具有必然性。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就指出,真正的焦虑起源于人本身, 即入们需求的多样性与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他进一步指出,解构焦虑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现代化导致 对本体论的追问被重新提出;二是变动性导致人们身份的断裂;三是人和人之间伦理共同体的解体,导致
3、人们希望建构 命运共同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董慧通过“地方性”这一概念强化了晏辉教授对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论证。 她指出,以资本与理性 为主导的城市化,造就了抽象化、物质化、功能化和不均衡的城市生存空间。“地方意识”与城市生活空间的文化性、 价值性、差异性和生活性具有深刻的关联,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需要通过现代意义上“地方”的回归,重建当代城 市人的精神家园。 针对当代社会出现的普遍焦虑,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作出了具体安排, 突出表现在情感治理模式和社区情感治理 模式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上海大学教授贾文娟强调了情感治理对社会焦虑情绪的治理意义, 指出:在娱乐性劳动中,管理者
4、通过关系工作、情感工作、情怀工作将高强度劳动转化为令人愉悦的娱乐。劳动控制 依托于关系、氛围、情怀等曾处于辅助地位的文化性因素,劳动者在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剩余快感,最终 使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强调,心理上的负担和脆弱导致根本性的焦虑,与焦虑相关的是城市生活的脆弱。年轻人 与中产阶级在城市生活中面对梦想之焦虑、现实之焦虑、情境之焦虑。“但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为我们超越焦虑提供 了可能,这种中国式的乐观主义实际是我们超越焦虑的内在的动力。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为所有中国人提供了美 好期待,焦虑在此意义上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解决焦虑问题,归根结底得回到自身。北
5、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指出,不光现代人有焦虑,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 历史,焦虑无处不在。与其说焦虑是一种需要克制和避免的情绪,不如学会在焦虑中成长。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 也表示,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能避免的,焦虑在当代社会不可能完全解决。但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一种不 可避免的生存焦虑当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总有一些方法能让焦虑少一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摘编自光明网积极对待现代社会焦虑,化焦虑为前进动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和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致认为,焦虑的产生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 B.上海师范大学晏辉教授认为,从哲
6、学角度看,焦虑的产生有必然性,焦虑本质上源于人自身。 C.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期待在某种意义主使焦虑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 D.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认为,从历史角度看,焦虑具有历史性,从古至今,焦虑无处不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M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 A.文章主要从焦虑产生的原因解决焦虑的方法等层面对“城市生存焦虑”这一话题进行了阐释。 B.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转述了诸多学者的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 C.文章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哲学管理、心理、历史等视角探讨焦虑问题,视野开阔,立论高
7、远。 D.文章结尾提到,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全文有逻辑相悖、自相矛盾的嫌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虽然主要探讨的是当下城市生存的焦虑问题,但社会转型升级给农村带来焦虑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 B.建设具有“地方意识”“地方性”的城市文化,重建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家园,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焦虑问题。 C.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如果善于利用关系、氛围、情怀等文化因素,那么劳动者的焦虑情绪可能得到缓解。 D.焦虑的解决本质在内因,归根结底需要回归到自身。所以,在当代社会中焦虑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
8、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 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 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历史抱负和贡献与丝绸之路一脉相承, 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经济交通史 上的典范,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贡献必将超过丝绸之路。 (摘编自搜狐网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什么? ,2017 年 9 月 8 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可以筹划并制定出一个
9、新的经济秩序,以此来克服民族和历史冲突,让所有参 与其中的国家都能获益。新丝绸之路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同时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拉鲁什 表示,要根除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必须要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发展方案。如果能够让人们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 得好的生活,这样自然能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在拉鲁什看来,当今世界各地区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地 区冲突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带来战争威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经济发展平台,一个符合全人类文明共同利 益的平台。她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丝绸之路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创举。”拉鲁什还呼吁人们彻底抛弃有 些国家注定永远贫穷而有的国家则永远富有
10、的陈腐观念,创造一个国际新秩序,让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可能过上体 面的生活。她说:“我认为新丝绸之路恰恰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专访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 策普 拉鲁什女士 ,新华网 2014 年 8 月 7 日)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之初,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就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 他认为这一倡议将“改变巴基斯 坦的命运”。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他认为,“一带一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创新和能量,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消除贫困,给当地人民更加繁荣的生活创造了机遇。新西兰前总理珍妮 希普利认为,在“一 带一路”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的
