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仙李白,以其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侠士的气概、文人的谈吐,傲立于中国文 学之巅,引后世顶礼膜拜,粉丝无数。我 们都推崇他、仰慕他,他无愧是我们在诗 歌领域的老师,那我有一个疑问,那谁又 是李白的老师呢? 杜甫曾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对好友的想念 之意,春日忆李白其实这首诗也兼有 鉴赏之意,其中有这么两句“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看来李白的诗风深受庾信 和鲍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鲍照的 拟行路难。 鲍照 作者简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本籍东 海,出身寒微
2、,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 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与谢灵运、颜 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对后来的作家更 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 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 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 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 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 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借诗歌来抒 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 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 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 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 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文
3、题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 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 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 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拟行路难 南北朝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 泻:倾,倒。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 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 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断绝:停止。这句是说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 唱
4、。 踯躅(zh zh):徘徊不进。 拟行路难十八首作者自己 出面直抒胸臆,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 愤懑与不平。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东西南北四方流去。 人生也自有命数,怎么能成天叹息哀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举起酒杯停止歌唱行 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只 是忍气吞声、想说不敢说啊!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 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 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 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5、?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 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 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 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 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 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 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 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 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 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 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 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
6、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 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 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 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 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 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 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 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 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 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 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 我国
7、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 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 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 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 一个特色。 整体感知 【问】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心中的 情感?愁 【问】诗中哪一个字又是这种情感产生的 原因?命 诗中哪些句子泄露了作者的行为?这些行 为塑造了怎样的作者形象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 言 一个为愁所煎熬,却不敢申诉的作者形象。 1、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诗中为何有 愁不说? (1)门阀制度:由于政治、经济等多重原 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
8、以九品中正制为 核心的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 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 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 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2)鲍照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耕家庭。从 小才华出众,青年时便为自己定下了非常 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浪迹天涯,到过山 东、江苏、江西等地。但始终不被朝廷重 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 最后死在战乱中。 魏晋南北朝不合理的用人制度,使鲍照一 生怀才不遇,酿成了他才富名寡的悲剧, 同时这也是一个时代文人悲剧命运的共同 写照。 2、作者把自己的这种不公平的命在诗中比 作什么?找出含有比喻的这几句诗。 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这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说明“水依照地势 的高低流向不同的方向,人按照门第的高 低分为不同的命运”,化抽象的政治命运 为可感的水的流动,让人读来印象深刻。 面对这种因门阀制度的重压所造成的个人 怀才不遇的时代悲剧,作者表现出了什么 态度? 3、结合这首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 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是?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 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 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