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重点题型修辞手法:题型研究+解题指 导+对点专练+对点答案 一、比喻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 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 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
2、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 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 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3、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 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子是不是比喻, , 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
4、的比喻义 注意: (1 1)比喻要有相同点;)比喻要有相同点; (2 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 (3 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真题解析】【真题解析】 新高考卷(山东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 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 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 专卖门钉肉饼的
5、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 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 一个女孩子走过来, 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 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 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 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
6、心满, 又意足。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题目解析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 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 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 河。”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
7、“。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 什么相似的地方? 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 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 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 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 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 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 综合起来参考答案如下: 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 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 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 另附:句中的“红尘万丈”算不算比喻?
8、 先要了解“红尘”的意思。 红尘,是一个汉语词语,是一个常见名称,一指人间俗世之意;二指这个世间,纷纷攘 攘的世俗生活;三指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也指热闹的地方;四指人世间。红尘在古代时的 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西都赋的诗句。来源于过去的土路车 马过后扬起的尘土,借喻名利之路。 这一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句中“红尘”意指“闹市的繁华”。“红 尘万丈,车流缓缓”形容的是“繁华的都市,热闹的街头,拥挤的车流”。 红尘万丈,没有比喻,因为没有喻体,也没有相似的地方。“万丈”只是形容繁华的区域面 积之广,一座北京城之大,何止“万丈”?所以也用不着想到什么夸张啦!
9、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一:修辞运用专项考查(主观题)考查形式一:修辞运用专项考查(主观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 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 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 本质的, 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 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 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
10、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 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 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 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 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 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 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 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 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 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9
11、.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19. 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 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用法。题干中说“比喻具有相似性”,这就提示考生思考的方向,要指 出“相似点”。文中的比喻句是“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 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民间剪纸艺人”,喻体是“野花野草”。二者的相 似点是: “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
12、,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 即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但是它们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 闻,不为人知。 考查形式二:修辞方法辨识考查(选择题)考查形式二:修辞方法辨识考查(选择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 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 20212021 届高三语文届高三语文 9 9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一 20 题。 艾草又叫家艾、艾蒿,是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 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艾草叶子的形状,像是钢又,不是三叉而是五叉与七叉,如同 兵器, (比喻)(比喻)可见艾草生来就具有了战斗的精
13、神。 :正面是碧绿色, 背面是灰白色。清风过处,叶片舞动,如旗飘扬,(比喻)(比喻)变幻多姿,令人赞叹。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 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 (比喻)(比喻)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 突出而明显。 眼观手摸,有棱有角,极具执着的个性。(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其实,一条棱就是一条藤, 用于承载体重,支撑信念。这像人的筋骨,更像混凝土中的钢筋。(比喻)(比喻)是故,艾草们坚韧 挺拔,不屈不挠,堪当重任。(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艾草最宜群植。成丛成片,才有气势,方成气 候。 ,最好到蔓延的
14、河滩,广袤的野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艾草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强壮蓬勃,野性张扬。(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大片大片的艾草,一样的高 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排比)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排比)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 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比拟中的拟人)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比拟中的拟人)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借代、比喻、夸张 答案:18、B。“具有了战斗的精神极具执着的个性”等为比拟;“像是钢叉如旗
15、飘扬” 等为比喻;“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等为排比。本段中没有借代、夸张。 考查形式三:语言表达效果考查(选择题)考查形式三:语言表达效果考查(选择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例 1.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修辞效果分析: 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原文用了通感的修 辞手法, “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 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16、。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例 1. 例 2. 原句: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 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 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改句: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 从修辞角度找到一个得分点: 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 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 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
17、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二、比拟(拟人和拟物)二、比拟(拟人和拟物)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 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 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 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 (2)拟物。 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18、把人比作物,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 荷 花淀孙犁) 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 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 3.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4.4.近来试题的考查
19、形式同比喻,这里不重复。下同。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同比喻,这里不重复。下同。 三、借代三、借代 1.定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 代。 2.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先生,给现钱,袁世凯, 行吗? (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举酒欲饮无管弦。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吟罢低眉无写处。 (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用结果代替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
20、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2)(2)被借代的事物被借代的事物( (本体本体) )在前文应有所交代在前文应有所交代, ,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四、夸张四、夸张 1.定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
21、”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 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 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 五、对偶五、对偶 1.定义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22、,这种修辞 手法叫对偶。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 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
23、、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 修辞的目的。 提示:对偶很好辨识,考查意义不大。重点要记住对偶的表达效果。 六、排比六、排比 1.定义 把三个或多个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 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2.种类 (1)句法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 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
24、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七、反复七、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了东三 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作用 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 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回环起伏, 充满音韵美。 提示:注意重复和叠词的区别。 反复是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叠词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 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
25、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李清照的声声 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釚 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 思矣。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 叠词使效果:1、韵律回环, 富有音乐之美。2、特征突出, 具有则强调作用。3、表达感情, 使 其更加深刻。4、拟声叠音, 仿佛身临其境。 八、设问八、设问 1.定义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2.种类 (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6、。 (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九、反问九、反问 1.定义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 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通常情况下,明知故问,自问自 答,是设问的标