11、实施中,要激发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的活力。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很灵活,只需要给 【M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 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一点资金支持或是技术支持,就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新机遇 ,中国网 2019 年 4 月 10 日) 材料四: 美国媒体指出,很多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有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港口、公路、铁路、能源 等方面的建设。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推测,亚洲新兴经济体每年需要大约 1.7 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 增长、减贫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提供了急需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贸易路线,并为亚欧
12、实现了更好的联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创造了商业机会,也为急需开发和工作的沿线国家提 供了机会。 美国媒体在一篇长篇新闻分析中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现在中国 开始采取更加富有远见的举措:提升在既有国际制度中的影响力,从内而外影响游戏规则;确立自己的制度,如亚 投行,从外部重新界定规则;向其它国家提供救生圈,通过和他们一起创建制度将其纳入自己的怀抱。在另一长篇 分析中,该报指出,中国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塑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倡议是按照中国的方式推进全球商业,希 望利用中国的财富及工业技术创造新型全球化,摆脱西方主导的制度规则,重塑全球经济秩
13、序。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及亚投行是填补二战后国际制度空白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韦宗友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基于美国三大主流媒体的文本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曾为东道国创造了超 10 亿美元的税收。 B.“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塑全球人类文明,对中国的整体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C.“一带一路”给巴基斯坦企业发展带来创新和能量,为其消除贫困创造条件。 D.“一带一路”是中国采取的有远见的举措,将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积极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
14、洲内陆交通要道,中国现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以此为主要目标。 B.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超 100 亿美元,有助于克服历史冲突,将会消除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 C.新丝绸之路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有力反驳了西方认为有些国家注定永远贫穷的宿命论观点。 D.美媒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带来有助于减贫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和新西兰前总理有一定共识。 6.如果有外国记者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你会如何回应?请结合材料对此说法予 以驳斥。(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秋雨 日川端康城
15、 我的眼睛深处,映出团火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 山巅上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 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影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 溪面上却看见了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 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
16、颜色。那么,山上又是什么情 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活动的缘故吧,以峙屹立的 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好像是一条河流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去京都,就是为了到 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 胆囊连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 【M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 “多好啊,这孩子真可
17、爱!” “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 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 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天 折。 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犄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 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腿脚后面,总是闷
18、不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晴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小嘴紧 闭着。我向我仂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 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 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 她也是绷着脸, 不吭一声。 我试着同她搭话, 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 “这孩子很有出息啊!” 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 我问护士: “那孩子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 “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 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 她就不愿做手术, 要回家。 谁的劝说她都不听。 “唔.但是,她会不会天折呢?” 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是二八妙龄的姑娘。 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
19、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 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玻 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 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 的节奏中,听到了音乐。 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 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要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请前往参观。服装
20、模特儿当中有一 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 律子的表演。 翌日, 依然秋雨绵绵。 下午, 我在四楼的大厅里观看电视。 这里像是会大厅的休息室。 已有两三对婚宴的客人, 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身 后拍摄纪念照片。 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一指近旁。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 光,凝望看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律子紧闭双唇。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 在人世间,我本想驱前探问:还记得我吗?
