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 时计时法 执教 老师: 龙岩市松涛小学分校 陈晓招 指导老师:龙岩市普教室 黄丽红 龙岩市松涛小学分校 赖世华 龙岩市松涛小学分校 赖丽华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1.如何 以“时间尺”为拐杖,理解时计时法的计时原理,体悟时计时法和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把握好时间 尺使用的度,“用”时间尺而不是“教”时间尺? 2.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解构、整合这些知识与经验中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 3.对于时间,学生有许多疑问,比如钟 表为什么没有“ 0”刻度? 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为什么只需要对“时”进行加、减 12 的计算,分与秒则不需要?度量时间的工
2、具为什么不用时间尺而用钟表等等, 对于这些规定性、事实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能仅仅只满足于“是什么”而不追问“为什么”吗?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打破“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学生可看见、可触摸、可理解的 活动? 磨课要点: 1.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并知道了这三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会用时、分、秒描述具体的时刻,本节课的前一课教学的是年、月、日,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 生活认知起点: 学生对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也有模糊的了解,这种了解处于断点、不系统的层面。对一天当中的某个具体时刻是钟面的第几圈是模糊的,所以在用普通计
3、时法时不会在意时间词的使用,这也成为记录钟面第 2 圈某一时刻的障碍。学生对“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不清楚的。 2.终点。联系生 活实际,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在解构重组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体会化曲为直、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用有限表达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 3.过程与方法。以“一天为什么是 24 小时?”“如何记录 24 小时?”等问题引领学生,通过“造时间尺 用时间尺 弃时间尺”化曲为直,再将直化曲来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不断完善对两种计时法计时和转换方法的“悟”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感悟时间流动性、周期性等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
4、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天是 24 小时,能用“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 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结合生活情境,借助“时间尺”对钟面计时方式进行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计时法的关联,强化对两种计时法互换道理的理解。 3.体会时间的流动性、周期性等特征以及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 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 0 时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模型、时间尺、卡片 、学习单 。 教学过
5、程: 一、 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师: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时间 爷爷 到 他的 大家庭去看 一 看 吧 。瞧,谁呀? 时。分。秒。 师:咦?它是谁呢?日,也叫做天。 你有什么问题 想 问它 呢 ? 师: 让我们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播放视频】。 师:新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到底谁说得对? 请看大屏幕 【倒计时】 师:屏幕右上角显示的是什么时刻?(:) 是的,新的一天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吧。 新的一天开始了,现在是什么时刻?(:) 这里的时表示一天的开始。咦,奇怪了,钟 面上为什么没有时呢?(手拿钟面教具) 是的,晚上时,也就是时,表示一天的开始。 【 设计意图:一天
6、为什么是 24 小时?钟面时针转两圈是 24 小时只是一种直观推算,而科学的依据是地球自转。如果学生缺乏对“一天是 24 小时”的深刻认识,那么“ 24 时计时法”的建立就会显得“底气不足”。新的一天是在学生甜甜是睡梦中开始的,可是据课前访谈,大多数学生认为新的一天是从睁眼起床开始的,学生对“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模糊不清的。为此,以常识性问题为引领,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变生活经验为求索新知。 】 二、 造“时间尺”,探索新知 (一)数小时 1.数一数 师: 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 小时小时地数出一天的时间,与同桌合作在学具钟面上数。 2.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数的?
7、预设有两种数法: 从数了两遍 从数。 3.变一变 ( 化曲为直,造“时间尺” ) 师: 他先从数到了,我们把这段时间展开,得到一把时间尺。接着,他又从数到,我们也把这它展开。用两个得到了一天的时间。 4.比一比 在时间尺上比较这两种数法,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5.小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 比较,发现了两种数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管怎样数,经过一天时间,时针转了几圈? 6.忆一忆: 跟着时针的脚步,回忆一天的生活。【课件演示日升月落的过程】 【 设计 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直尺以及一天钟表要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再由两条“ 12 时尺”变
8、为“ 24 时尺”。在标注时间尺刻度的活动中让学生重新认识钟表 钟表的“ 0 刻度”和“刻度12”重合。通过两种数 24 小时的方法,引出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初次体悟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为理解两种计时方法的计时原理和转换作好铺垫。 】 (二) 记小时 出示时钟面 1.说一说 : 师:这是什么时刻?你在做什么呢? 师:你说的这个时刻,在时间尺的哪儿呢?请上来指一指 师板书 2.指一指 师:把它们请到时间尺上吧。 3.议一议:时间尺上还有一个时呀,你为什么不贴这儿呢? 师:哦,原来一天有两个时,得说清楚是“早上”还是“晚上”。 4.想一想: 师: 这个时刻还可以怎样说? 师:听过“:”的同学请
9、举手。为什么晚上时可以说成是时呢?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与同桌说一说。 5.说一说: 师: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发现了时的秘密!按照同学们说的 方法,那么早上时就可以怎样记录呢?(时间尺上贴“时”) 它表示什么? 6.师:像时、时这样不用“早上”“中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方法,叫做“时计时法”。 (揭示课题) 师:想想,为什么这种计时方法它不用时间词呢? 小结:是的,第一种数法里,有两个时,所以要用时间词进行区分。而时计时法是用这些数字计时的,不会重复,所以不要用时间词。 7.试一试:师拨出钟面的:。 师:你能用时计时法记录这个时刻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反馈,师:凌晨时就是?下午时就是?这个时
10、刻你在做什么呢 ? 8对口令 师在时间尺上指一个时刻,学生快速说出这个时刻。 .议一议 师:咦,老师发现刚才你们与老师对口令时,有时数字与老师说的一样,有时数字与老师说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呀?哪个范围数字是一样的,哪个范围数字是不一样的?数字不一样的这一段数字是怎样变化的? .说一说 师: 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方法?为什么? 生活中哪里见过 24 时计时法? 【 设计意图:借助时间尺,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可看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数学活动,感悟 24 时计时法的本质:一小时一小时地计数得到,体会 24 时计时法的特征。经历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 ,发现并归纳概括出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11、进一步理解转换的原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让教学从肤浅简单走向深刻透彻。】 三、 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天这个朋友,时间爷爷可高兴了。他请我们到时间乐园里玩一玩。 摘智慧果 结合情境图和钟面的时刻,用时法表示 结合电子手表上显示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2.游戏:四个小朋友帮忙举时间卡,全体同学当小指挥,把下面这些同一天的时刻按先后顺序排列。 下午: : 晚上: : 师:排好了吗?派个代 表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 师:老师也有一张时间卡,:,我应该站在哪儿呢?为什么呢? 我还可以站在哪儿?这个时刻既是昨天的结束也是今天的开始。 .(课件演示,时间尺拉长)引出“今天、昨天、明天” 沟通“秒”“分”“时”“日”“月”“年”的联系 .师:时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你们想说些什么? 【 设计 意图: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对两种计时法的认识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 24 时计时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沟通所学时间单位的联系,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 位。 】 四、 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板书设计: 24 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