27、志。 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 活动。 但是设问也有一种情况,句中只问不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 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自问自答,答案不用自己说出来。能启发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 想活动。其实答案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他总不会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辈同学少年也。 添上这一句,是多余的,也是败笔。诗歌的一点意味也就在这里。不把话说出来,让你揣测,或语 意明了,不用回答。 有人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因为它非常符合反问的一个特征“只问不答”。 但是还要考虑反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反过来
28、问,要有“反”方向的思考。但是还要考虑反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反过来问,要有“反”方向的思考。如: 1.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 难道吗 +不 双面否定表肯定 2.你怎么可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呢? 怎么呢 是反问,否定 依据反问的最主要特质,对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中没的反向问的意思,所 以不是反问。 十、对比十、对比 1.定义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2.种类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例子
29、(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 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3. 作用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 果和感染力。 十一、引用十一、引用 1.定义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 法。 2.种类 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 的语句持
30、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 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 3.作用 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十二、通感十二、通感 1.定义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将人的听觉、视觉、嗅 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
31、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 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2.种类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 “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 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 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
32、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3.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专项专项训练训练 【专题对点练】【专题对点练】 20212021 一轮高考新题型语用修辞专题对点一轮高考新题型语用修辞专题对点 1616 练(学生版)练(学生版) 1.20202021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
33、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 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 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 定神凝。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 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 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
34、间让花 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 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 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改动)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2021 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后面的拥着大鼓,前 面的手拿铜镲。( );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 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
35、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 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 跳入这波 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 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 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 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 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 鼓、
36、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 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入海口一 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 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 3.广东省高研会 2018 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平顺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她贫困得异常富有。 平顺富有的恰是从前造成贫困的那些奇绝之山
37、。从前,美是不能当饭吃的,也不能换钱。当年 湖南张家界就曾是个美得绝伦却穷得吃不上饭的例证。那时,张家界的穷和美也都是因为山。那山 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那奇绝之美就只有藏在深闺人未识了。 到了平顺才明白,八百里太行山从中原大地拔地而起,就是起自山西的平顺。乘汽车一进平顺 的大山,车在弯弯转转的山路上逐渐上升,但见计程器数字不断增加,却不见前进的距离怎么长。 当车顺山路拐了几个山谷,奇异的景象便接连出现了: 那连绵的几乎发乌的山,渐渐地变成了鱼 鳞状,遍体均匀地长出无数白色鱼鳞似的那是秃山上等距离凿出的石坑垒成了石堰,再从很远 处担来泥土填进坑里,栽上小树苗。 平顺许多山都是
38、这样绿起来的。与南方的山比,那绿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但那可是挥铁锤钢 钎,一下下凿山石注血汗,把一座一座石头山染绿的啊! 在石头上植满树, 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养眼, 更是为了省出土地来种谷子听听民间艺人演唱的 谷 子好吧,词儿是去世多年的大作家赵树理写的,他在平顺三里湾村深入生活十多年,用的全是农 民话:“谷子好,谷子好,又有糠,又有草,喂猪喂驴喂骡马,好多社里离不了谷子好,谷 子好,可惜近来种得少,不说咱们不重视,还说谷子产量小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4.4.广州市六区广州市六区 2021202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39、 (一一) )试卷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15 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 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 一 连数日, 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 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 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 煮着针, 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 不知过了多久, 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 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 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
40、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 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 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 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 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 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 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9. 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谁
41、知这针头却不 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5.5.长郡中学长郡中学 20212021 届高三九月调研试卷届高三九月调研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 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 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 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 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
42、,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 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 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 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 墨。 所谓 “磨墨” 其实是在砚台, 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 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 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 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9.文中语言形象生动
43、,没有使用的修辞是(3 分)( )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6.山东省山东省 20212021 届高三届高三 9 9 月质量检测月质量检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 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 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 但并不急于舒展; 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 一股香气微微散开, 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
44、;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 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 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 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 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 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7.7.河北省河北
45、省 20212021 届高三联合测评(一)届高三联合测评(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赞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 穿一身缟素衣服, 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 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 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 上叙浮, 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 或是在初秋的黄昏, 迎着新月的寒光,
46、望上流僻静处远去。 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 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 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 ,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 ,地下泥土里的消息, 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 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 不多少间咒诅人生?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47、A. 拟人、比喻、夸张 B. 拟人、比喻、排比 C. 对偶、借代、排比 D. 对偶、借代、夸张 8.8.湖北省襄阳五校湖北省襄阳五校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惚间, 我就迷失在那云里。 平时行色匆匆, 赶着地铁追逐客户, 贴着地面卑微行走, 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 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 是脚步
48、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 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 她不取悦谁, 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 自在独行。 她当窗梳妆, 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我却应声驻足。她独行 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 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3 分) A.对偶、设问、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 C.比喻、借代、通感
49、D.比喻、通感、比拟 9.9.黄冈市黄冈市 20202020 年高三年级年高三年级 9 9 月质量检测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制陶人老李头总是忙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是小镇唯一有文人气度的人, 着青衫,留长鬓,度方步。他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制陶人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 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爱惜。 往往此时,两个人是不谈茶的,茶,都用来品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那些美好和他 们嘴边的胡须一样,都发白了,谈起来,还津津有味,笑声找不到一丝掩盖。 老,盖不住浓浓的茶味。两个人的茶世界除了两把木椅和一张桌子外别无他物,他们的唇边世界 比天还大,春天的恩赐,都装在这小小的陶壶里,不知倒出了他们多少心事。 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赋子了更多的诗意;老李头 自不必说,那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悉的。 两个人,一壶茶,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 我喜欢他们喝茶的样子,陶壶是他们中立的智者,茶碗成了游走的侠。人老了,茶是新鲜的,回 忆是新鲜的,甚至,还有童年的趣事,几十年的事都就着茶,灌进肚子里。 陶醉,人怎能不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四