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道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呼吸道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借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侵入 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症状明 显,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及食欲不振等。多数病人有轻重不一的喷嚏、鼻 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本类常见 传染病有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 行性感冒、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 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 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 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 概念 由病原体(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
2、次 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 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染。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和动物 传染病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 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的易 感程度 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粘液飞沫从鼻咽部喷出,直 接被易感者吸入而引起的感染。体积较小,在空气中 悬浮时间短(35秒),飞沫传播的范围小,如
3、麻疹、 流脑、流感 飞沫核传播 排出的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蒸发失去水分,由蛋白 质和病原体形成飞沫核,悬浮时间较长(数小时), 可随气流传播较远,如白喉、结核杆菌 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干燥 后成为尘埃,如肺结核、炭疽芽孢等 经空气传播的特点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传播途径易于实现,病例可连续发生,发病 率高 常见冬春季发病升高的现象 患者多见于儿童 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易感人口构成及卫生 条件有关 在缺乏有效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呈周期性升高 二、常见呼吸道二、常见呼吸道 传染病传染病 1 、水痘、水痘 2、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 吸
4、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 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 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 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 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 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 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 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 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 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 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 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 外
5、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 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 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 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 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 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 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 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大量的腮腺炎病毒通过唾沫散布在空气中大量的腮腺炎病毒通过唾沫散布在空气中 发热 头痛 腮部疼痛,咀嚼时加剧 病人腮部肿大 呕吐 3、风疹 风疹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风疹 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风 疹疹”也因此得名。风疹
6、风疹由风疹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 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 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 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 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 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 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平均18 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 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 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 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 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
7、全身。 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 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 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 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 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风疹与麻疹不同, 风疹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 结肿大。风疹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 (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 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 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 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风疹减 毒活疫苗。一旦发
8、生风疹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 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 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 注意皮肤 清洁卫生,细菌继发感染。风疹风疹 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 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 疗。 4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5 5 、麻疹、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 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 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 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 从5 岁以下的
9、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 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 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麻 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 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 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 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 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 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 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 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 流行。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
10、1周左右。在潜 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 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 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 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 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 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 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 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 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皮肤荨麻疹,隐 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
11、现典型皮疹时消失;部分 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 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第23日可于双侧近 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 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 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12日,多于 出疹后12日内消失。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 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 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 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
12、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 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 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 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 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 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 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 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 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 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6、流脑、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 过咳嗽、喷嚏经
13、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 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 高,其中6 个月至2 岁的婴幼儿发病为最高。临 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疼痛、 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 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斑。 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 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 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严 重症状 7、猩红热、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 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 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
14、特征。少数 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 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 多。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 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 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 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 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称杨 梅舌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 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 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 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 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
15、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 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口周苍白圈。皮肤皱 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 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 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 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 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 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 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管理传管理传 染源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 67 7天。天。 三、预防控制措施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传染源的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一)对传染源的措施:早发现、早报
16、告、早 隔离、早治疗。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设立临时隔离室,隔离、早治疗。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设立临时隔离室,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二)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居室以公共场所应(二)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居室以公共场所应 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流行期间减少不必要的集会,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流行期间减少不必要的集会, 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托幼机构应加强晨 检。对患者口、鼻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应加强消毒。检。对患者口、鼻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应加强消毒。 (三)对易感人群的措施:(三)对易感人群的措施:1 1、加强卫生宣传、加强卫生宣传 工作,开
17、展体育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工作,开展体育锻炼,增强耐寒能力。2 2、若有浒、若有浒 趋势,可因地制宜的用中草药进行预防。趋势,可因地制宜的用中草药进行预防。3 3、有计、有计 划地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传染划地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传染 病的免疫能力。如接种流脑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病的免疫能力。如接种流脑疫苗、流感疫苗、腮腺 炎疫苗等。炎疫苗等。 具体做法具体做法 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到“四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措施采用 以加强个人防护、预防接种、加强监测、早发现病 人、积极隔离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于疫情发现与报告。建立健
18、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 控与报告制度,对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在学校流行 非常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尽快明确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 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及时了解学 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 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一一)疫情发现疫情发现 中小学应建立并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健 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应在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 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 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 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发 现学
19、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如发热、全身疼痛、头 痛、呕吐、咳嗽、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等)以及 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追查病因),应及时 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另外,学校应教育 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 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教师,以 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二二)疫情报告疫情报告 当在同一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短期内出现多 个学生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皮肤和 粘膜出血点或瘀斑等症状时,应高度注意是否为传染 病流行的前驱症状。班主任或教师、宿舍管理员等有 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专职(兼
20、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 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必须在第 一时间向所在地卫生院防疫专干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 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 已采取的措施等。教育局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报 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局,重大疫情要向当地 政府报告。 (三)关于疫情的处理(三)关于疫情的处理 发生疫情的学校应当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开展工作,提供所需资料,落实有 关措施,安抚患者家属情绪、合理调整工 作及教学计划,控制疫情,做好稳定工作。 学校要积极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采取下列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
21、步蔓延。 1、隔离病人隔离病人 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应及时采取隔 离、督促患病学生或通知家长立即到医院 就诊。发热(体温38),或37.5伴畏 寒、咳嗽、头痛、皮疹、腮腺肿大者应劝 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单独宿舍 区居住,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 入公共场所。同时指派人员负责追踪记录 转归情况并报告当地卫生院防疫专干。 2、实行每天晨检制度实行每天晨检制度 发现学生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 咳嗽、皮疹、腮腺肿大者等早期症状等, 应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按 照 中 小 学 校 教 室 换 气 卫 生 标 准 (GB/T17226
22、/1998)规定,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1)教 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的通风与换气。学校 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如 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 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宿舍等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换气:宿舍管理员每天 应督促学生在起床后,将宿舍窗户打开通风,确保宿 舍空气新鲜。应每天对各班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 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纳入对年 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4、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 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的接触,尽量 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
23、。必要时可依法 (经县区政府批准)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控 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5、消毒处理消毒处理 学校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 的指导下对部分重点场所、公用物品进行 湿式清洁,必要时用含氯制剂或过氧乙酸 喷雾消毒,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 制剂(含氯消毒液如1:49漂白水、二氧化氯 液)擦拭或抹洗。 6、加强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校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 学生进行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如:打喷嚏、咳 嗽时应使用纸巾、手帕并掩着口鼻,不要直接面对 他人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手帕
24、勿乱扔;打 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接触病人及呼吸道 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看护患者要带口罩。要加强 体育锻炼和营养、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的能力。要保持家居教室空气 流通。鼓励有病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等。 7、预防服药和应急接种预防服药和应急接种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 求,经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 管部门备案后,可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服 药和应急接种。(1)预防服药:在医生指导 下可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应急预防性服药。 (2)应急接种:根据病例实验室诊断、人群 免疫监测和菌群监测等结果,由卫生专业 机构决定使用疫
25、苗的种类。 晨检、因病缺勤登记表 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 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 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 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 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 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 湿、搓、冲、捧、擦。 五步洗手法五步洗手法 一、湿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 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学校消毒学校消毒 1、宣传讲解卫生知识,通风换气,湿式扫地, 勤扫地。 2、0.2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 消毒剂在关闭门窗无人情况下喷洒、擦拭 消毒作用60分钟后开启窗户。 3、公共厕所用8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