21、想得起来吗?可我终究还是踟蹰不前。 “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边悄声说了这么一句。 (叶渭渠译)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 团火降落红叶山, 白的石、 蓝的水。 火闭在溪面上闪闪烁练, 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 B.“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趋前探问”,却“终究还是踟蹰不前”,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 情。 C.小说再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 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 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D.这首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
22、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整篇小说有一种含蓄美和朦胧美。 8.文中面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举秋海和团火,上承“我”在火车上的所思所见,下启对律子生活现状的描写。 B.通过写音乐变成幻影,凸显律子故事和生命理解的关系,使小说的层次更加丰富。 【M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 C.以“我”的感受来写秋雨和团火的变换,使小说的抒情结构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 D.通过写“我”的情绪变化和对“幻影”的强调,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 9.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 要分析。
23、(4 分) 10.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 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 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 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
24、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 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宫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 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 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 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 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 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 亦怨恨光。 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 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
25、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 “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 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 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 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
26、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 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 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 王朝诸侯以赐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
27、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 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 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 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
28、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 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M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29、注:这组绝句是杜甫写在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其时安史之乱进入第六个年头。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客愁是第一首诗的诗眼,点明诗人客居成都、心优国事的愁苦。“愁不醒”表明难以从愁绪中摆脱出来的心境。 B.“无赖春色以“无赖”写“春色 ,将春色拟人化,写出了春色多事让人讨厌的特点,带有嗔怪的意味,领起下文。 C.第二首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句,形象生动地描莘出门墙外柔弱的柳枝随风摆动、惹人怜爱的情景。 D.“恰似十五女儿腰”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柳枝纤弱柔美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
30、表达技巧上的不同。(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原句“_, _”。 (2)杜甫客至中“_,_”两句,不仅表示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邀请客人的 意思,更见主客交情之深厚。 (3)古代衣服由于原料的缘故,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春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 常用“捣衣”意象和与之相关的“砧声”来表现家妇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或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 句“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阅读下面
31、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人士进入乡村,共同 乡村的空间愿景。其中尤为媒体所渲染的,是都市中产阶级对 乡村空间的建设。都市中产阶级的乡村空间建设呈现出了两种社会想象:一种是将乡村空间当做都市“飞地”,通过 理想的家庭秩序与空间来 都市价值的侵蚀与令人窒息的都市空间,以此实现理想的城市乡村共同生活的状况; 另一种则是试图对抗现代主义与理性对于生活的宰制,在建设者的明星效应、政策的推动和旅游经济的 中实现 了对乡村物质空间的改造。然而,( );文化启蒙者是后者试图使用的身份,以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 关系,然而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源于对乡村空间
32、所做的器物性改造,更丰富的乡 村想象则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打造 防御 困惑 意犹未尽 B塑造 抵御 蛊惑 戛然而止 C打造 抵御 困惑 意犹未尽 D塑造 防御 蛊惑 戛然而止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使前者的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 B前者的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使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 【M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 C前者的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 D乡村空间不仅未弱化前者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反而成
33、为“新的租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后者试图以文化启蒙者的身份,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然而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只能打 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B后者试图以文化启蒙者的身份,对乡村空间做出器物性改造,进而重构村民和自然、 历史的关系,但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C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后者应着力凸显文化 启蒙者的身份,以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 D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方能凸显后者文化启蒙者的身份,而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
34、造,只能打 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21.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6 分)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充满剧烈变化的世界之中,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显得格外的混乱、 格外的无序。 , 有关专家却能够从中看清这样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事实, 。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尤其是 手机在社会上的普及,知识已渗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使整个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 化, 人们的生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正是借助于如此的方式, , 将起着巨大的引领和主宰作用。 22.下图是某市一社
35、区针对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而做的就诊流程图,请据此拟写一则广播稿。要求信息完整,表达简 洁流畅。(5 分) 各位居民: 大家好!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 。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 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 山的 国事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继续努力”)、 毛泽东的 为人民服务 (“为人
36、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M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 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与妻书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舒 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 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M 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8 页) 】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
37、前 20202021 年度高三质量监测考试 语 文 试 卷 ( 答 案 ) 1 2 3 4 5 7 8 11 12 13 B D D B D D A B B C 15 18 19 20 D B C A 6. 示例:从政治上看,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和平安宁。从经济上看,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 促进就业,提升收入。从文化上看,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9. 气派不大 传闻居多 体裁包罗万象 10. 国文教员的授课风格 国文教员的性格特点 国文教员的人生经历 14. (1)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 (2)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
38、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 16. 第一首的三、四句运用拟人和直抒胸臆(反衬),嗔怪春天让百花绽放有些草率(冒失),叫黄驾娇啼 太过殷勤(急切),反衬出诗人的愁思深重。(答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第二首的三、四句运用误会和反 转(正衬),使诗歌加入情节,叙说顿生波澜,妙趣横生:“我”说是谁早晨不小心折断了柳枝(误会),原 来是狂风摧折了最长的枝条。在叙事和写景中融入对柳枝的怜惜之情。 17.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1. 但就在这混乱与无序之中; 那就是知识在急剧地膨胀和极其迅速地传播; 知识或信息也把自己的触角伸展到未来。 22.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您出现了干咳、乏力、发热症状,请佩戴外科口罩到附近妇幼保健 机构以外的公立医院就诊,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完善个人信息,在完成疾病初检后,如果您没 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流行病学史,您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 医疗机构治疗。 23. 参照 2020 年全国高考一卷评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